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护士(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护士(中旬刊)
当代护士(中旬刊)

孙向明

月刊

1006-6411

ddhszz@163.com

0731-4415160

410008

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当代护士(中旬刊)/Journal Modern Nurs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CC护理模式对腹泻住院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张淑玲柴彦华唐永霞景志健...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CC护理模式对腹泻住院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0例腹泻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依据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儿用PCC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血清营养指标以及入院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出院前的治疗配合度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健康行为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Hb、Alb、T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Hb、Alb、TP表达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入院治疗前配合检查与治疗的患儿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中和治疗后出院前能配合各项治疗的患儿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保持健康行为(不偏食、配合口服和补液、不喝生水、便后饭前洗手)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保持健康行为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8%,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76.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泻住院患儿应用PCC护理模式,以患儿作为护理中心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患儿的血清营养指标,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同时还能提升患儿的护理配合度,促进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PCC护理模式以人为中心腹泻住院患儿配合度营养指标

    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

    徐春琴陈燕银曹棨陆振豪...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急性呼吸窘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体位改变60 min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对照组下降,其氧合状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在不影响呼吸机参数的同时能改善患儿氧合能力,且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俯卧位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排痰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睡眠保护策略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古添彩谢永娥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睡眠保护策略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和观察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睡眠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睡眠保护策略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纠正胎龄36周时振幅整合脑电图各参数水平以及出生3个月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睡眠觉醒周期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出生后3个月的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保护策略能减轻NICU压力环境对早产儿的刺激,促使早产儿形成良好睡眠,促进其神经发育.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睡眠保护策略

    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纠正新生儿PICC异位的效果观察

    陈银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纠正新生儿PICC异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78例发生PICC异位的新生儿,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复位操作)与观察组(给予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复位操作),各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异位纠正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异位纠正成功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且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8.02±2.17)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2.74±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ICC异位的新生儿采用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能够有效纠正PICC异位,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不同体位等渗盐水冲管新生儿PICC异位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影响

    谭莳芳吴熙瑞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肠外营养护理)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各3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呕吐以及误吸等)发生率、护理前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血清D-乳酸(D-LAC)含量以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D-LAC含量以及DA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D-LAC含量、DAO含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低热量肠内营养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蔡成燕袁余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前脑钠肽(NT-proBNT)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LVEF、NT-proBNT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明显比同期对照组更高,NT-proBNT比同期对照组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心功能并发症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重症患者CRRT期间相关低血糖的预防效果

    严波云孙文慧王婷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相关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重症CRRT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率、低血糖发生率、预后转归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及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重症患者CRRT期间相关低血糖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改善病情,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集束化护理方案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低血糖预后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冷荣宇袁雁杜惠梅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急救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急救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急救措施,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治疗后好转率为73.53%,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8.82%,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51±4.2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6.2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中治疗后死亡患者的MEWS评分显著高于生存及转ICU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救治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性脑梗死并发症预后评估生活质量

    量化风险式护理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

    陈云云王霞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量化风险式护理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量化风险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单次排痰量与治疗后第1周排痰总量.结果 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次排痰量为(5.49±0.71)ml、治疗后第1周总排痰量为(129.64±7.94)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量化风险式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能促进排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开放气道式卧位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徐吉涛谢颖彬黄美春郑丽娇...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气道式卧位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3例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次序交替分为常规组(57例)和实验组(5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无创通气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无创通气护理的基础上予肩颈下置弧型小枕的开放气道式卧位;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通气效果(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吸入潮气量、呼出潮气量、漏气量、气道峰压)、耐受及不良反应情况(平均睡眠时间、插管率、压疮及压痕发生率、胃肠胀气发生率、主观舒适度)、责任护士的工作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通气效果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且除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之外,实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平均睡眠时间高于常规组,且有创通气率及胃肠胀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责任护士工作量较常规组少(P<0.05).结论 应用弧型小枕置患者肩颈下的开放气道式卧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效果,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护士的工作量.

    开放气道式卧位记忆棉无创机械通气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