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
档案

宛志亮

双月刊

1004-2733

dana@chinajqurnal.net.cn

0931-8516901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雁滩路3680号档案杂志编辑部

档案/Journal Archiv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档案》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启迪思想、指导工作”。本刊锐意创新,传递档案信息,扶持学术新秀,广纳百家直言,博采众说之长,开展学术探讨,反映工作动态,努力成为档案工作者的知音,文秘工作者的益友,史料研究者的助手。本刊长期坚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的办刊风格,突出学术性、史料性、文化性、可读性,视角新颖独特,内容雅俗共赏,既面向档案学人、文档工作者,更面向社会大众,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欢迎订阅并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档案馆在武都区洛塘镇召开帮扶工作座谈会

    张越
    3页

    甘肃省档案馆举办"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

    王宏
    3页

    档案数据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逻辑转换与路径拓补

    刘振华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数据治理法治化是我国档案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档案数据治理的法治化需要以"良法"和"善治"作为基本准则."良法"指的是良好的制度,其要点在于治理体系中贯通的价值标准.档案数据的公共特性决定了"良法"所蕴含的价值标准需要从"数据权利"转向"数据权益",如此才能促进档案数据的公共利用."善治"需要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和公共治理三个主要原则,对于档案数据治理而言,这分别需要从主体维度、法律维度和公共维度进行拓展.

    档案数据治理法治良法善治数据权益

    档案馆参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归吉官谢宝怡
    10-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档案馆参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国内外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选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内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案例,审视国内外档案馆参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要做法,进而从中归纳启示性意见,以期为我国档案馆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档案馆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档案资源赋能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究

    任琼辉邓钧杰陈铄妍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资源对于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助推作用.通过对国家及地方80项"十四五"规划的内容及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我国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融合趋势初步形成、保护开发得以同步发展、数字应用技术广泛嵌入,同时尚存资源建设深度不足、档案开放力度不足、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区域间有效联动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档案资源赋能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具体路径,坚持红色档案资源立体保护观念、推进档案开放利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联合协同机制.

    档案资源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文旅融合档案资源开发

    文旅融合视域下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探析

    单思远李思怡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因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元价值,对其建设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在文旅融合日益深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并积极探索档案资源与当地旅游产业的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服务或产品.本文则以文旅融合视角为切入,通过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梳理并分析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现状,探究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推进档案事业改革、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旅融合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档案资源建设

    娱乐、动员与改造:全民族抗战时期陇东分区文艺团体活动的三重奏

    刘亚妮黄劭君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团体活动是以文艺团体为实施主体开展的、以文化和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活动.全民族抗战时期,陇东分区文艺团体活动以党的文艺思想为指导,不仅实现了娱乐大众的基本功能,且较好地执行了动员群众的首要政治任务,还通过改造思想促进了文艺工作者的自我革新.全民族抗战时期陇东分区的文艺团体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凝聚边区抗战力量以及发展党的文艺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时代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全民族抗战时期陇东分区文艺团体文艺活动

    永昌县焦家庄农业合作社成立前后的历史考察

    苏勇张生寅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座落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焦家庄,在降水较少的情况下依靠祁连山冰川融水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绿洲灌溉农业.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当地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焦家庄模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在焦家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建政工作.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原本的"焦家庄模式"被彻底打破,农业集体化政策率先在焦家庄得到实施,西北地区首个农业合作社——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随之成立.

    焦家庄模式生存危机农业合作社

    东汉《天井道记》摩崖再探

    童定家周晶晶
    42-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狭主道和天井道同处于西狭峡谷中,《西狭颂》是对西狭主道东段修治工程的纪功,《天井道记》是对天井道修治工程的纪功,天井道应在西狭主道的西段,两处摩崖所记工事同属一个工程,皆在建宁四年(171年)六月完成.洪适《隶续》著录《天井道记》碑文内容多有疑点,所载造刻时间应误.《西狭颂》附刻"十二行题名"应于《西狭颂》《天井道记》《耿勋表》三处摩崖造成后镌刻,是西狭治道总工程结束后的补充纪名.《天井道记》摩崖大约在两宋时期不知具体所在,亦无拓本留存,宋代以来金石家及地方志学者多有记述,但皆访求无果,今尚不见,推测《天井道记》摩崖大约在西狭西段的北侧崖壁上.

    《天井道记》西狭摩崖准确性位置李翕

    元代汪世显家族墓志的文献学价值

    连捷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汪世显家族是陇右地区的豪门大族,在元代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汪氏家族墓志是研究其家族历史的重要史料文献.本文对戴楚石《陇西金石文存》辑录的元代汪氏家族墓志及相关文献作了简要梳理,从独立性与系统性、自证性与互证性、文本性与物质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其所具有的文献学价值,为研究元代陇右地区的社会变迁提供一定的档案价值.

    汪世显家族墓志文献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