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铝合金蒙皮表面漆膜去除工艺对比研究

    杨岭胡宇峰沈玥周强...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比不同工艺去除铝合金蒙皮表面漆膜的效果及对基体材料的影响,分别采用机械打磨法、喷砂除漆法以及激光除漆法去除铝合金蒙皮表面的漆层,使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对除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打磨所用的SiC磨粒不仅会嵌入除漆表面,还会破坏漆层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导致Si、N‒H、‒CH含量显著增大,无法避免基底损伤.喷砂除漆法的喷砂压力从0.1 MPa分别增大至0.3 MPa、0.5 MPa后,除漆表面冲击凹坑直径增大,表面粗糙度由7.89 μm分别增大至14.27 μm、13.29 μm,误差较大,无法保证再喷漆的工艺质量.激光除漆法可以精细化控制除漆进程,将热输入量控制为50.4 J/cm2时,表面漆层几乎完全去除,且基底表面未见明显损伤.本研究证明,激光除漆作为新兴除漆工艺,具备高效、参数可控、可实时监控等优势,在工业领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及发展潜力.

    铝合金基体复合漆层除漆工艺表面形貌

    氧化石墨烯强化银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研究

    刘凯沈喜训马祥孙鹏...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电连接器在服役过程中对导电银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的需求,本文基于5,5-二甲基乙内酰脲作为主络合剂的无氰镀银溶液,通过添加氧化石墨烯纳米片,采用直流电沉积在铜基材表面制备了银-氧化石墨烯复合镀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电化学实验和摩擦磨损试验对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掺入改变了银的晶体生长方向,并细化了组织,提高了银镀层的硬度、耐蚀性与耐磨性.

    银基复合镀层氧化石墨烯电镀耐磨性耐蚀性

    ZL102表面阳极氧化及性能研究

    戴美洛秦会斌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ZL102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封装基板的中间镀层进行阳极氧化试验,制备厚的多孔层阳极氧化膜.研究了电解液、电流密度、温度、时间对阳极氧化膜的形貌特征、孔隙率、厚度、硬度、耐压性和热阻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综合性能最佳的厚膜实验条件.结果表明:ZL102 铝合金在不同的电解液(硫酸、硫酸-草酸、硫酸-酒石酸、硫酸-柠檬酸)、电流密度(2~6 A/dm2)、温度(10~30℃)、时间(80~160 min)下均能形成颜色均一、表面光滑的氧化膜.综合性能最佳的厚阳极氧化膜的工艺条件为:硫酸-草酸为电解液,电流密度6 A/dm2,温度15℃,时间80 min.

    ZL102合金阳极氧化孔隙率膜厚硬度耐电压热阻

    基于交变磁场辅助磁力研磨中永磁极优化试验

    李佳新曹睿矫彦婷韩冰...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是新兴的结构和功能材料,TC4钛合金表面的精密加工依旧是个难题.为提高钛合金表面质量,在交变磁场磁粒研磨加工中进一步优化了永磁极的排列方式.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未优化的交变磁场以及优化后的交变磁场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再通过试验对比优化前后的几个交变磁场下,磁粒研磨加工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未优化交变磁场下磁粒研磨加工10 min,磁粒研磨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从1.28 μm降至0.38 μm;在优化后磁场强度最大的交变磁场作用下,磁粒研磨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从1.28 μm降至0.13 μm.在辅助磁粒研磨过程中,优化后的交变磁场不仅提高了加工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而且磁性磨粒研磨轨迹更加复杂,促进了磁性磨粒的更新,使加工后工件的表面形貌更加平整.用优化后的交变磁场辅助磁粒研磨TC4钛合金表面,提高了研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件的表面质量.

    交变磁场磁粒研磨TC4钛合金板表面粗糙度

    低压冷喷涂制备Al-Ni-xCr复合涂层及其磨损特性研究

    张怡颖张留艳韩兆康林倩...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腐性能较好的铝基涂层存在耐磨性不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Ni粉和Cr粉复合沉积的方法来改善涂层的耐磨性.采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制备了一系列Cr含量不同的Al-Ni-xCr复合涂层.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采用显微硬度计和磨损仪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曲线,结合磨痕形貌分析了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研究得出:低压冷喷涂可实现Al、Cr、Ni三种金属粉的共沉积,并获得致密、均匀的Al-Ni-xCr复合涂层.枝晶状Ni粉沉积率较高,Cr粉沉积率较低.含70 wt.%Cr的混粉涂层中,Cr含量约为31 wt.%.硬质颗粒Cr同时起到夯实涂层的作用,随着Cr含量增加,Al-Ni-xCr复合涂层的致密性提高.Al-Ni-xCr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主要来自于Cr而非Ni,且与Cr含量有关.Al-Ni-70Cr复合涂层耐磨性最佳,磨损率仅为Al涂层的1/2.其优异的耐磨性归因于摩擦界面形成了稳定的、较硬的、含Cr量较高的复合氧化膜,抑制了磨损过程.

    Al-Ni-Cr复合涂层冷喷涂摩擦系数极化行为

    镀钛对2195铝锂合金耐磨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苏海张殿喜窦忠宇陈召松...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研究了2195-T6铝锂合金表面镀钛处理前后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探讨了浸泡实验的腐蚀机制.结果表明:镀钛后铝锂合金表层的纳米压痕硬度略有提高,表层晶粒得到了细化;镀钛前后的摩擦系数基本相同,磨损性能得到了提高;镀钛后铝锂合金的腐蚀电位提高,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阻抗谱半径变大.3.5%NaCl溶液中的浸泡实验显示,镀钛试样的点腐蚀明显改善,这是由于合金表面形成的钛膜起到了隔离保护作用.

    铝锂合金镀钛摩擦磨损腐蚀性能

    建筑装饰用铝青铜表面改性与耐磨性能研究

    郑子方王子怡李强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装饰用铝青铜合金的表面耐磨性,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和等离子渗氮相结合的方法,在铝青铜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成分和膜厚的改性膜层,对比分析了改性膜层的显微形貌、物相组成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装饰用铝青铜合金表面磁控溅射Cu-Ti膜的Ti/Cu原子比接近6.7(M1)、1.7(M2)和0.5(M3),预置膜厚分别为3.4 µm、3.4 µm和2.8 µm.660℃/2 h渗氮处理后,M1、M2和M3膜层的截面厚度分别为7.2 µm、5.8 µm和2.7 µm,磨损率分别为0.21 m3·N-1·m-1、6.27 m3·N-1·m-1和9.98×10-14 m3·N-1·m-1;660℃/5 h渗氮处理后,M1、M2和M3膜层的截面厚度未见明显变化,磨损率分别为0.47 m3·N-1·m-1、0.22 m3·N-1·m-1和3.94×10-14 m3·N-1·m-1.660℃/2 h和660℃/5 h渗氮处理后,膜层的磨损率较铜合金基体明显降低.660℃/2 h渗氮处理后,M1膜层的磨损率最小(0.21×10-14 m3·N-1·m-1),耐磨性最好,此时的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加黏着磨损.

    铝青铜表面改性层渗氮显微形貌摩擦磨损

    柱上隔离开关不同镀银层参数的导电及磨损性能实验研究

    余亚东孙浩薛亚许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柱上隔离开关的导电和耐摩抗磨能力,行业目前主要采用在其接触部位进行镀银处理.但镀银层厚度、粗糙度和硬度对柱上隔离开关的导电性、磨损度的影响缺乏研究,亟需给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标准.本文以GW-9系列柱上隔离开关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制试验样件,研究了镀银层厚度、粗糙度、硬度及涂覆电力复合脂对其接触部位导电性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柱上隔离开关接触部位镀银能够提高接触表面的导电性和摩擦性能,镀银层的粗糙度和硬度对接触部位的导电性具有一定影响,不同镀银层厚度对接触部位导电性的影响较小,电力复合脂润滑能够显著提高隔离开关接触部位的抗磨性能.研究结果可为隔离开关电接触材料参数的标准化设计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柱上隔离开关导电性能抗磨能力电力复合脂电接触材料

    软装设计用铜合金的表面Ni-W-P镀层与性能研究

    杨凱智宗彦吴克凡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软装设计用铜合金复杂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为解决铜合金表面硬度低、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软装设计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镀层.研究了Na2WO4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2WO4浓度从15 g/L增加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沉积速率先增后减,在Na2WO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镀层中P元素含量逐渐减小,W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不同Na2WO4浓度的镀层中都可见Ni和Ni5P4衍射峰,镀层硬度高于未添加Na2WO4的镀层.且随着Na2WO4浓度增加,镀层硬度先增后减,在Na2WO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随着Na2WO4浓度从15 g/L上升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腐蚀电位先正向移动后负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在Na2WO4浓度为35 g/L时,取得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值和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值.电化学阻抗谱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相吻合,Na2WO4浓度为35 g/L时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

    铜合金Na2WO4浓度Ni-W-P镀层显微形貌耐腐蚀性能

    舰用钛合金及铬涂层抗氧化和腐蚀性能研究

    李建普卢旭东李冬冬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舰载武器装备长期处于高温及海水飞溅环境,为延长其使用寿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其表面制备Cr涂层,并研究钛合金及Cr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盐雾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冷热交替作用,650℃循环氧化1 h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物和基体上产生裂纹,并形成Ti元素氧化物堆积.电弧离子镀的Cr涂层表面平滑完整,仅发生Cr元素氧化,对基体具有保护作用.盐雾腐蚀720 h后,钛合金表面发生腐蚀并产生剥落区域,而电弧离子镀制备的Cr涂层无腐蚀剥落区域,具有良好的抗盐雾腐蚀性能.

    钛合金Cr涂层盐雾腐蚀高温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