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
档案

宛志亮

双月刊

1004-2733

dana@chinajqurnal.net.cn

0931-8516901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雁滩路3680号档案杂志编辑部

档案/Journal Archiv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档案》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启迪思想、指导工作”。本刊锐意创新,传递档案信息,扶持学术新秀,广纳百家直言,博采众说之长,开展学术探讨,反映工作动态,努力成为档案工作者的知音,文秘工作者的益友,史料研究者的助手。本刊长期坚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的办刊风格,突出学术性、史料性、文化性、可读性,视角新颖独特,内容雅俗共赏,既面向档案学人、文档工作者,更面向社会大众,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欢迎订阅并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档案馆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交流会

    刘思琴
    3页

    甘肃省档案馆召开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大会

    种凌云
    3页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档案开放审核的流程分析

    曹宇刘思思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解密与开放审核是公众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环节.近些年,部分档案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开放审核工作.通过分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放审核的应用场景,发现有利于解决开放审核的实际问题,并逐步推动档案开放效率化、智能化、现代化;揭示智能发展背景下需要正确审视解密与开放审核之间的协同性,改善技术应用单一的问题.将解密与开放审核作为一个完整流程进行通盘设计,利用多关键词匹配、语义依存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解密与开放审核流程重构,以期为档案开放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开放审核档案开放

    居住证档案建构流动人口市民化身份认同:理论阐释、作用方式及实现路径

    王晓飞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背景下,大规模的流动人口面临社会融入的问题.身份认同是衡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真正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指标.居住证档案确认了流动人口市民化身份,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形象,使流动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对城市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为进一步发挥居住证档案建构流动人口市民化身份认同的作用,本文从优化政策制度安排、健全居住证服务机制、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多方协同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路径构想.

    居住证档案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市民化

    元宇宙视域下档案展览模式探析——基于用户主导的逻辑

    陈漫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户主导的档案展览模式是推动档案领域转型升级和提升展览质量的关键路径.但传统环境下囿于种种限制,该模式一直未能实现,元宇宙的兴起则为其带来了转机.元宇宙为用户主导的档案展览模式提供了专属的策展空间、展品版权保障机制以及策展者与观展者深度交互等新机遇.为了有效推进这一模式,档案部门应不断强化引导帮扶,降低策展门槛;应用画像技术实现受众的精准匹配;建立知识社区和共享平台,深化用户交互;借助技术、协议手段规避版权风险;并不断完善审查机制,确保展览合法合规.

    档案展览元宇宙用户主导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接管与改造——以对四川大学的接管与改造为例

    冯兵王世清
    23-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对文化教育机构进行了接管与改造.其中,高等学校是接管和改造文化教育机构工作的重点.1950年2月,成都市军管会按照"整套接收,保持完整"的原则接收了四川大学,采取了诸如成立军事代表小组协助校方展开清点工作;组成校务管理委员会统领学校工作;开展课程改革和院系调整;对师生开展思想改造等有效举措.这些措施不仅有力推动了接管和改造的实现,建立起新型的人民川大,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亦为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四川大学接管改造

    清代循化厅档案研究综述

    姚三刚刘响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循化厅档案是目前青海地区仅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地方档案.档案详细记载了清代中央政府对循化厅地区的管辖与治理,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文章对近十五年来循化厅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档案的利用提出建议.

    循化厅档案利用启示

    方士淦《东归日记》的西北书写与文本价值

    赵娇娇
    39-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归日记》是牵涉某案件被革职、发往伊犁军台效力赎罪的前湖州府知府方士淦由伊犁东返西安途中的行程日记.《东归日记》以记录作者行程和沿途所见所闻为主,其西北形象书写包括对路线里程的记录、对路途状况的描写、对城池和社会民生的记述,其中对新疆地区的记述较为详细.这部日记为考证西北地理、名物等提供了依据,为了解道光年间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历史状貌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东归日记》方士淦西北书写文献价值

    1944-1949年兰州市国民义务劳动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金小亮聂红萍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4-1949年,兰州市开展了国民义务劳动,其经费来源有中央和省政府拨款、征收代雇劳役金及社会各界捐助等方面,经费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事业费和行政费上.兰州市政府通过以上方式筹集的经费可以基本满足一些重大工程的经费需要,如整修靖远路、定西路西段及黄河堤岸和旧有水道等,在建设交通道路、兴修水利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兰州市政府财政日益困难,拨给国民义务劳动的经费不断减少,导致兰州市国民义务劳动无法持续推进.

    1944-1949年兰州市国民义务劳动经费问题

    《四夷馆考·高昌馆》校勘与译注

    马婧贤韩莉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夷馆考》专门记录明代"各馆"的管辖范围、职责和沿革及相关的地域文化,作者是明代王宗载.其国内最早的版本是以明人抄本为底本,对比《明史·外国传》等书目点校、编辑而成的.该版本在1908年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罗振玉编纂完成.1937年,向达在巴黎发现法国东方语言学校所藏的旧抄本,学界称为巴黎本.另有国图本,即清初同文堂抄本影印本,记录文字比较规整.该版本收于国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书》.本文试在国图收录本的基础上对《四夷馆考·高昌馆》与其他版本进行校勘,并且注释、翻译.对《四夷馆考》中高昌馆部分的整理有助于帮助理解、研究高昌馆其他相关文献中的历史文化.

    《四夷馆考·高昌馆》校勘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