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经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冯根福

双月刊

1002-2848

djkx@mail.xjtu.edu.cn

029-8265704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016信箱

当代经济科学/Journal Modern Economic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积极研究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深入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进展,及时报道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动态,积极为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民,为振兴和繁荣中国经济及西部经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康公平视角下的城乡居民医疗支出不平等研究——基于生命周期模型

    廖朴刘金浩冯璐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健康公平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立居民医疗支出内生决策的生命周期模型,根据实际数据采用模拟矩估计法估计城乡居民偏好参数,通过模型求解揭示居民的医疗支出行为特征及城乡差异,并讨论相关政策对城乡医疗支出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城乡居民的生命周期最优医疗支出均呈现倒U型,但医疗支出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收入差距、主观偏好差异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差异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且重要性依次降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提升医疗技术以及引入普惠型健康保险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居民医疗支出差距.因此,应增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性,积极在农村地区推广惠民保等普惠型健康保险,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缩小城乡医疗支出差距.

    健康公平医疗支出健康选择城乡差异生命周期模型模拟矩估计

    中国的代际流动:多维视角下的动态比较分析

    方迎风
    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代际流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多维度分析当前中国代际流动的动态特征以及各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代际流动系数的分解探讨不同维度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育的代际流动性要显著低于职业的代际流动性,并且教育与职业相互之间有显著影响,教育对职业代际流动的贡献超过 50%,父代职业对教育代际流动的贡献为 11%左右;母亲—子代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父亲—子代的代际流动性,但更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2018 年家庭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性相比 2010 年显著下降,并受个体职业选择的影响;父代—女儿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父代—儿子的代际流动性,城镇的代际流动性低于农村的代际流动性;代际流动性与年龄之间关系总体呈现U型,20 世纪 70 年代末出生的个体代际流动性最差.因此,需要综合多个维度评估代际流动现状,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加强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以提升其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能力,改善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教育水平职业选择社会地位社会阶层共同富裕

    育龄收入、子女人力资本与代际经济支持——基于子女"数量—质量替代"视角

    李聪毕皓林刘李华王岚...
    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家庭中子女数量下降伴随着子女人力资本提升,即子女"数量—质量替代"效应,为改善家庭养老经济支持提供了新契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以子女"数量—质量替代"为机制,老年父母的育龄收入对子女经济支持数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中子女数量向质量的转换有利于子女经济支持数额的提高;(2)增加父母育龄收入有利于促进子女数量向质量转换,从而提高子女经济支持数额;(3)对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子女数量较少和来自城市的家庭,在子女"数量—质量替代"机制的作用下,育龄收入的增加提高子女经济支持数额的效应更强.因此,畅通并促进子女数量向质量的转换机制是改善家庭养老经济支持水平、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完善家庭养老功能、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结构转型育龄收入家庭养老子女人力资本子女"数量—质量替代"代际经济支持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分析

    王小华李昕儒宋檬马小珂...
    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三农"金融服务中面临的缺乏标准抵押物的"痛点"和信息不对称的"堵点",有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得以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 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差异,进而基于不同等级的数字鸿沟展开异质性讨论.研究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但明显更有利于城镇家庭,即城乡间存在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差距拉大的危险;分维度来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也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且更有利于城镇家庭.(2)数字鸿沟是制约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城乡家庭都逾越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即数字金融发展要更好地促进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提升,其关键在于缩小数字鸿沟.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培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弥合"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

    数字金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数字鸿沟数字素养

    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宋培李琳白雪洁
    5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抓手.构建多部门静态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直观展示这一影响,并利用中国 2011-2020 年 286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方向将由服务业决定,而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降低要素替代弹性,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趋势,且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地理区位、城市规模、城市群、市场化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调节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正确认识服务业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坚持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多渠道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人力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服务业产业结构转型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与技能工资差距——基于CFPS的微观证据

    韩雷田知敏慧
    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必将对中国的就业和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使技能工资差距呈现新特征.通过测度 2018 年中国各行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与Oaxaca-Blinder分解等方法,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低技能劳动者工资收入,且能缩小低技能群体和高技能群体内部中低收入差距;(2)数字经济能通过就业创造效应和时间投入效应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提高工作强度,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但职位晋升效应难以充分发挥;(3)数字经济对不同行业部门和不同社会资本群体的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据此提出继续推进数字技术发展、积极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对高收入的规范与调节路径、完善对低技能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并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技能工资差距就业创造效应职位晋升效应时间投入效应收入分配

    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创新风险?——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任曙明马橙
    9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赋予传统企业新的发展契机,同时重塑研发流程和重构研发组织带来的双重成本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创新风险的变动.基于 2011-2020 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结合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对创新风险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即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创新风险会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2)企业数字化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抑制作用更为明显;(3)成本不确定性是企业数字化作用于创新风险的主要机制.企业在数字化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规划,在数字化后要根据所处数字化阶段实施差异化的研发支持措施;政府部门应当实施针对性的数字化政策,以有效应对企业数字化引致的创新风险困境.

    企业数字化创新风险成本不确定性流程重塑组织重构

    空间溢出视角下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刘建华
    10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05-2018 年中国 31 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风险投资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以及空间集聚理论,从区域层面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检验其对风险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不仅会提升所处区域的技术创新,而且还会提升邻近区域的技术创新.该空间溢出效应受到空间集聚特征的调节,即相较于风险投资机构的空间集聚,创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更能强化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鼓励风险资本向本地区集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通过加强人才激励力度促进地区科研实力的提升.

    风险投资区域技术创新空间溢出知识溢出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与企业污染:效应及渠道

    李兰冰赵子微
    12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地方政府有动机和能力干预辖区内企业行为,因此,剖析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微观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考察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企业排污行为影响的系统性逻辑框架,利用 2000-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监测数据,在识别总体影响效应的基础上,基于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地区特征和时间特征进行异质性探究,并从规模渠道、技术渠道和结构渠道检验其微观影响作用方式.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倾向于强化企业污染行为;(2)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非国有企业、污染密集型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和环保压力小的企业以及处于"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和经济下行期的企业影响相对更大;(3)扩大企业规模、阻碍技术进步和扭曲能源结构是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作用于企业污染行为的主要影响渠道.据此提出,不断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良性竞争,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是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究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困境的有效方式.

    经济增长目标企业污染环境绩效地方政府行为企业规模技术进步能源结构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基于政府行政效率视角的再审视

    马新啸汤泰劼
    13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成为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测度高水平行政效率,深入研究非国有股东派出董事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质量,但这仅在国有企业所在地的政府行政效率较高时才明显存在,而在行政效率较低时缺乏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改善国有企业对科技型人才的激励形式,促使其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学历人才,最终对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较高水平的行政效率是非国有股东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前提条件,党和国家在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时,更需要在行政效率等营商环境上配套优化,确保非国有股东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创新质量政府行政效率国企治理非国有股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