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层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层学杂志
地层学杂志

陈旭 沙金庚

季刊

0253-4959

dicengxue@263.net

025-83282149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内

地层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Stratigraph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地层学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学、沉积学、古地里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与上述学科有关的专门性论文,学术动态、报道、讨论、书刊和论文的评价,综述及译文,以及国内外工作方法交流和经验介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印江三合场剖面志留纪晚期地层研究:兼论黔东北—渝东—湘西地区小溪组分布和第三套红层特征

    王棫萱张小乐王凯陈中强...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留系海相碎屑红层在华南扬子区尤为发育,野外易于识别,主要发育3套.其中,第三套红层(罗德洛统上部至普里道利统下部)的地理分布并不清楚,前人报道的这套红层主要分布于志留纪晚期扬子台地的周缘沉积区,而在其内部沉积区却鲜有报道,其具体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缺乏实证.本文以贵州印江三合场剖面志留纪晚期地层研究为基础,综合黔东北—渝东—湘西地区多条剖面的研究结果,探讨该地区小溪组的分布范围及第三套红层的时空分布特征.三合场剖面志留系上部的小溪组以发育砂岩、泥质粉砂岩为特征,夹少量泥岩,其中8层红色薄层沉积格外醒目.依据发育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线形植物和植物类表皮等化石层位的地层对比,笔者推测,该剖面小溪组的地层年代为罗德洛晚期至普里道利早期,与台地周缘区四川广元地区车家坝组、云南曲靖地区关底组及台地内部的小溪组属于同期沉积.与扬子区的第一、二套红层和周缘区第三套红层相比,黔东北—渝东—湘西地区第三套红层发育不好,局限于部分剖面,红层厚度亦较薄.本文认为,导致红层发育因地而异的主要原因是,形成红层的陆源碎屑供给量减少,以及古水深差异造成区域上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分异.

    志留纪晚期小溪组时空分布第三套红层贵州

    华南广西运动后泥盆纪碎屑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王怿郄文昆徐洪河郭文...
    12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运动后,华南泥盆纪最先接受的沉积为碎屑岩,由于厚度大、化石较少,其地层划分和对比存在诸多探究点.本文根据华南117条剖面的实地考察或研究,开展了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的综合地层学研究,旨在揭示广西运动后泥盆纪最初碎屑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为主要依据,将华南广西运动后泥盆纪碎屑岩地层分为角度不整合类型、平行不整合类型、龙门山类型(只限早泥盆世);综合分析了华南泥盆纪植物群、孢子组合和鱼组合的特征,并以此为主要依据,结合上覆地层的海相动物化石,对华南广西运动后泥盆纪碎屑岩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在华南,广西运动后接受沉积的总体进程呈现为由西南向东北的趋势,经历了一个由陆地、陆海过渡到正常浅海的过程;在泥盆系各沉积时段,其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区域的发生时间和后续进程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华南广西运动泥盆纪碎屑岩地层划分和对比总体进程

    广西中—晚泥盆世拉利和四红山剖面的碳酸盐岩微相和牙形石生物地层格架

    安晏庆张欣松杜伟东
    14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南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高度发育,但却缺乏系统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广西都安四红山剖面和宜州拉利剖面的中—上泥盆统连续发育,是华南泥盆系重要的参考剖面.中—晚泥盆世,四红山剖面为斜坡—盆地相,而拉利剖面为台地—盆地相.本文重建了这两条剖面中—上泥盆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在此基础上结合碳酸盐岩微相沉积学研究,恢复了它们同时期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为不同地层单元的区域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吉维特期和弗拉期FZ1~FZ4期,四红山剖面主要为分水岭组硅质灰岩及"榴江组"钙质泥岩,拉利剖面主要为老爷坟组礁灰岩.而在弗拉期牙形石带FZ5~FZ8期间,两条剖面均因海侵事件造成台地淹没形成五指山组,主要特征为大化石稀少的微晶/瘤状/泥质条带灰岩,本次海侵可以与全球Middlesex事件相对应.此外中—晚泥盆世一系列生物环境事件,如F-F事件可通过牙形类的种群更替得以识别.

    吉维特阶弗拉阶广西泥盆纪沉积微相牙形类

    构建生物地层复合序列的两种定量方法:以华南石炭纪生物地层为例

    赖牧晨史宇坤鲁铮博施玉洁...
    17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全球或区域内统一、可作为对比标准的生物地层复合序列,是生物地层学的重要目标.传统方法中多采用定性或半定量评估,以主干剖面为基础,辅以其他剖面上的化石产出关系建立序列,而基于大量地层剖面数据进行综合排序的定量地层学方法,可以对此进行分析、验证和补充.本文介绍了两种定量地层学方法,排序与缩放法(RASC)及约束最优化法(CONOP),针对中国石炭纪地层框架中的䗴类和牙形刺化石序列进行研究.文中汇编了华南25条以牙形刺和䗴类化石为主的海相剖面,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对其中的生物事件进行定量排序,获得的结果序列与根据定性经验构建的中国石炭纪䗴类和牙形刺化石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ASC和CONOP定量结果序列的共有事件排序相似,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达0.9826,且与经验序列的相似度也均大于0.97.RASC和CONOP的结果序列存在差异是由不同的排序理念、排序过程中主要依据的事件关系及数据集特点导致.两种定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序列与经验序列的差异,在于经验序列主要依据主干剖面中化石事件的直接共存关系排序,而定量排序则会综合多个剖面中的所有生物事件的叠覆关系进行.两种思路所得到的复合序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使用,从而提高复合序列应用的广泛性.

    定量地层学排序与缩放法约束最优化法标准化石牙形刺华南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差异演化变迁过程

    高崇龙王剑罗正江刘明...
    18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准南西段)为一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中侏罗系—白垩系由于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且山前遭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使得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差异变迁过程与区域古气候和古构造演变关系仍不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综合利用钻测井、地震、岩心、野外露头及实验分析资料等,对准南西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进行精细厘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古气候和古构造演变历史,恢复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差异演化变迁过程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准南西段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准南西段为湿润气候,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变为干—湿交替直至极度干旱气候,而在早白垩世再次转变为湿润气候;古构造格局则呈现坳陷—压扭—坳陷的周期性演变,而燕山多幕构造活动使得周缘山体在中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发生持续的构造抬升.整体而言,准南西段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为湿润泛湖坳陷湖盆,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为主,湖平面周期性波动,湖水深度和湖泊范围变化大;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为干—湿交替至极旱的压扭湖盆,以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湖平面快速震荡直至湖面大幅萎缩,湖水浅;早白垩世为湿润环境下的统一坳陷湖盆,以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古地貌平坦且湖侵迅速,湖水深度和范围快速增大.本研究为准南西段侏罗系—白垩系油气勘探实践中烃源岩及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新疆北部侏罗纪白垩纪沉积体系演化古气候古构造格局

    布青山—巴颜喀拉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研究新进展

    才航加陈光庭王春涛刘建栋...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省布青山—巴颜喀拉地区石炭系—二叠系较为发育,前人将巴颜喀拉地区呈断块、透镜状镶嵌于巴颜喀拉山群中的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组合,以及布青山地区以断层接触形式相互叠置在一起堆积形成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均划归布青山群.本文结合近些年在该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的科研成果等资料,重新厘定了布青山—巴颜喀拉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在布青山地区废除了"布青山群",将其中的"马尔争组"修订为非常规地层——石炭系—中二叠统马尔争蛇绿混杂岩.在巴颜喀拉地区呈断块状产出的一套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从"布青山群"中解体出来,新建了玛曲组,为典型的洋岛玄武岩—海山碳酸盐岩沉积建造.马尔争组和玛曲组的确立,表明石炭纪—中二叠世布青山—巴颜喀拉地区仍为相当规模的洋盆,该大洋为一个多岛洋,其中存在许多微板块、海山及洋岛.

    马尔争蛇绿混杂岩玛曲组布青山群马尔争组

    海南岛北部更新世火山岩地层新知

    周进波王永红文健
    210-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划分琼北地区更新世火山岩地层层序对于琼北断陷盆地发展演化研究和工程地质勘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第四纪火山岩陡坎野外调查,结合钻孔资料和新的年代学数据,发现以往对更新世火山岩的岩性组合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存在不合理性,并根据新的资料对更新世火山岩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调整.更新世火山岩岩性组合为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玄武岩,老城镇—石山镇一带的火山碎屑岩被红土化层分为两部分,下部属更新世,上部属全新世.红土化层光释光年代学结果主要集中在15.9±0.9 ka与35.2±1.9 ka之间,限定了红土化层形成在晚更新世,其层位位于全新世火山碎屑岩之下,而不是更新世玄武岩与更新世火山碎屑岩之间.更新世多文组失去了地质依据,建议废除.本文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测年结果,建议将更新世火山岩重新厘定为新的道堂组,并分为上、中、下三段,时代为晚更新世.

    道堂组多文组更新世火山岩海南岛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