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瓷避雷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瓷避雷器
电瓷避雷器

李宏建

双月刊

1003-8337

DCPQ@Chinajournal.net.cn;DCPQ@xihari.com

029-84225087

710077

西安市西二环北段18号

电瓷避雷器/Journal Insulators and Surge Arrester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电瓷避雷器》杂志简介《电瓷避雷器》(ISSN 1003-8337, CODEN DBIIA4,CN 61-1129/TM)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我国绝缘子避雷器行业唯一的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极强、以学术和应用技术交流为主的国内知名期刊。主办单位西安电瓷研究所,是本行业科学技术、新产品开发、技术情报信息中心;是全国绝缘子、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单位;是国际电工标准化委员会(IEC)TC36、TC37两个技术委员会国内对口负责单位;中国绝缘子避雷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设在所内。《电瓷避雷器》杂志从2000年开始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6年有44篇被CA收录;连续12年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等等。1997年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电瓷避雷器》杂志1996和200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获“2003年机械工业电瓷避雷器行业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2005年机械工业电瓷避雷器行业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2004~2005, 2006两次获得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审读中心“编辑出版优秀奖。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组织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电瓷避雷器》的主要栏目有:绝缘子 避雷器 测量技术 接地系统 简短信息 基础知识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迁移学习和红外热成像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表面污染状态检测方法

    沈顺群宫旻刘凯万教智...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壳受灰尘、盐、碱等污染物长期沉积的影响,会导致其过早失效,因此,准确地检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表面的污染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面向饱和积污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迁移学习检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壳污染严重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拍摄不同污染状态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红外热图像,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后,捕获的红外热图像被送入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进行自动特征提取.提取的深度特征被输入到4个机器学习分类器,即k-最近邻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贝叶斯分类器和随机森林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其中,使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获得了最佳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精确地感知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表面的污染严重程度.

    红外热成像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污染严重程度分类和状态监测

    计及雷击浪涌传输效应的输电线路避雷器优化配置方法

    鲍进段梅梅卢树峰李珺...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装输电线路避雷器(Transmission Line Surge Arresters,TLSA)是改善架空输电线路(Over Head Transmission Lines,OHTL)防雷性能的解决方案之一.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和ATP(Alternative Transient Program)软件的OHTL避雷器新型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通过考虑避雷器运行引起的雷击浪涌的传输效应,进行雷击闪络率计算,而已有文献中很少提及这种可导致相邻架空铁塔的转移机制.最后,在某实际230 kV输电线路中进行验证,该输电线路有231座架空塔和105 km长线路.与实际性能数据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最佳成本效益比,允许在使用90个避雷器(即0.86 TLSA/km线路)的情况下,减少68%的线路停运,这也是经典方法计算的避雷器数量的50%.此外,关于雷电浪涌的传输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如果在建模中未考虑该效应,防雷性能水平以及保护线路的TLSA数量可能会被低估.

    架空输电线路避雷器进化多目标算法NSGA-ⅡATP

    广告单位

    18页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中压配电网雷击过电压预测方法

    王晖南高强胡非丁涛...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评估雷击过电压对合理绝缘配合研究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用于预测大范围地电阻率和介电常数下的雷击过电压.即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技术,结合地面场线耦合模型,计算了雷击过电压.考虑到输入空间的可变性,考虑了7个预测变量,即电阻率、介电常数、回击速度、闪点距离、回击峰值电流、前沿时间和架空线路的高度,以确定响应变量,即雷击过电压.因此,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训练是使用从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技术获得的雷击过电压对第一次和随后的雷击进行的.利用均方根误差对模型的估计精度进行了评估,表明指数核函数在描述协方差方面的误差最小.最后,通过将预测模型与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技术生成的随机测试案例进行对比,评估预测性能,预测结果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预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感应过电压雷击有损接地架空线路

    内置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设计

    左中秋吴成成黄佳瑞王陆璐...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外置式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对避雷器早期故障不敏感且易受外套污秽电流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无线/有线通讯方式,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避雷器状态监测平台.通过对避雷器芯体温度、内腔湿度以及泄漏电流等多参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避雷器的运行状态.通过带电168 h运行试验考核,验证了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灵敏度高、可靠性好.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避雷器的内部芯体温度、相对湿度和泄漏电流的实时可靠测量.相比传统外置式避雷器用监测装置,该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状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监测手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芯体温度内腔湿度内置式

    10 kV架空线路用氧化锌避雷器的保护范围研究

    吴文锋杨鑫蒋凌峰周秀...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装氧化锌避雷器(MOA)是10 kV架空线路的主要防雷措施,MOA的安装密度对线路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避雷器保护范围的研究已有较成熟的理论,但针对10 kV架空线路来说,存在感应雷、雷击塔顶和雷击导线这3种雷击形式,且线路跳闸机制为相间短路,这些特点使得10 kV线路MOA的保护范围具有自身特性.分别研究了过电压来波和高电位转移2种不同原理的10 kV避雷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使用ATP-EMTP搭建了10 kV线路过电压模型,通过判定MOA流通的能量是否超限以及杆塔是否发生相间短路为依据,分析了在感应雷、雷击塔顶和雷击导线的作用下,MOA在两种过电压来波时的综合保护范围.结果表明,对于10 kV架空线路的典型设置下,MOA在感应雷、雷击塔顶和雷击导线时的保护范围依次为[55,172]m、[49,∞)m和[50,96]m;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感应雷和雷击导线时MOA的保护范围的提升效果明显;70 m档距下,10 kV架空线路隔一基杆塔安装一组避雷器的安装方式具有最优化的技术经济性,所得结果对于提高配网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ATP-EMTP保护范围氧化锌避雷器10kV架空线路波过程相交法

    两步烧结氧化钪掺杂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石梦阳姜明徐东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稀土掺杂的氧化锌基非线性电阻,通过对其显微组织、相结构和电性能的分析,探讨不同含量的Sc2O3对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部烧结制备出的样品的致密度均高于97%.当Sc2O3掺杂量掺杂浓度为0.1%时ZnO非线性电阻的综合电性能最好,电位梯度为958 V/mm,非线性系数为61.2.因此,通过两步法烧结掺杂Sc2O3的ZnO非线性电阻可以获得均匀的显微结构和优异的电学性能.

    非线性电阻ZnOSc2O3两步烧结电性能

    220 kV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电缆终端台区运行的应用研究

    钟伟汤春俊朱凯齐以涛...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运行时氧化锌电阻片沿轴线分布的电压不均匀分布影响避雷器的运行寿命,而电缆台区的避雷器在安装时外部电场条件是有别于变电站避雷器,通过ANSYS-Max-well软件仿真计算了电缆终端对同相的避雷器电压分布的影响,增大避雷器与电缆终端的安装距离有利于改善避雷器的电压分布的不均匀性;又计算了按GB 50149规定的B1值布置的安装条件下220 kV避雷器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小于1.15,能满足避雷器使用要求.计算了避雷器与电缆终端之间连接导线的电感对避雷器保护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电冲击的导线电感电压影响较小,陡波冲击的导线电感电压影响显著.

    电缆台区用避雷器电缆终端安装距离电压分布

    基于PSCAD的独立光储微电网雷电感应过电压防护研究

    金耀许健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储微电网是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做好雷电感应过电压防护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利用PSCAD软件搭建独立光储微电网仿真电路模型,计算微电网内埋地电缆雷电感应过电压,分析感应过电压在系统直流侧和交流侧的传递特性,讨论电缆埋深和电缆长度对过电压幅值的影响,最后分析安装SPD防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独立光储微电网直流侧发生雷击时,埋地电缆感应产生较高幅值的过电压,过电压沿线缆传递至光伏阵列和储能系统,交流侧设备不受影响,同样,当交流侧发生雷击时,电缆感应过电压传递至逆变器交流侧和箱变前端,直流侧设备不受影响.电缆埋得越深,传递至光储微电网主要部件的感应过电压衰减越厉害.随着光伏阵列与逆变器、逆变器与箱变间连接电缆长度的增加,光伏阵列过电压减小,储能电池和箱变前端过电压增大,逆变器交流侧过电压则变化不大.在独立光储微电网系统主要部件前端安装SPD后,感应过电压得到有效遏制,能够实现对内部电气电子元件的精密防护.

    雷电独立微电网光伏储能系统感应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500 kV氧化锌避雷器交流交接试验方法探讨

    李国城李光茂乔胜亚张梦慧...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检验氧化锌避雷器生产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诸如装配中吸潮、密封不良受潮、内部元件接触不良、电阻片劣化等缺陷,需要进行避雷器的交流交接试验,即测量避雷器的持续电流和工频参考电压.以广州地区某500 kV变电站的扩建间隔500 kV避雷器交接试验为例,探讨了避雷器的交流交接试验中须重点关注的若干要点.通过现场见证及后续分析发现:制造厂家宣称的以阻性电流基波分量为标准的试验方法事实上放宽了验收标准;采用计算变比间接测量高压侧端电压的被试避雷器电压测量方法不当;试验单位对相间干扰补偿角度认识不足,在避雷器未带运行电压工况下滥用干扰补偿角度;现场两次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现场试验环境和均压环等因素.最后,分别针对上述问题,逐一给出了相应避雷器的交流交接试验建议.

    避雷器交流交接试验持续电流试验工频参考电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