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滕先森

季刊

1009-1122

271021

山东省泰安市东关泰安教育学院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Daizong Journal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刍议

    林小凝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了经济界、会计界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监督机制

    试论十七年散文的艺术缺陷——以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三大家为例

    蔡秋培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他们在十七年期间创作的散文相当程度上体现着那个阶段的散文风貌。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十七年散文艺术缺陷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和散文的双重结构的角度对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进行分析,以找出十七年散文在艺术方面的一些不足。

    十七年散文三大家文化心理双重结构

    谈《包阎罗演义》对《三侠五义》之武者形象变动

    李彦红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侠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之经典,其中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尤以白玉堂等武者的形象制胜。而由朝鲜人鹜溪叟改写的《包阎罗演义》,在基本保留原作主要内容的同时,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共有且出现变化的武者形象,可探索出作者有意在突出主要人物,弱化次要人物,突出官场正义一方,弱化一般武者。

    《包阎罗演义》《三侠五义》武者形象改写

    魔鬼的门徒,还是上帝之子——浅析《魔鬼的门徒》中的圣经因素

    王莹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魔鬼的门徒》是萧伯纳的早期代表作品,在剧中作家塑造了一个外表冷漠但内心充满了爱与怜悯的年轻人理查德。本文从人物的经历、精神特征以及戏剧的结构等几个方面解读圣经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

    萧伯纳理查德耶稣U型结构

    一种实现一场梦——对Mary Sue类型同人小说的精神分析

    卢俊颖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天,毁誉参半的Mary Sue类型角色演绎在同人小说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众多的MarySue形象背后都逃不脱作者心目中自我理想化身的潜意识流入,身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写手,"性"和"野心"这两大愿望必然使得其"白日梦"幻想带上自我中心倾向以及理想化特征,而Mary Sue形象正是这一场梦在网络世界中的实现。

    MarySue白日梦弗洛伊德

    琵琶学习的基本技巧及其训练方法

    丁丽娜鹿洁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学习琵琶的技巧及其训练方法:换把的训练方法及其在乐曲中的处理方法,节奏型的训练方法,快板的训练方法、左手指力的训练方法。据此提出了"换把三步训练法":左手框架结构、音的弱化处理与换把的内在联系等理念。

    琵琶学习技巧“换把三步训练法”

    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表现的传承与革新

    梁晓如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艺术中最有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本文拟从写实和意象两方面分析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革新。

    工笔人物画装饰性意象写实

    浅析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服饰文化

    包晓佳侯小伟董宁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服饰文化是一种充满感性和活力的大众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服饰文化特点是对后现代主义又继承又批判的结果,继承了合理的因素,同时批判和抛弃了不合理的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很大差别。

    后现代主义服饰文化结构主义内蕴艺术

    论格列柯绘画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吕林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列柯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颇受争议的人物。透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动荡的时局给没落的旧贵族造成的精神危机。他的作品曾一度被人们所遗忘,直至20世纪初,他的艺术被浪漫主义画家发现进而引起轰动。由于其作品体现出的诸多价值与20世纪初现代艺术的某些价值观相吻合,使其成为了现代艺术更早的渊源。

    格列柯绘画现代毕加索塞尚蒙克

    《晏子春秋》偏正式双音词研究

    吕莉莉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双音词的构词形式及语义特征对《晏子春秋》中的偏正式双音词做描写性的研究,以总结《晏子春秋》偏正式双音词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晏子春秋》偏正式构词形式语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