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护士(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护士(下旬刊)
当代护士(下旬刊)

孙向明

月刊

1006-6411

ddhszz@163.com

0731-84413126

410008

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当代护士(下旬刊)/Journal Modern Nurs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护理模式在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曹玮韦明敏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护理模式在多发性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多发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入院后均行骨科手术,在病情平稳后,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并对两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疼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护理模式在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其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骨折联络服务护理模式多发性骨折术后疼痛功能锻炼生活质量

    多层面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余娟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面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9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妇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层面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康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术后疼痛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层面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不良情绪,提高术后康复训练积极性,增强术后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多层面护理干预早期康复训练腹腔镜妇科手术术后恢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护患共同参与穴位按摩对自然分娩产后尿潴留的效果研究

    张新颖于红霞姜媛婧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患共同参与穴位按摩对自然分娩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于产科自然分娩的698例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9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返回病房30 min内予以关元、水道、足三里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0次/min,时间2~3 min,如厕时产妇按压关元穴,直到尿液完全排出.比较两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后2~8h内尿潴留发生率为2.57%,低于对照组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8 h内有首次自主排尿的患者占97.42%,高于对照组的9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首次自主排尿的平均时间为(137.72±84.62)min,低于对照组的(161.91±93.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7.70%,高于对照组的8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患共同参与穴位按摩可缩短孕妇自然分娩产后2~8h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护患共同参与穴位按摩自然分娩产后尿潴留

    鸟巢式护理联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郑丽南吴艳雪林靖靖梁柳瑜...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联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联合抚触,持续护理1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差值、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夜间觉醒次数比对照组少,平均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94.12%)高于对照组(67.8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联合抚触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促进睡眠.

    新生儿黄疸鸟巢式护理抚触胆红素睡眠质量

    非营养吸吮联合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丁晔唐云飞周敏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营养吸吮联合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40例,A组行常规喂养护理,B组行非营养吸吮,C组在B组基础上实施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比较3组患儿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情况.结果 C组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及A组(P<0.05),而B组短于A组(P<0.05).C组出生后1个月、3个月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幅度大于B组及A组(P<0.05),而B组大于A组(P<0.05).结论 非营养吸吮联合穴位式面部口腔刺激能有效缩短早产儿进入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不同运动干预方案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生长发育

    基于病因分型定义的针对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张辉李风云曾伟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病因分型定义的针对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病因分型定义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时间为2周,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给予病因分型定义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短于对照组,心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病因分型定义的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病因分型定义针对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护理满意度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宋湘玲丁岚赵雪成叶向红...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运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5月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干预时长3个月,对比两组的抢救时效性和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院内抢救干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以加强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增加救治成功率,效果明显,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

    损伤控制休克创伤流程时效性休克指数

    口腔负压抽吸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尤纯纯薛芳丁彦淳练志梅...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负压抽吸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治疗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声门下持续吸引冲洗,观察组给予口腔负压抽吸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均干预10 d,比较干预后两组口咽部菌落总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不同时点菌落数不同(P<0.001);时间和分组存在交互作用,两组不同时间测量菌落数有差异(P<0.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7.19%低于对照组32.81%(P<0.05),观察组发生时间(6.75±1.12)d晚于对照组(5.26±0.82)d(P<0.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2.45±2.12)d、ICU住院时间(15.32±2.35)d、总住院时间(17.35±3.15)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16.24±3.20)d、(20.14±4.13)d和(22.15±4.20)d(P<0.001).结论 口腔负压抽吸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有助于清除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细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口腔负压抽吸声门下持续吸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造口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在食管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效果

    陈宇兰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造口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在食管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104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2例.放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造口粉联合皮肤保护膜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主观症状感受、皮肤反应症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7.69%(4/52),主要为Ⅰ~Ⅱ级;对照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34.61%(18/52),主要为Ⅱ~Ⅲ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症状感受得分及皮肤反应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各功能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造口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可降低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放射性皮炎等),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造口粉皮肤保护膜食管癌放射性皮炎生活质量

    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谢玲玲王静蓉魏冬华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至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79例乳腺癌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叙事护理.于干预前1天及干预完成后次日,利用量表测量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心理社会适应、创伤后成长情况,并观察淋巴水肿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伤后成长量表除新的可能性维度外,其余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社会适应量表除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维度外,其余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水肿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护理干预通过外化问题、结构、改写、见证等步骤,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创伤后成长,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叙事护理乳腺癌创伤后成长疾病适应癌因性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