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刘忠堂

双月刊

1000-9841

dadoukx@sina.com

0451-86668735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大豆科学/Journal Soybea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我国乃至世界大豆领域唯一的一份学报,现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农学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位居第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0种期刊之一。一直被国家科技信息中心作为统计分析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1000余种期刊源之一;还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多家权威文摘收和引用。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大豆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大豆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读者对象: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豆叶脉坏死病及其传播介体蓟马的发生与防控

    裴天浩王松史树森高宇...
    48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叶脉坏死病是近年来北美洲大豆大面积流行的新发病毒病害,由大豆叶脉坏死病毒引起。现已在美国、加拿大和埃及得到证实。大豆叶脉坏死病毒是首个引起大豆病害的番茄斑萎病毒,宿主以豆科植物为主,传播途径包括种子传播和昆虫传播。介体昆虫为大豆新绢蓟马(Neohydatothrips variabilis)、东花蓟马(Frankliniella tritici)、褐花蓟马(F。fusca)等植食性蓟马,其中N。variabilis的传毒效率最高,是北美洲大豆田的优势种。防治该病毒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传播介体蓟马的有效防治。防控技术包括利用新烟碱类药剂处理降低蓟马虫口密度、筛选抗性品种、保护利用天敌昆虫美洲小花蝽(Orius insidiosus)等。虽然该病害及N。variabilis尚无在中国发生和危害的报道,但天津海关已于2019 年首次从进境的美国大豆中检出大豆叶脉坏死病毒,应予以重视。本文综述了大豆叶脉坏死病毒及其传播介体蓟马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和防控该病毒病害提供参考。

    蓟马大豆番茄斑萎病毒大豆叶脉坏死病毒

    欢迎订阅2025年《大豆科学》

    487页

    两株耐盐碱大豆根瘤菌的分离及鉴定

    耿思琦王洁琦魏煊格李国...
    48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盐碱地条件下应用的根瘤菌菌株,本研究选择安达市采取土样,以大豆品种满仓金和绥农 53 作为宿主,对根瘤菌进行分离与纯化,筛选出两株具有典型根瘤菌表型特征的菌株,随后,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最终成功分离出2 个根瘤菌菌株,并将它们命名为an28 和an44。分别在各自捕获宿主上进行结瘤试验,来确定an28 和an44 的结瘤特征。抗生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an44 对浓度20 μg·mL-1的红霉素(ERY)和浓度100 μg·mL-1的羧苄青霉素(CAR)具有抗性,an28 对浓度50 μg·mL-1 的ERY具有抗性。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 可以在NaCl浓度为600 mmol·L-1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 最高只能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 时生长。耐碱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 可以在pH11。9 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 的碱性生长环境只能达到pH9。9。然后又分别在8 种耐盐碱大豆种质(庆特4 号、铁丰8 号、牛眼睛、黑珍珠、齐农5 号、合丰 50、黑河 49 和黑农 531)和 2 份不耐盐碱大豆品种(锦农5 号和双宝8 号)上分别接种2 株根瘤菌进行结瘤鉴定,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an28 和an44 在10 个大豆种质上的结瘤数目变化范围分别为2。00~8。67 和5。67~35。67 个·株-1。

    大豆根瘤菌分离与鉴定耐盐碱回接鉴定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张武李春杰焦晓丹杨树...
    496-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耐情况,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113 份大豆育成品种或育种材料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开展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 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19%;5 份中间类型种质,占鉴定总数的 4。42%。其中,从第三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 1 份抗病种质,中间类型种质1 份;从第四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3 份,中间类型种质 2 份;从第五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1 份,中间类型种质2 份;从第六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 2 份,未见中间类型种质。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带参试材料中均存在抗性种质。该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培育和利用抗疫霉根腐病大豆种质提供了参考。

    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黑龙江省北部地区

    国审鲜食大豆新品种晋科2号的选育研究

    李方舟张海生杨婷婷王军...
    50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山西省鲜食大豆品种相对较少,更新换代速度慢,良种紧缺的现状,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晋遗38 为母本,忻毛豆1 号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鲜食大豆新品种晋科2 号。该品种2019 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为14 703。1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 号增产19。6%,居参试品种第1 位;2020 年续试,平均鲜荚产量为12 521。4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 号增产8。8%,居参试品种第3 位;两年平均鲜荚产量为13 612。25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 号增产14。4%。2021 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为 12 265。5 kg·hm-2,比对照浙鲜豆5 号增产7。2%,排名第2 位。该品种粗蛋白(干基)含量44。06%,粗脂肪(干基)含量19。39%,可溶性总糖含量4。9%。口感清香,甜味浓,微软或脆,糯性中等,风味较好。审定编号:晋审豆20170008;国审豆20220048。该品种在选育过程中亲本血缘关系远,病圃中选育,各世代选育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晋科 2 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鲜食大豆选育栽培技术病圃晋科2号

    特用大豆新品种吉青7号的选育研究

    朱旭李楠杨春明禚绍刚...
    510-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由于青大豆营养成分丰富,销售价值高,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为满足种植户需求,急需特用豆新品种,提高青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吉育102 为母本,以优异品系公品20002-1 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结合系谱法与混合法选育出特用大豆新品种吉青7 号。该品种种皮与子叶均为绿色,外观色泽青绿,属双青大豆又名绿色豆,是特用大豆的一种。2019 年和 2020 年,该品种参加了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2 377。7 kg·hm-2,较对照品种吉青1 号增产9。0%。2020 年,该品种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403。6 kg·hm-2,较对照品种吉青1 号增产8。5%。另外,吉青7 号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也明显优于对照品种。2021 年,吉青7 号通过吉林省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中晚熟地区种植,推广区域辐射面积大。该品种加工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43。64%,脂肪含量19。55%,蛋白质和脂肪总合63%以上,属于双高青豆品种,可作为芽豆、豆奶、豆粉等豆制品的最佳原料品种,可大量出口日本和韩国,极具市场开发潜力。吉青 7 号的大面积推广将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豆农收入。

    特用大豆吉青7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展望

    国审大豆新品种湘春2701的选育研究

    阳小凤黄山姜玲顾小燕...
    517-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高产、宜机收大豆新品种湘春2701 的推广,本文对湘春2701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品种选育思考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湘春2701 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2008 年春以湘春豆24 为母本,油春01-45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和摘荚混合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广适春大豆新品种。2017-2018 年参加湖南省两年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60。0 kg·hm-2,比对照湘春豆24 增产7。2%;2018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14。5 kg·hm-2,比对照湘春豆24 增产9。6%;2018-2019 年参加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59。5 kg·hm-2,比对照天隆一号增产3。7%;201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52。5 kg·hm-2,比对照天隆一号增产3。6%。该品种在各级试验中均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于2019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湘审豆20190001 和国审豆 20210062。湘春2701 籽粒椭圆形,大小均匀,外观品质优良,同时落叶性好,底荚高度较高,适宜机械化播种收获,该品种在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播种植。

    大豆湘春2701品种选育高产特征特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