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临床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临床医刊
当代临床医刊

双月刊

当代临床医刊/Journal The Medical Journal of Thepresent Clinic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预测价值研究

    蔡俊钦刘日阳卢锦丽廖柳华...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胃肠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腹型HSP患儿82例分成两组,其中胃肠道出血(GIB)组41例,非胃肠道出血(NGIB)组41例.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计算PLR=PLT/LYM.结果 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PLR对儿童HSP GIB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39,0.918),P=0.000.此外,确定具有最佳预测效能的PLR截点为1.96.在这个截点下,PLR的敏感度为73.17%,特异度为78.05%.意味PLR>1.96时,对于儿童HSP GIB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PL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用于评估儿童HSP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过敏性紫瘢胃肠道出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儿童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研究

    邓琴香雪芳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喜炎平和利巴韦林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我院手足口病的患儿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上喜炎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且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5.00%,对照组为77.50%,对比P<0.05,同时在体温恢复、皮疹消退以及痊愈时间方面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所需时间明显偏短(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老年无痛胃镜麻醉中的技术应用

    窦艳伟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时所采取的麻醉方案并分析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研究组予以地佐辛+丙泊酚麻醉.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pO2、RR、HR、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研究组pO2、RR、HR水平均较对照组高,MAP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地佐辛在老年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异丙酚总体使用剂量,保证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老年无痛胃镜检查地佐辛丙泊酚麻醉效果

    组合式渐进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

    陈转玲黄嘉茵邓碧玲徐燕红...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组合式渐进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0名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采取组合式渐进呼吸康复训练方法,对比两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组合式渐进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呼吸康复训练老年慢阻肺呼吸困难

    儿童支气管肺炎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

    韩淑贞顾建洁李茗锌张艺凡...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支气管肺炎病原体流行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4例支气管肺炎住院儿童患儿,采集咽拭子实施PCR-荧光探针法核酸病原体检测,分析患儿的病原体流行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发现阳性标本312例(38.8%),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FB)、腺病毒(ADV)、人鼻病毒(HRV)和甲型流感病毒(IFA).检测发现单一感染272例,混合感染40例(5%),混合感染以MP的混合感染率最高(3.73%).患儿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在秋冬季最高,春季最低(P<0.001).相比于非细菌性病原体检测阴性患者,阳性感染患者(包括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WBC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本地区儿童支气管肺炎感染病原体主要为RSV和MP,冬季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最高,同时阳性感染者的WBC较高.

    儿童支气管肺炎病原体

    散点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性分析

    黄东菊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散点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130例同时接受散点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各65例,分别施以散点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检测,观察不同诊断方法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为100%(65/65),高于散点图诊断准确率的64.62%(42/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943,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检测效果突出,比之散点图更能提升诊断成效,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散点图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准确性

    双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姜红坚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98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常规心脏彩超检测及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及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结果 经过检测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例为阳性,阴性为8例.双源CT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例,检出率91.34%,心脏彩超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76例,检出率77.55%,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心脏彩超更高(P<0.05),但和金标准比较无差距(P>0.05).双源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和敏感度均高于心脏彩超(P<0.05).双源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检出情况均优于心脏彩超(P<0.05).结论 双源冠状动脉CTA运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利于促进对患者冠脉分支狭窄的诊断,促进患者的及时治疗.

    双源冠状动脉CTA冠心病诊断脉分支狭窄

    西酞普兰合并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韩世峰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西酞普兰合并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予以西酞普兰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指标影响.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上数值对比分别为95.56%(43/45)和82.22%(37/45)、4.44%(2/45)和17.78%(8/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突出,相较于单独西酞普兰治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抑郁症西酞普兰舒肝解郁胶囊治疗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手术指标的影响

    金杰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对手术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80例确诊为低位直肠癌的患者为对象,并将其划分成腹腔镜组、对照组,其中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近、远端肠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数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价值(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价值(P<0.05).腹腔镜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0.0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 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实施直肠癌前切除术用于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手术指标影响

    颅脑超声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曹德红刘彦红刘耘利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颅脑超声检查早产儿脑损伤的特征,总结脑损伤超声特点,分析颅脑超声检查异常与脑损伤的关系,评价颅脑超声对早产儿颅脑损伤诊断的价值,为早期干预早产儿脑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建档的100例极早产儿、8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颅脑超声检查,针对首次颅脑超声检查的情况进行观察,对于极早产儿小脑超声检查情况做记录,观察不同孕周娩出的极早产儿小脑蚓部长度、小脑前后径及横径均值等情况并对不同指标间关系展开分析.结果 运用颅脑超声对极早产儿检查得知,极早产儿(26 w胎龄)已出现扣带沟,在28 w胎龄时则出现顶枕沟,小脑在28 w胎龄之前尚未发育成熟,皮髓质分界相对模糊,蚓部发育不成熟;不同孕周的极早产儿,25 w~28 w的极早产儿测定小脑横径长度、前后径长度、小脑蚓部的长度均值逐渐增大,不同孕周小脑更精、前后径、小脑蚓部在长度均值呈逐渐增大趋势.不同孕周胎儿小脑前后径及小脑蚓部长度均值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颅脑超声检查极早早产儿,超声检查异常图像表现可预示颅脑损伤存在,影响脑神经干预,可依次做及早的处理.

    颅脑超声早产儿脑损伤诊断脑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