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政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政研究
财政研究

贾康

月刊

1003-2878

010-88191225 88191233

100036

北京复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转/北京市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

财政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财政理论刊物。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实证分析和行理论探讨,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动向,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知识,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改革探讨、工作研究、宏观经济、厅局长论坛、专题讨论、比较研究、经验介绍、财务会计、争鸣、地方财政、调查报告、书刊评论、学术动态、外国财政等栏目。读者为财经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财经理论工作者和财经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下的税制进化与税基择优:基于价值保护和信息约束

    王雍君
    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引发税收政策方面的广泛挑战,还对现行税收体系的基础框架施加了适应性进化的巨大压力,因此,除寻求恢复税收原则实施有效性外,诉诸税基择优促进税制进化至少同等重要.本文将税制进化定义为保护经济价值和降低信息约束齐头并进的动态过程,该过程通过税基择优驱动,满足三项择优标准:契合数字经济特征,收入稳定,扭曲效应最小化.据此鉴别的占优税基依次为消费型主体税基、中性化税基和矫正性税基,涵盖六个占优税种:终端销售税、消费支出税、现金流量税、租金调节税、代谢流量税和地方附加税.通过创建和实施简易登记制度等配套安排,占优税基和税种能够在相对较低的信息约束下运作,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协调一致的税收保护,还支持一系列重要的公共价值,包括财政自主性、健康消费、环境保护、透明度、税收公民和税收文明.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尝试对占优税基和税种进行有力论证,为现行税收体系何去何从指出中长期目标与方向.

    数字经济税制进化税基择优价值保护信息约束

    大数据治税、供需协调成本与企业供应链多元化——基于税收大数据平台运行的证据

    汪冲杨志伟邸洁
    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税收大数据平台运行对企业供需协调成本与供应链多元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大数据平台运行能够显著降低企业供需协调成本.机制分析表明,直接效应表现为税收大数据平台的运行可以降低企业的供需不确定性;间接效应则表现在税收大数据平台运行会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两种效应同时减少企业外部信息不对称,降低供需协调成本.上述影响有助于企业供应链多元化发展,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大数据平台降低企业供需协调成本的效应在市场竞争能力弱、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更为显著.本文有助于深入把握税务部门大数据治税的理论内涵,为进一步推动税收治理现代化、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提供了积极的政策启示.

    大数据治税税收大数据平台供需协调成本供应链多元化

    税收激励、人力资本投入与企业数字化发展

    李建军赵薇吴周易
    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本投入是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动力之一.税收政策中存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丰富设计,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激励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发展.研究发现,该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创新,且在职工教育支出比例更高、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人力资本水平更高以及成本和税负转嫁能力较弱的企业中效果更佳.机制检验表明,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能够通过降低职工教育实际成本,增加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带动企业数字资本和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能够强化企业数字化发展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加快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本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微观机理,也为精准设计税收激励政策激发企业数字化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经验支撑.

    税收激励人力资本投入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

    全球税收治理与多边主义构建:基于BEPS多边公约扩散机制的研究

    何杨赵姗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兼顾不同国家的诉求和能力差异是多边机制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以OECD/G20《实施税收协定相关措施以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多边公约》的签署为观察窗口,研究了多边主义在全球税收治理中的实现程度与深化路径.通过在世界政体理论框架下分析反避税多边机制的扩散过程和结果,本文研究发现,虽然BEPS多边公约与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存在差距,但外部规范性和胁迫性压力可能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签署公约;本文还进一步以BEPS多边公约中混合错配和常设机构方面的具体条款为例,构建了条款生效网络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多边机制下公约签署国的条款选择及执行程度.研究发现,作为当前全球税收治理核心组织OECD/G20提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反避税多边机制,BEPS多边公约对发展中国家包容性尚有不足,导致反避税政策扩散的广度和深度距离预期仍有差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多边机制下国际反避税政策的实施情况,为我国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更好地参与全球税收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全球税收治理多边主义反避税多边机制BEPS多边公约

    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统筹发展与安全

    徐军伟毛捷
    6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举债融资是突破传统财政制度和资金约束以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方式,但容易累积财政金融风险.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本文尝试理顺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微观层面刻画融资平台游离状态,以经济学视角跟踪界定2019-2021年融资平台,发现其数量总体上呈小幅减少趋势.融资平台有息债务趋势特征凸显出了金融部门"借新还旧"稳金融政策、新冠疫情期间债券支持政策以及隐性债务治理政策的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城投债结构化发行,推高了融资成本,嵌套多层杠杆,容易造成风险暴露和集聚;非标债务定向融资模式,不仅进一步推高了融资成本,而且容易将社会风险嵌入财政风险.然后,深刻阐述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之间的纠缠关系,包括工具依赖、风险积聚和转型挑战,如何消除地方政府在投融资过程中对融资平台的工具依赖是重塑二者关系的突破口.最后,围绕该突破口,尝试通过三类规范合作、政府信用与公司信用有效分离以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发展中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集权式财政改革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基于"乡财县管"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方红生许铭雪赵乐新
    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财政在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体制的集权式改革是改善基层财政自给能力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乡财县管"改革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集权式财政体制改革对财政自给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财县管"改革限制了全县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2)"乡财县管"改革配套措施补充了县可支配财力,但管理权限改革以及配套措施均限制了县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3)改革对财政自给能力的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监管力度较弱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优化"乡财县管"制度,完善集权式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乡财县管基层财政财政自给转移支付

    环保税与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

    刘晔雷卓骏苏才立
    9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税在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率层面的"双重红利"已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在收入分配层面是否具有"第三重红利"却少有研究提及.本文基于环保税开征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利用2015-2022年工业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环保税开征对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保税开征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但对普通员工薪酬未产生明显影响,因此缩小了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探索机制发现,约束政企合谋抑制企业寻租,压缩高管摄取不合理薪酬的空间是环保税开征缩小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核心机制渠道;异质性分析证实,环保税开征对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抑制效应在环保力度较低地区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基于高管薪酬结构分解视角的研究发现,环保税开征对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缩小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不合理的超额薪酬差距,对合理薪酬差距没有明显影响.本文的研究为衔接绿色税收与收入分配的交叉领域进行了初步尝试,同时也对政府利用税收工具调节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新的启发.

    环保税收入不平等企业薪酬差距超额薪酬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

    周卫华潘简权旺
    115-12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和2016-2022年上市公司披露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所得税数据,实证检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创新.机制检验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激励管理层制定数字战略和提高研发强度促进企业数字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数字创新的边际效率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而实行税收"放管服"改革、提升地区数字经济水平、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均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数字创新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本文提出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相关策略、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引导企业加大数字研发投入、优化企业数字创新营商环境等政策建议.

    数字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