首页期刊导航|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张胜广

季刊

2095-2910

CSZX@chinajournal.net.cn

0317-2159849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学院西路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发自然、社科等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论文。本学报一贯坚持注重稿件质量,有较高的转载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及其实践意义

    孙月红张涛
    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工业发展所引起的生态问题,不仅造成经济增长缓慢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活,促进生态问题的解决以及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行动.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详细论述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及方向,并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思想.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并联系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可以寻找出现阶段环境问题的背后成因及解决路径,从而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与健康发展.

    马克思自然观形成实践

    试论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的个人"微观维度的关照

    高春叶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其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往的历史理论相比具有明显区别.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特定规律,同时也指出历史的主体是人,这里所说的人并非是处于某种精神世界的并且脱离大众生活的抽象的人,而是指凭借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即现实的人.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仅是关注社会层面的宏观维度,亦或是只侧重人类生活史的微观维度都是有失偏颇的.宏观维度与微观维度总是在相互关联中展开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鉴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微观维度对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价值,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愈加重视对其微观视角的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微观维度现实的个人

    上世纪60年代初沧州地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措施及启示

    王庆成
    10-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世纪60年代初中共沧州地委采取了一系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措施,并使之制度化.这些措施和制度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使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战胜了当时严重的困难.

    中共沧州地委作风建设措施与制度

    市域精细化社会治理下党建引领社区网格联动治理的实践创新

    刘宇洋伏秀平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到创新网格联动治理和精细化治理等技术路径,党的社会治理理念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在市域社会治理范围内,以沧州市为代表的地方城市进行了以"369"党建引领社区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较多现实困难.未来推进社区治理思想真正在市域范围内落地生根,还需要不断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需要整合和下沉治理资源、强化主体意识、依靠智慧平台建设,从而真正让社会治理服务于群众的实际需求,有效解决城市发展方面的民生难题.

    社会治理网格联动治理精细化治理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构建国际话语权的路径探析

    张艳李霞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话语权是进入世界舞台中心、抵御西方话语霸权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基于"一带一路"视域,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际话语权的理论内涵和特点,并从语言文化、话语体系和传播平台机制三个方面剖析我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现状问题."一带一路"沿线非通用语言国家多,语言文化交流存在障碍;话语体系系统性欠缺,对外话语交流缺乏鲜明性;传播平台单一,传播效果稍显劣势.为完善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应注重对语言人才的培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话语体系的特色以及充分利用并创新对外传播平台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

    "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话语权构建

    基于CHGIS古城镇信息的沧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研究

    王建华仇志斐
    24-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产廊道研究是实施遗产保护的基础.采用CHGIS V6古城镇和河道数据,借助开源免费软件QGIS,以沧州段运河河道数据为基准,以1 km为间距,生成具有10个环带的缓冲区,再与古城镇数据进行叠置分析,获得沧州段运河沿岸古城镇信息.信息包括:自秦统一六国(前221)至清末(1911)历代府州级和郡县级古城信息、1820年和1911年两期古镇信息.通过对上述古城镇信息的统计分析,确定沧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的合理空间边界为3~4km,为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提供支持.

    遗产廊道古城镇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京杭大运河沧州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运河国际形象传播与接受研究

    张文杰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国家对大运河文化价值的关注越来越高,其中中国大运河形象对讲好大运河故事、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具有积极作用,但当前中外视角下鲜有以评价中国大运河形象为定量的研究.基于近10年来Lexis Nexis新闻数据库中对中国大运河的专题报道,建立"中国大运河语料库",通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对比两个子数据库的高频词、索引行和主题词,定量分析中外媒体中所塑造的中国大运河形象.结果显示,中外媒体对大运河形象的构建多持积极肯定态度,肯定中国大运河在历史、文化、旅游、交通等方面的价值,但也有少数外国媒体对大运河水污染和旅游管理持消极评价.研究还发现,外国媒体常将大运河文化与中华传统茶文化、丝绸文化、音乐、园艺与博物馆相互联系.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相结合,对新闻媒体中大运河报道的态度取向与关注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有助于拓宽大运河实证研究思路、推进大运河形象研究,对构建大运河形象具有借鉴意义.

    大运河形象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媒体话语

    运河酒文化视角下的沧州南川楼

    姚景芝张阳
    35-3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沧州不仅是贯通南北的水陆要冲,同时又是运河上的酒文化中心.沧州南川楼在联系运河酒业、交流南北酒品方面起过重要作用,成为运河酒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南川楼有着独特的历史文脉,体现了沧州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特色.

    南川楼大运河酒文化

    沧州运河沿线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以沧县兴济镇为例

    于园园安琪郭晓月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沧县兴济镇依托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美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运河沿线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初步经验,但建设中也存在着运河资源利用不足、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水平较低、小镇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源和面临问题,兴济小镇宜采用非开发型复兴与开发型复兴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将运河资源创新融入生产生活,增强运河文化遗产的体验性,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强化品牌形象定位、全方位打造兴济特色品牌,以此促进小镇经济与文化的全面提升.

    大运河沧县兴济镇特色小镇运河品牌发展策略

    多中心治理视域下河北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分析

    吴秋丽曹舒婷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大运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兼具文化、经济和社会三重价值.目前河北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是一种自上而下单中心主导的传统保护模式,面临着财力不支、效率低下等困难.大运河文化资源是公共资源,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与大运河文化治理的内容之间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应构建河北大运河文化多元化保护与传承模式,使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多元主体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大运河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多中心治理理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