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政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政研究
财政研究

贾康

月刊

1003-2878

010-88191225 88191233

100036

北京复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转/北京市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

财政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财政理论刊物。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实证分析和行理论探讨,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动向,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知识,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改革探讨、工作研究、宏观经济、厅局长论坛、专题讨论、比较研究、经验介绍、财务会计、争鸣、地方财政、调查报告、书刊评论、学术动态、外国财政等栏目。读者为财经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财经理论工作者和财经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马海涛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财政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既有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也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当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锚点,一是完善财政支持科技的经费分配体系,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财政激励机制,以创新市场作为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平台,系统全面激发新质生产力;二是以税收政策为抓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握数字化、低碳化趋势,以税收政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深化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潜能.

    新质生产力财政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跨越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

    赵振华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在不同收入阶段都存在收入陷阱,分析了陷入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是技术陷阱,提出要跨越陷阱,特别是我国即将进入高收入阶段,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不断跨越收入陷阱.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收入陷阱技术陷阱

    财政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提供的是非特定基本公共服务

    杨志勇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来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财政在其中的作用,即为非特定公共服务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科技创新方向选择的不确定性,需要财政有不同的鼓励科技创新的方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理解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的背景,并将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支持视为非特定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大着力点分别是:财政对科技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持;挖掘金融潜力,形成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财政金融合力;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合力.

    新质生产力基本公共服务财税改革科技创新民营经济

    深刻认识绿色财政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

    邢丽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财政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重要作用.应该在把握好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基本认识和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绿色财政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首先,需要理念先行,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财政立法、财政管理等各个方面,不能局限于对收支的简单"修补",要让绿色财政真正从概念、理念转化为制度、政策和实践.其次,绿色财政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再者,需要优化经济工具箱,绿色财政应围绕重点领域多点发力,充分发挥财政工具对绿色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做好财政与金融、产业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绿色财政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发展方向和财政政策支撑

    王艺明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轨迹,特征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的培养与发展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策略.财政政策的有效支持是实现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创新的基石,通过加强系统谋划和快速实施指导性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不仅为关键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而且通过鼓励区域先行先试,形成了创新与资源保障的多层次结构.

    新质生产力新发展理念财政政策支撑

    新时代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赵峰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是新时代财政政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领导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保障.推动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必须坚持财政理论的守正创新,在做好总量调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优化,增强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综合协调性,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兜住民生底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新型国内需求方面更加积极有为.有必要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尤其是财政调控的成功经验和规律,凝练上升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新质生产力中国特色财政调控提质增效政策协调结构优化

    风险成本观下企业的成本变动和预期改善路径——2023年"企业成本"调研总报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3年"企业成本"调研总报告组
    3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成本及其变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观察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公共风险变化的重要切入点.2023年10-12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第八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调研相结合的"企业成本"大型调研活动.调研发现,我国企业成本水平2023年呈现整体上升态势且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研究认为,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复杂环境下,基于历史成本观的降成本举措的边际效用正在逐步减弱,应对风险成本而非历史成本才是降成本举措的重点所在.为此,建议从风险成本观着手,通过分析企业成本结构变动透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风险,并以降低公共风险水平为抓手,提出改善企业预期、提振社会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风险成本观预期管理公共风险降成本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财政金融风险"反馈循环"研究

    马恩涛姜超代旭任海平...
    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反馈循环"愈发明显.本文以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四部门DSGE模型,研究了财政金融风险之间的相互传导和积聚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模型中,我们基于政府对银行损失的救助、银行对救助资金的偿还以及银行对政府债券的持有等主体行为构建财政金融风险"反馈循环"过程并进行了参数模拟,结果表明:(1)财政金融风险间的"反馈循环"是存在的,它加剧了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脆弱性;(2)政府与银行间的密切联系是风险循环累积的主要原因,银行的弱能动性使得其在"反馈循环"的破解中处于被动地位,故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3)调整政府债券期限、将源于银行的政府隐性债务纳入中期预算或者设立资本保护缓冲区等可以有效提升政府与银行抗风险能力.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反馈循环

    贸易开放与财政政策波动性的生产率效应

    王立勇杜文会徐晓莉
    7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贸易环境的变化会对财政政策特征与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和部分线性函数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001-2019年4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波动性的生产率效应的影响及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政策波动性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该影响效应依赖于贸易开放水平,并会随着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不断减小,当贸易开放达到一定程度时该影响效应变得不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随着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财政政策波动性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作用逐渐减小,最终贸易开放能够通过削弱财政政策波动性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作用,进而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

    财政政策波动性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开放函数系数模型政府债务

    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空间错位及均衡路径

    李春根张昌柱
    9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举措.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 2014-2021年我国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水平,揭示了其区域差异、结构差异、差异驱动因素以及空间错位现象.结果显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整体上取得了进展,但区域间和省际间的配置差异仍然存在.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差异源自区域间不均衡,而结构差异则主要源于社区医疗资源.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投入之间存在空间错位现象,空间错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为优化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本文从优化顶层设计、均衡发展路径、强化保障措施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共同富裕养老服务区域差异空间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