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文力

双月刊

1001-1579

batterie@126.com batterie@yahoo.cn

0731-85141901

410015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电池/Journal Battery Bi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池专业科技综合期刊。《电池》的英文摘要早已被多家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文摘刊物收录,并被美国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和美日联合出版的ITE Battery Newsletter等多家专业刊物引用、推广和宣传。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2004年又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再次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电池》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报道电池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主,兼顾国外经验和动态,可供电池界人士及高校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为商业、商检、外贸、消费者和电池用具设计生产人员所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晶材料LiNi0.5Co0.2Mn0.3O2的合成与性能

    王洪波刘燕孙静静刘园...
    482-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元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NCM523)具有放电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动力电池中应用广泛.传统多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晶间微裂纹,影响电化学性能.采用单晶化策略,合成具有片状特征、微米单晶结构的NCM523正极材料,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2 C倍率下,正极材料在不同电压区间的循环稳定性均较好:电压为3.0~4.3 V时,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和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61.4 mAh/g、86.5%和89.1%;电压为3.0~4.5 V时,分别为176.7 mAh/g、81.4%和87.3%.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2.5~4.3 V循环,在0.5 C、1.0 C、2.0 C和3.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可达152.4 mAh/g、140.4 mAh/g、123.2 mAh/g和108.6 mAh/g.

    LiNi0.5Co0.2Mn0.3O2(NCM523)单晶三元材料共沉淀锂离子电池

    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热失控残骸的特征

    梁宏毅王媛甘友毅邵丹...
    487-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针刺引发电动汽车用LiNi0.8Co0.1Mn0.1O2(NCM811)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进而发生热失控,研究其残骸的典型特征.针刺实验过程中,监测电池的表面温度、电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针刺前后的电池进行三维扫描成像,采用XRD、SEM、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对热失控后的极片残余物进行微观结构及形貌分析.热失控后,电池内部卷芯发生形变和撕裂,卷芯形变挤压的方向指向引发点;引发位点的粉体材料XRD图中,出现特有的复合相衍射峰;内短路引发点的残留铜箔出现细小的树枝晶以及等轴晶.上述残骸特征,可作为定位内短路引发点的依据.

    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LiNi0.8Co0.1Mn0.1O2(NCM811)热失控针刺内短路残余物

    关于检测学术不端的公告

    《电池》编辑部
    491页

    储能用LiFePO4锂离子电池过放电失效分析

    顾昊张松通胡海良祝夏雨...
    492-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放电失效行为与电池的安全性能密切相关.为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对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组(18并)开展研究.模组中如果有1只电池发生热失控,与之相邻的电池会因过放电导致电压均下降至0 V,体积鼓胀,但未发生热失控.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测试结果表明,相邻电芯本体发生明显变形,呈现高低不平的状态,局部区域的极片分离严重,电芯顶部正、负极集流体出现一定的错位.拆解发现,负极两侧活性物质基本完全脱落,剥离后的铜箔局部区域有严重的"灼烧"点.SEM和能量色散谱结果显示:正极表面异常区域存在较高含量的铜元素,且表面覆盖有沉积物,主要为铜离子的堆积物;负极表面异常区域沉积物更明显,主要为锂盐的沉积物;隔膜异常区域表面存在大量的脱落电极材料,隔膜孔隙结构已被完全堵塞.

    磷酸铁锂(LiFePO4)储能锂离子电池过放电失效变形

    《电池》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首期示范工程录用定稿网络首发

    496页

    基于时空建模的锂离子电池温度预测

    吕洲何波宋连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温度具有时空耦合、强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有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建模的锂离子电池温度分布预测方法.利用正交局部保持投影(OLPP)将电池温度分离为正交空间基函数和时间系数.以电流、电压为输入,时间系数为输出,建立基于带遗忘因子的在线顺序超限学习机(FFOS-ELM)的低阶时序模型.通过时空合成,重构出原始的温度分布.三元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温度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拉普拉斯特征映射和在线顺序极限学习机的在线时空建模方法(LE-OS-ELM)相比,所提方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在恒流放电和城市动力测驾循环(UDDS)工况下,时间标准绝对误差分别在(0.030,0.155)和(0.095,0.110)区间内,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972及0.1084.

    锂离子电池温度在线时空建模正交局部保持投影(OLPP)带遗忘因子的在线顺序超限学习机(FFOS-ELM)

    吹吸式除尘装置清除极片表面粉末

    柯希鹏谢小鹏王银安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与质量,设计基于高频气流的吹吸式除尘装置.以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微米级铜粉为研究对象,与风刀和吸罩的除尘效果进行对比.当极片运行速度为0.3 m/s时,随着吹吸式除尘装置工作距离由2 mm增加到10 mm,粉尘去除率由97.04%下降至71.88%;当工作距离为2 mm时,随着极片运行速度由0.1 m/s增加至0.5 m/s,粉尘去除率由97.96%降低至95.29%.随着吹吸式除尘装置工作正压增大,除尘性能提高,工作正压为14 kPa时,在极片表面粉尘去除率达99.27%.与风刀和吸罩相比,吹吸式除尘装置能在较低的功耗下实现更高的粉尘去除率.

    锂离子电池极片粉尘短路吹吸式除尘生产设备风刀吸罩

    欢迎刊登2024年广告 彩色黑白随你选!

    508页

    涂布干燥温度对负极片剥离力的影响

    王玉西汪智涛吕兆财孙晓辉...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涂布工序的干燥过程对极片的剥离力、外观等有显著的影响.采用4种温度参数设置("低-高-低"、"递减"、"递增"、"高-低-高"),探究干燥速率对负极片的影响.各温度参数下,均呈现"过渡段-恒速干燥段-降速干燥段"的典型干燥速率曲线,但"递增"温度参数下恒速干燥阶段最长,烘箱利用率最高,且该温度参数下负极片剥离力最高,达到1.797 N/25 mm,与正常生产时设置的"低-高-低"温度相比提高约31.4%.利用热重测试直观比较各实验温度下黏结剂的分布情况,"递增"温度参数(70℃升至110℃)下负极片内部黏结剂分布更均匀.

    锂离子电池负极涂布工艺干燥温度极片烘干剥离力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加热下的热失控行为

    顾正建陶倩艺杨智皋黄惠...
    513-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起火和爆炸风险,以储能用3.2 V 100 A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3.6 V 90 Ah三元LiNi0.5Co0.2Mn0.3O2(NCM523)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采用外部加热的滥用方式,研究不同正极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取样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不会燃烧,仅释放大量白色烟雾,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534.2℃,总放热量为0.162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81 kW;取样三元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发生燃烧和喷射,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1052.4℃,总放热量为3.147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34.85 kW;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气体成分几乎一致,均为H2、CO2、CO和碳氢化合物;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电压均存在二次下降的现象.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三元锂离子电池储能热失控参数早期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