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张胜广

季刊

2095-2910

CSZX@chinajournal.net.cn

0317-2159849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学院西路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发自然、社科等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论文。本学报一贯坚持注重稿件质量,有较高的转载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泽东的少年儿童思想

    管恩琦贾玉玲
    1-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年儿童的发展和培育事关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复兴.毛泽东少年儿童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承载着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并指向把其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理论主旨,涵盖了少年儿童的时代任务、教育方针、组织工作等主体内容.毛泽东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国发展少年儿童事业的理论基础,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预备军,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毛泽东少年儿童思想不仅在当时回答了我国少年儿童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当前我党开展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科学指南.

    毛泽东少年儿童思想时代任务教育方针少年儿童组织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

    张卓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领导妇女运动、实现妇女解放为己任并为之不懈奋斗.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调动妇女投身革命、支援前线搞建设,中国共产党将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相结合,通过在政治、经济、文化宣传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具体的实践,为中国妇女解放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

    华北抗日根据地干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刘云鹤崔艳霜张志媛
    10-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地区最先陷入了危急状态.为了抵御敌人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在广大的华北地区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和山东抗日根据地.我党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培养就成为了根据地全面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干部的品质、才能成为了抗日战争成败的关键.这一时期开展的干部教育,多以领导干部训练班、冬学等为主要途径,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军事业务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升我党干部的领导力和思想水平为主要目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干部基础.

    华北抗日根据地干部教育内容方法

    策彦周良《入明记》中的明代沧州运河

    胡梦飞
    14-1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沿线城镇的兴起,也便利了人员的往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僧人策彦周良曾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与嘉靖二十七年(1548)先后两次作为副使和正使率领日本遣明贸易使团入明,并将其在入明期间的见闻写成《入明记》一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四次全程经过沧州境内的运河,留下了众多有关运河交通设施、名胜古迹和风土民情的记载.这些记载和描述在为我们展现明代中后期沧州沿运地区社会风情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运河交通史和城市史提供了重要视角.

    策彦周良《入明记》明代沧州运河

    明清时期南运河区域的号子

    岳广燕
    18-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南运河区域的号子因运河畅达而繁盛,它是南运河区域特定群体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并作用于生产劳动的文化累积的产物.南运河区域号子根据劳动环境不同主要分为夯(硪)号子与船工号子,其呈现出自发性地域性交融性、技术指向的明确性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等特点.在互动的仪式中,南运河区域号子体现出整合、导向、转化的功用.

    明清南运河号子

    河北运河文化带非遗传承利用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肖潇窦兴斌孙洪杰李维锦...
    22-2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运河文化带以其广阔的流经地域、丰富的历史遗存、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风貌,在中国大运河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河北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近年来在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方面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多种非遗项目在发展上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运河非遗普遍影响力较低,传承渠道较窄,聚合效应低,与现代生产生活有较大脱节;社会对非遗的创造性利用和创新性转化的方式有限,未能产生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强大的文化向心力,需要借助社会多方合力促进运河非遗的长远发展.

    河北大运河非遗问题

    河北古代石桥栏板画艺术特征及文化传承方法研究

    李洪玮安娜杨炯王雪...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境内目前留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以上级別的古代石桥共有10座,它们远至隋代,近至清代,历史悠久,其栏板画艺术深切体现着河北地域文化.由于部分桥梁保护未得到足够重视,致使其栏板画损毁严重,对这项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这些石桥栏板画在题材选取、构图形式和纹样选取上均具独特的艺术特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从景区重点展示、文创产品设计、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三个方面,可有效促进石桥栏板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河北古代石桥栏板画艺术传承与创新

    新时代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霍丙泉张玉杰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征入伍,是落实兵役制度法规的具体表现,是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然而,高校在征兵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大学生参军意愿不够强烈、参军动机不够端正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兵役机关方面的,也有高校和学生个人方面的.充分发挥军事课程育人实效、激发学生参军热情,发挥组织力量、营造浓厚参军氛围,精准落实政策、精心服务学生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征兵工作高质量开展.

    新时代大学生征兵工作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观培育研究

    汪金英张丽佳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培育大学生文化观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民族生命力与凝聚力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不同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不断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意识.大学生文化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发挥好社会、高校、自我等多元教育场域支撑作用,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观培育

    河北孟村方言的比较句及其百年演变——以戴遂良汉语教材和现代河北方言为基础

    董淑慧王爱菲
    39-4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语义功能,河北孟村方言的比较句分等比句、差比句、极比句和递比句四种,具体句式有"A+跟/会+B+一样+AP/VP""A+比+B+AP/VP""A+赶上+B+AP""A+没/不如/不跟/不像+B+AP/VP""A+不如/不跟/比不得/伴不得/赶不上+B"等.这些句式在句法条件、语义功能或语用倾向上存在差异.比较基准在谓词后的比较句在孟村方言仅有少量保留.此外,通过比较戴遂良汉语教材和现代方言,可看出河间府方言百年的演变.

    孟村方言比较句戴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