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刘忠堂

双月刊

1000-9841

dadoukx@sina.com

0451-86668735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大豆科学/Journal Soybea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我国乃至世界大豆领域唯一的一份学报,现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农学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位居第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0种期刊之一。一直被国家科技信息中心作为统计分析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1000余种期刊源之一;还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多家权威文摘收和引用。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大豆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大豆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读者对象: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土壤类型中大豆根瘤菌解磷能力及其稳定性评价

    王金生吴俊江蒲国锋刘庆莉...
    906-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价大豆根瘤菌解磷能力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在黑龙江省多种土壤类型中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大豆根瘤菌,分析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磷解能力,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评价解磷能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黑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3-2、112-1、114-2、111-2﹑114-1和115-2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无接种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68%-7.02%;以草甸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2-1﹑113-2、114-2、115-2、114-1、111-2、113-1和111-1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57%-8.25%;以黑钙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不同根瘤菌处理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75%~7.0%;以白浆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2-1、113-2、114-2、111-2、115-1、114-2、111-1和112-2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41%~14.8%;以盐碱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3-2、112-1、114-2、111-2、114-1、115-2和113-1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47%~9.9%.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白浆土和盐碱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0.07%~21.53%、0.08%~38.82%﹑0.07%~25.94%﹑0.27%~17.40%和0.34%-34.71%.GGE双标图数学模型综合对比得出土壤磷活化能力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菌株为112-1、113-2和114-2.

    大豆根瘤菌黑龙江省解磷能力GGE双标图稳定性

    黑龙江省风沙半干旱地区根瘤菌与氮肥耦合大豆高效施肥方式研究

    周长军陈井生田中艳李建英...
    912-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根瘤菌与氮肥耦合效应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地区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探索该地区合理高效的施肥方式,本研究在2018和2019年设置5种不同施肥方式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花期追施尿素;T4: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花期追施尿素;T5: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花期追施控释尿素),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花期植株生物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与施氮肥耦合效应对大豆花期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促进作用明显,在2年试验中T4处理大豆花期植株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最高;2018年T5处理大豆花期根瘤干重最高,2019年T4处理最高;2年调查结果都显示T5处理根瘤数量最多;单株粒重、百粒重和产量2年都以T4处理最高,2018年T4处理大豆产量为2 686.4 kg·hm-2,较T3和T2处理分别增加6.10%和10.31%,2019年T4处理大豆产量为2 798.8 kg·hm-2,较T3和T2处理分别增加10.4%和16.0%.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3、T4和T5处理的大豆产值较T2处理均有所提高,其中T4处理产值最高,达9 599.1元·hm-2,较T2处理提高最多,达611.8元·hm-2,因此T4处理的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配合花期追施尿素是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地区提高大豆产量和农民增收的合理施肥方式.

    大豆风沙半干旱地区根瘤菌高效施肥耦合效应经济效益

    宿州地区周年肥料运筹对复播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姜磊王路路沈维良赵开兵...
    919-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宿州地区筛选出有利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高产的周年施肥组合,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5个小麦季施肥处理、3个大豆季施肥处理,研究周年不同施肥组合对麦后复播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麦季不同施肥处理的夏大豆株高和产量差异显著.常量处理与常量+生物炭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大豆产量比无肥处理高13.20%且差异极显著,高量处理的大豆产量比无肥处理高10.52%且差异显著.大豆季不同施肥处理的夏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差异显著,且随着大豆季氮肥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季施用氮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产量随着氮肥增加先升高再降低.麦季施用有机肥,大豆季施用低氮基肥的周年施肥组合有利于在获得较高大豆产量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氮肥用量.

    大豆有机肥生物炭产量

    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大豆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冯宇涵高翔宋丛威宋福强...
    926-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大豆植株生长、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龙豆二号大豆为宿主,研究接种F.mosseae菌剂后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选用的F.mosseae菌剂能够与大豆根系形成良好的菌根共生体,侵染率最高可达89.9%;接种F.mosseae菌剂可以提高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常规施加化肥处理和接种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可达2 121.2和2 126.9 kg•hm-2,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处理,表明常规施肥和接种F.mosseae菌剂处理均可提高大豆产量,但接种处理效果更好;此外,接种F.mosseae菌剂还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但对油脂含量影响并不显著.因此,F.mosseae菌剂可作为一种新型大豆生产专用生物肥.

    摩西管柄囊霉光合速率侵染率大豆生长品质

    不同生殖生长期大豆器官对斜纹夜蛾抗性分析

    胡壮壮徐先超潘霖李蒙...
    93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生殖生长期大豆器官对斜纹夜蛾的抗性,本研究选用不同抗性大豆品种R2、R4和R6期叶片,R4和R6期荚皮及R6期籽粒强迫喂食3龄斜纹夜蛾幼虫,评价不同生殖生长期不同抗虫性大豆品种的器官对斜纹夜蛾幼虫抗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R2期叶片,3个品种平均的幼虫取食量、虫增重及粪便量均显著高于R4和R6期,即R2期为叶片对斜纹夜蛾的易感期.喂食R4期荚皮,幼虫的取食量、虫增重及粪便量均显著高于R6期,从而认为R4期为荚皮对斜纹夜蛾的易感期.取食R4期叶片虫增重高于荚皮,但取食量和粪便量低于荚皮,特别粪便量达显著水平,说明叶片因利用率高而对幼虫抗生性低.取食量、虫增重和粪便量在R6期器官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取食量和虫增重均表现为喂食籽粒>叶片>荚皮,且存在显著差异.R4和R6期的取食选择性试验也表明3种器官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为:荚皮>叶片>籽粒.R4期荚皮抗生性和叶片抗生性在品种间表现较为一致.R6期叶片抗生性在品种间差异明显,而荚皮和籽粒抗生性在品种间差异较小,荚皮的抗生性都偏高,籽粒抗生性相反都偏低.取食量、虫增重及粪便量3个指标相对一致,而虫增重具有易称量等优点,可作为抗虫鉴定的主要指标.

    大豆器官生育期斜纹夜蛾抗虫性

    基于混合样品集的大豆种子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建立

    丛媛媛刘浩衣志刚王博...
    940-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测定原料大豆的蔗糖指标,及时为调整豆制品生产工艺参数或原料配比提供数据支撑,以满足快速准确鉴定高蔗糖大豆育种新品系的需要,本研究建立基于混合样品集的大豆种子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将天然和人工添加蔗糖的大豆样品结合起来作为混合参试样品集,先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光谱数据,再通过酶比色法测定化学值,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大豆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并利用未知蔗糖含量的大豆种子样品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以混合参试样品集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能够在较宽的蔗糖含量范围(37.83~139.35 g·kg-1)内获得较为精确的预测结果,并将二阶导数联合多元散射校正作为光谱数据的最佳预处理方法.经外部验证,样品的化学测定值与定标模型预测值极显著正相关,且决定系数达0.943,预测均方差为3.17,相对误差为5.923%.所建立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适用性较好,能够有效应用于大豆种子蔗糖含量的快速准确测量.

    大豆品质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

    基于成本视角的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分析

    莫飞王桂霞胡明阳
    947-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在实现大豆振兴计划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本研究基于成本视角,从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出发,分析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率,整合同类粮食作物成本差异的启示,深入剖析振兴东北大豆的制约性因素.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低、总成本高.通过贡献率分析发现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农药费和机械作业费对大豆总成本的贡献率更大.在同类粮食作物成本比较中东北地区粳稻总成本最高,大豆最低,但大豆成本整体都呈现上涨趋势.据此提出加大科研产出,提高大豆单产水平,降低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总成本,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改进生产要素投入,降低东北地区大豆成本的建议.本研究对提高农民收益,扩大种植面积,优化大豆产业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大豆振兴计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豆成本贡献率制约性因素东北地区

    亚基改性及对大豆蛋白空间结构与功能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肖怀秋李玉珍
    95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蛋白因其含量高和良好的加工可塑性,作为食品基料或辅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11S和7S亚基是大豆蛋白重要的球状亚基,对加工特性有重要影响.目前,从亚基水平深度解析其结构变化对大豆蛋白加工特性的影响机制及亚基结构-蛋白质功能关系还存在不足,明晰大豆蛋白亚基缔合与解离机制对开发新的大豆蛋白加工特性和定向解析大豆蛋白加工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首先解析大豆蛋白亚基组成与结构,并对亚基改性方法进行综述,进一步对影响大豆蛋白亚基解离的因素、亚基解离对大豆蛋白空间结构与加工特性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大豆蛋白质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亚基水平解析大豆蛋白加工特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大豆蛋白精深加工发展.

    大豆蛋白亚基改性空间结构功能食品加工特性

    202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Ⅲ

    孙明明武琦吕世翔孙红...
    961-974页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吉育25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郑宇宏王明亮张云峰孙星邈...
    975-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吉育25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10年以农大15751为母本、公交96192-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两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71.1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0.15%,最高产量达2 910.4 kg•hm-2;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61.0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0.82%,最高产量达2 983.4 kg·hm-2.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两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66%,属高蛋白品种.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28.

    大豆高蛋白品种吉育257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