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临床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临床医刊
当代临床医刊

双月刊

当代临床医刊/Journal The Medical Journal of Thepresent Clinic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谷胱甘肽还原酶、甲胎蛋白、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研究

    黄业贤徐小娜李铁祥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肝病科就诊患者100例,分为实验1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实验2组同期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各50例,同时从体检科选取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人群进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1组血清GR、AFU和AFP水平均高于实验2组、对照组(P<0.05).实验1组GR、AFU和AFP单独与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实验2组、对照组(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GRAAFU和AFP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4%,但GR没有差距(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谷胱甘肽还原酶、甲胎蛋白、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较高.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谷胱甘肽还原酶甲胎蛋白a-L-岩藻糖苷酶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刘进显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折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能提高骨折恢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优先考虑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LIHR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研究

    杜文辉母丹东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0例,分为开放组、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组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组各30例,分别进行相应手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TAPP组、TEP组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HR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具有优势,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安全性高,对降低再发疝作用显著.

    腹腔镜腹股沟疝疝修补术临床效果

    氯氮平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短程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黄利芬韦朝阳覃青华梁霏...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短程(5 min)心率变异性(短程HRV)的影响.方法 将氯氮平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简称氯氮平组),将阿立哌唑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简称阿立哌唑组),用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技术对各组治疗前、治疗2 w末、治疗4 w末的短程HRV参数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06名患者,(1)平均心率:氯氮平组2 w末起心率增快约10次/分;阿立哌唑组则变化不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最高心率与最低心率差值:氯氮平组在2 w末起显著缩小,阿立哌唑组4 w末出现缩小,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3)心率变异各参数值:本次观察的SDNN值、RMSSD值、PNN50值,自2 w末起,氯氮平组均显著降低,阿立哌唑组降低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氯氮平后,患者平均心率、心率差值及SDNN值、RMSSD值、PNN50值等心率变异性参数明显异常,说明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总体失衡、迷走神经活性等有损害;而阿立哌唑相对安全.

    短程心率变异性氯氮平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颞颌关节损伤和影响因素观察

    吕得刚黄嵘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后患者颞颌关节损伤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鼻咽癌患者60例,分析1年、2年、3年累积生存情况,并分析放疗前后张口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0例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67%、93.33%、90.00%.放疗后半年、1年、2年、3年门齿距和放疗前比较没有差距(P>0.05).张口困难3例,发生率为5.00%.左侧颞颌关节受照平均剂量低于右侧颞颌关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颞领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不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化疗与否(P>0.05).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后患者的生存率比较高,且对颞颌关节的损伤较小.

    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颞领关节损伤影响因素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对比

    包磊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开腹脾切除术与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8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腹腔镜脾切除术组(观察组)与开腹脾切除术组(对照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脾破裂分级、血液分析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脾破裂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水平、HCT水平相比于对照组的数据更高(P<0.05),但PLT水平两组数据接近,没有差距(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3/40)低于对照组27.50%(11/40)(x2=5.541,P<0.05).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疗效较开腹脾切除术显著,值得推广.

    外伤性脾破裂开腹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脾破裂分级并发症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应用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

    朵永丽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应用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气道异物患儿70例,根据瑞芬太尼用量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35例.高剂量组采取七氟烷吸入复合瑞芬太尼0.5 μg/(kg·min),低剂量组采取七氟烷吸入复合瑞芬太尼0.25 μg/(kg·min),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后表面麻醉时、插镜时、插镜后5 min、撤镜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较基线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下降趋势较低剂量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出PACU时的HR和RR均可恢复到基线水平(P>0.05),两组患儿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改变(P>0.05).高剂量组苏醒时间明显较低剂量组延长(P<0.05),但苏醒期不良反应分别为11.43%、2.8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复合低剂量瑞芬太尼即可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需求,且对小儿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更小,术后苏醒时间更短.

    瑞芬太尼七氟烷剂量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头皮冷却疗法在干预乳腺癌化疗患者脱发症的临床研究

    安丽娟巩斯慧闫淑婷罗文娟...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头皮冷却疗法是否能有效减少化疗引起的脱发,并对该疗法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新辅助/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冰帽组(n=70)和对照组(n=57).评估有效保护率,参考CTCAEv4.0评分系统,设定Grade0(无脱发)和Grade1(<50%脱发、且不需要假发)为有效的保护;同时对佩戴冰帽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冰帽组48例患者获得有效的头发保护(50.5%;95%CI,40.7%~60.4%),对照组57例均出现明显脱发(0%;95%CI,0%~7.6%)(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50.5%;95%CI,40.5%~60.6%,P<0.001).54例患者在佩戴冰帽时出现不良反应等级为grade1和2(CTCAEv4.0).结论 接受头皮冷却疗法的患者同对照组比较,能显著降低脱发率.

    乳腺肿瘤化学疗法脱发症头皮冷却

    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复合术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研究

    柏继英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复合术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46例翼状胬肉患者,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治疗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复合术式治疗,对比治疗后眼表修复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值对比为96.65%(22/23)和69.57%(16/2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眼表指标评分、角膜知觉恢复评分、角膜上皮或溃疡完全修复评分结果值上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式复合术式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眼表修复效果,值得推广实施.

    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合术式术后眼表修复

    胃癌组织和远癌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海军孙梓程刘岩由光玉...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与远癌组织中的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bloting的方法,对收集到的32例胃癌切除标本中胃癌组织与距癌肿边缘5 cm的远癌组织中β-catenin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β-catenin mRNA及蛋白都呈低表达,而远癌组织内的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与癌肿部位及分化程度、癌肿分期、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在胃癌组织和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与胃癌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enin的是否参与及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究.

    胃癌β-catenin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