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经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冯根福

双月刊

1002-2848

djkx@mail.xjtu.edu.cn

029-8265704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016信箱

当代经济科学/Journal Modern Economic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积极研究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深入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进展,及时报道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动态,积极为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民,为振兴和繁荣中国经济及西部经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驱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的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分析

    刘航高菲马品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是供给—需求实现总量平衡、结构适配、质量协同升级的关键连接点.揭示数字经济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适应数字经济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重要启示.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包含数字生产及其下游部门的四部类再生产模型.研究发现:数字要素部门的资本积累对总产出增长有棘轮效应;一旦发生负向的需求冲击,数字经济将有助于宏观经济保持韧性,避免短期总产出大幅减少;数字要素部门的相对独占性将可能削弱扩张性需求管理的政策效果.面对数字经济兴起对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的冲击,中国展开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政策实践.具体包括:发挥数字经济的高能增长极作用,协同推进需求总量调控与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力,构建适应数字技术创新周期的宏观资源筹措、调峰和配置机制;激活数字经济的要素黏合效应,形成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宏观治理体系.

    数字经济宏观经济治理社会再生产理论资本积累新质生产力

    企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的影响

    张顺吕风光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微观形态,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探讨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就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劳动力需求弹性衡量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就业风险的影响,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风险,总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企业数字化通过生产力机制与资源机制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产生影响,前者表现为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后者表现为融资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深化就业风险,而规模效应与融资效应缓解就业风险.实证结果表明,生产力机制的规模效应与资源机制的融资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效应均显著存在.在数字经济所催生的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发展,进而改善经营状况,对化解劳动者就业风险,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企业数字化就业风险劳动力需求弹性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稳就业政策

    资本市场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检验

    彭红枫张容菁
    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市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38个国家2004-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使用资本账户开放(GKAOPEN)数据库中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连续时间变量,实证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对各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抬升开放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资本市场流入开放会加剧金融波动,进而增大开放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资本市场流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取决于合规投资带来的经济增益和资本外逃造成的风险抬升两种相反效应对冲的结果,总体表现为流出开放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不明显;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开放成熟度能够降低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效应.因此,各国应结合本国金融深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择向、择时、择序开放资本市场以维护金融稳定.

    资本市场开放金融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发展水平开放成熟度

    从"竞争性储蓄"到"竞争性投资":再论性别失衡对中国家庭金融决策的影响

    林志帆廖雯珺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竞争性储蓄"理论认为,中国性别失衡现象可能促使家庭增加储蓄,以提升子女在婚恋市场的竞争力.在金融体系持续发展、风险金融资产供给增加的新时代背景下,家庭金融决策可能因性别失衡而从传统储蓄转向风险投资.利用2015、2017、2019年三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基于广义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性别失衡加剧的省份中,有儿子的家庭更倾向于参与金融市场并持有风险资产,但未发现"竞争性买房"的证据;金融知识水平低、已成年儿子未婚的家庭风险金融决策对性别失衡更敏感.因此,因性别失衡而涉足风险金融市场的家庭可能被高收益率所吸引而忽视潜在风险,政府部门需加强对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强调理性参与投资,方能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性别失衡竞争性储蓄竞争性投资风险金融投资婚恋市场家庭金融金融知识

    政策不确定性的市场效应:基于错误定价视角

    宫汝凯李妍
    5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但政策调整潜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采用200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实证研究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总体上倾向于修正股票错误定价,且高估样本和低估样本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修正高估股票的错误定价,而加剧低估股票的错误定价.投资者情绪和市值管理是主要作用机制,且投资者情绪机制占主导作用.进一步考察异质性的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07年之后、民营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货币和财政两类内部政策不确定性均会增大高估股票的错误定价程度,减小低估股票的错误定价程度,而贸易和汇率与资本项目两类外部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则相反.因此,需要充分认识预期管理在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重要性,关注政策不确定性对资产错误定价的影响;科学制定经济政策调整的时间窗口,降低政策变动潜在的不确定性,缓解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政策不确定性股票错误定价投资者情绪市值管理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风险承担——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例

    胡浩然宋颜群
    7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是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对象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行为的理论模型,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轻(重)污染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理论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引导企业研发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最终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提高轻污染、非国有和东部地区等样本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重污染企业.因此,面对环境治理压力,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通过研发创新提升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

    环境规制市场激励绿色转型碳排放权交易风险承担研发创新生产率利润率

    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与地区技术创新——基于目标承诺视角

    廖桂铭顾乃华胡哲力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如何通过经济增长目标系统管理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地区创新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结合全国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城市创新指数,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地方政府目标承诺情况.在高目标承诺下,经济增长目标调整有利于提升地区创新水平;而低目标承诺将使得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三元框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目标非理性上调、在地区内相对排位较高且地方政府追逐"层层加码"时,低目标承诺下的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高目标承诺下经济增长目标调整的创新效应受到相对挤出.因此,地方政府不仅需要根据"稳增长"目标进行经济增长目标适调微调,更应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地方经济资源禀赋,消除经济发展短期导向,稳定辖区内企业创新预期.

    经济增长目标目标管理地区技术创新目标承诺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绩效: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李治国孔维嘉李兆哲
    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视角下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绩效,可以为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现实依据.借助数字经济与企业发展相关理论梳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碳绩效的内在机制,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影响与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具有对碳排放总量的提升效应与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第二,路径检验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扩张效应提升碳排放总量,通过技术进步效应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规模较大、高技术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更加积极的碳绩效.因此,应推进从能耗双控制度到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构建高效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体系以及更为绿色的制造业企业生产体系,广泛推行地区减排降碳产业政策试点工作,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合力,协同促进制造业企业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降低.

    数字化转型碳绩效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碳"目标制造业企业

    财政分权、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与粮食生产

    甘林针钟钰
    11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分权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治理成效的影响日益凸显,对地方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分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削弱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财政分权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调节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有效抑制了财政分权对粮食主产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但加剧了财政分权对非主产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为稳定各地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加强地方支粮财政支出;二是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内容,提高地方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地方考核中粮食安全权重,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

    财政分权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共同富裕——基于田园综合体试点政策分析

    刘飞贾士俊王欣亮
    12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厘清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的理论机制,进而以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政策表征农村产业融合,构造准自然实验,并以中国1 240个县域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田园综合体试点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显著增收且农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证明农村产业融合能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进而促进共同富裕;(2)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结构优化是农村产业融合产生共同富裕效应的主渠道;(3)农旅融合较农工融合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不同群体收入水平在政策冲击后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4)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存在产业融合基础异质性:前期产业融合基础较弱的县域,在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表现出更强后发优势;强行政资源支持会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因此,应加大力度支持农旅融合型试点建设,优化低收入群体就业结构,依据区位与农民收入实际,选择性设立田园综合体试点,利用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农民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田园综合体就业结构优化农旅融合农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