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政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政研究
财政研究

贾康

月刊

1003-2878

010-88191225 88191233

100036

北京复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转/北京市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

财政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财政理论刊物。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实证分析和行理论探讨,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动向,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知识,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改革探讨、工作研究、宏观经济、厅局长论坛、专题讨论、比较研究、经验介绍、财务会计、争鸣、地方财政、调查报告、书刊评论、学术动态、外国财政等栏目。读者为财经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财经理论工作者和财经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财政经济行稳致远:政策+改革——2023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报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组
    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我国经济企稳复苏,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2%和6.4%,均实现较高增速.但是,数据亮眼可喜的背后,财政经济运行在宏观与微观、财政与经济、数据与现实感受等方面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温差特征.同时,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体制机制不完善的负面影响愈发凸显,呈现出几个值得关注的典型趋势,包括地方成为财政资源配置主体、财政付息规模上涨、区域差异化且发达地区压力反而更大、资金跨预算调配的方向反转等变化.在此背景下,建议通过财政的加力提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财政管理、探索政企互动新模式等加以应对.

    财政经济运行财政体制财政资源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财政学科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马金华毕学进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国际话语权是知识生产、传播与运用的统一体,是学术共同体内权威构建、知识范式革新的关键,也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标志性指标.民族文化塑造知识生产的认知框架,提供知识传播的符号和交流语境,构建知识阐释与实践运用模式,影响学科国际话语权的生成.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迫切需要推动"两个结合",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中国当代财政学科构建中.首先在知识生产上,可通过结构分析和语义建构揭示中国古代文本背后的隐含逻辑和思维模式,实现本土经验系统化与西方概念本土化.其次在知识传播上,学科教育应编撰本土的《中国财政学》教材,学术出版可引导中国传统理财智慧的理论化研究,学科论坛可通过议程设置、文化交流叙事等方法将中国智慧传播至更广泛的学术领域.最后在知识运用上,可构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治理经验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为人类社会财政改革提供中国样本与经验参考.

    民族文化财政学学科国际话语权

    组态视角下税收生态系统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探究——基于省域面板的Panel-QCA分析

    黄丽君向星宇
    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造良好的税收生态有助于形成合力,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转化效率.基于组态视角下税收生态系统"主体和谐共建+环境平衡发展"的逻辑框架,本文以2016-2022年中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为样本,借助Panel-QCA方法,探讨税收生态系统要素对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及多元驱动路径.研究表明:存在三种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模式,具体可归纳为"基于征纳关系的经济技术赋能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驱动型"和"税方主动式数治法治拉动型",每种模式都兼具税收生态主体与税收生态环境两方面的核心要素;纳税主体、技术环境、法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四类核心条件缺失以及制度环境边缘条件缺失将导致非高数字经济发展;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或资源禀赋不同的省份适宜的驱动路径不同.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税收与数字经济发展向整体多维视角转变,对优化税收生态、激发数字经济潜力具有重要启示.

    税收生态系统数字经济组态视角Panel-QCA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兼论交通网络扩张的协同效应

    黄漫宇王浩旸
    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中国的底层架构和技术基础,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新"基"遇.本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交通网络扩张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带来的数据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和技术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升是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城市特征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更有助于推动中小城市、沿海城市的统一大市场形成;而在政府行为方面,政府对数字基础设施关注度的提升以及行政分割程度的降低更有利于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促进作用.拓展性分析发现,交通网络的扩张与数字基础设施形成协同效应,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产生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

    全国统一大市场数字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数据要素流动技术专业化分工

    财政压力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双重视角的经验分析

    李森王聪
    6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财政压力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企业特征方面,财政压力主要抑制国有、成长期与成熟期、融资约束强企业的创新;在行业特征方面,财政压力对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性更显著;在地区特征方面,财政压力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抑制性更强.机制分析表明,财政压力主要是通过加剧政治晋升激励、减少创新补贴和提升企业税负来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因此,推进制造业企业创新,弱化财政压力对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应推动缓释财政压力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给予地方政府更多决策权,引导其灵活选择合适政策来促进辖区内企业创新;深化财政促进企业创新的配套改革.

    财政压力企业创新政治晋升激励

    省以下分权式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县分化的视角

    杜彤伟方毅
    8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以下的财政分权改革不仅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对缩小城乡差距也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区县分化的视角切入,以地市级为观察层面,采用地级市和市辖区两个维度的数据,研究以"省直管县"为代表的省以下财政分权改革是否缩小了区县的经济社会差距,进而降低了整体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发现,向县级政府分权降低了区、县在财力、教育、社保和经济方面的差距,最终通过显著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改革的效应在中部地区、南方地区和"强市-弱县"组表现得更明显.进一步的讨论发现,政府竞争、监督机制是影响分权改革效应的重要因素.

    财政分权"省直管县"城乡收入差距区县分化

    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黄杏子沈扬扬周云波田柳...
    10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20年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我国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与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非贫困群体,精准扶贫政策提升了贫困群体的幸福感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对于贫困深度较高、受教育水平较低、青年以及男性贫困群体的幸福感改善作用更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感)、相对剥夺水平的下降(公平感)、经济脆弱性的降低(安全感)以及积极的主观心理状态转变(信心)是精准扶贫政策改善贫困群体幸福感的主要机制.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精准扶贫主观幸福感建档立卡减贫成效评估

    王安石变法的财政意义探析

    欧峰昊菅明军
    120-12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安石变法时期,经济社会还处于繁荣状态,但已隐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财政也已陷入困境.王安石推出了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是对儒家传统财政思想的超越,有着一定进步性,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因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也备受争议.重新审视王安石变法的财政意义,对新时期推进财政改革也有一定启示意义.

    王安石变法财政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