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护士(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护士(下旬刊)
当代护士(下旬刊)

孙向明

月刊

1006-6411

ddhszz@163.com

0731-84413126

410008

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当代护士(下旬刊)/Journal Modern Nurs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秦晓云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伴有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对照组,分析感染的发生时间及病原菌类型,并进行手术室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探究其危险因素,制定管理措施.结果 736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13%,感染时间以术后第3~4天为主,发生率占全部感染患者的78.26%,且23例患者中,共计分离出26株病原菌,且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分别占全部感染患者及全部患者的56.52%及1.77%,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过长、接台手术、急诊手术及术中存在参观人员等均为导致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层流手术室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与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时间过长、接台手术、急诊手术及术中存在参观人员等,因此应通过加强手术室建设、加强术中医护人员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强化消毒,以及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参观人员数量等方式,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因素护理

    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崔辉军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2020年上海某三甲医院接收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实施时间点进行分组,将2019年7月—12月实施前接收的48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另将2020年5月—10月实施后接收的5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在基于FMEA模式下的急救护理干预后,各个急救环节的救治时间节点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00%、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FMEA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急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急救效果.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急救效果

    血管鞘钝性分离联合微小切口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陆叶俞瑞娟董文平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鞘钝性分离联合微小切口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行PICC置管的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扩皮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鞘钝性分离联合微小切口扩皮方法,即先行血管鞘钝性分离,在此基础上用手术刀片行微小切口扩皮.比较两组置管后24 h、72 h渗血,7 d渗液情况以及7 d导管维护次数.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24 h、72 h渗血量少于对照组,7 d渗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 d维护次数优于对照组(1次维护率高于对照组,2、3次维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鞘钝性分离联合微小切口技术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从而减少置管后1周内的维护次数.

    血管鞘钝性分离微小切口PICC置管渗血渗液维护次数

    以信息-动机-行为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梁楚潘芳玲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以信息-动机-行为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入院治疗的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47例,常规组行常规干预,研究组行以信息-动机-行为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76.42±15.49)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140.18±14.34)分(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效能总分为(106.35±9.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3.21±9.18)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7.08±3.13)分及(37.03±3.19)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以信息-动机-行为模型为基础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同时对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护理原发性肝癌生存质量自我效能心理状态

    阶段性核心运动配合疼痛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张艳红王娜鲍冬梅尹志侠...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阶段性核心运动配合疼痛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对干预组给予患者阶段性核心运动配合疼痛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康复效果与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阶段性核心运动配合疼痛护理后,干预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康复效果显著好于常规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阶段性核心运动配合疼痛护理后,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故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阶段性核心运动疼痛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康复效果

    六字诀呼吸功能锻炼法在肺癌手术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汪佳李贞贞任晓艳冼群...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六字诀在肺癌手术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心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六字诀呼吸功能锻炼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字诀呼吸功能锻炼法的应用,可改善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情况,有助于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字诀肺癌呼吸功能锻炼康复

    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陈春田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通过对8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穿刺次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钝针瘘道形成的平均时间为(8.82±1.25)次,其中,18例(21.67%)患者的钝针瘘道形成时间为5~6次,35例(42.17%)患者的钝针瘘道形成时间为7~9次,15例(18.07%)患者的钝针瘘道形成时间为10~12次,15例(18.07%)患者的钝针瘘道形成时间为12次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肢体摆放不正确、疼痛程度、疾病相关认知、穿刺操作不当、MBI、固定穿刺护士是影响缩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的相关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穿刺操作不当、固定穿刺护士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穿刺操作不当、固定穿刺护士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缩短患者的钝针瘘道形成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康复效果.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钝针瘘道形成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干预措施

    中青年男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金艳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士有针对性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水平,改善其心理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选取在深圳3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89份.调查显示,中青年男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得分为(27.13±3.97)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透析年限、受教育程度、是否在职工作、医保类型、家庭收入、社会支持为中青年男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水平的影响因素(F=31.621,P<0.001).结论 中青年男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水平较低,不同特征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水平不同,透析年限较短、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在职、自费、家庭收入较低以及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掌控感水平更低.

    自我掌控感血液透析患者中青年男性影响因素

    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立静牛静侯静静孙伟超...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及自我接纳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当作研究目标,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的自我接纳情况、焦虑抑郁状况、睡眠质量以及生命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各指标评分均提升,且研究组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不良情绪均改善,但研究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及PSQI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社会关系和独立能力等生命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自我接纳评分,并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抑郁症睡眠质量自我接纳

    应用信息化平台分析某儿童医院职业暴露现状特点

    罗翠马乐龙刘美华刘娟...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某儿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特点,为之后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儿童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会使用医院局域网OA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上报.通过该系统导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总暴露率为1.8%;暴露者以护士为主(54.32%),其次为实习生和进修人员(24.69%);暴露者工龄以1~5年为主(57.71%);暴露科室以内科系统为主(38.89%);暴露类型中以针刺伤为主(74.07%),另外暴露类型中咬伤占3.70%;发生环节主要为拔针后处理针头(18.33%)、拔针(17.50%)、穿刺过程中(12.50%)和采血(11.67%);暴露源以不明为主(46.30%),血源暴露源以梅毒为主(11.73%),且主要发生科室为新生儿科(36.84%)与急危重症科(21.05%).结论 护士和工龄较短的人群应作为重点保护人群,针刺伤应作为重点干预的暴露方式,被患儿咬伤应值得关注,血源性暴露源中应预防梅毒感染,管理者可针对儿童医院职业暴露特点,制定出有特色的职业防护策略进行干预.

    儿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信息化管理平台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