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季正矩

双月刊

1005-6505

ddsj@vip.sina.com

010-66509501/3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单西斜街36号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ournal Contemporary World &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帝国的新衣":世界数字体系下的美国数字霸权

    蔡翠红于大皓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疆域是人类拓展的新空间,本应主推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但当百年变局与数字时代同步来临时,数字鸿沟和数字剥削问题却日益凸显,数字霸权成为美国霸权的最新组成部分,被称为"帝国的新衣".将世界体系论扩展到数字疆域可以发现:当前世界数字体系结构体现为以美国数字霸权为核心的中心—边缘依附结构,该体系中的中心国家对边缘国家实施数字殖民和剥削.美国凭借软件、硬件和网络三维数字霸权牢牢掌控着世界数字体系,并通过设置技术藩篱、征服全球市场、掌控数字产业、主导规则制定和输出文化力量等方式对边缘国家进行殖民和剥削,既损害了自身实力,又威胁了他国主权,还加剧了全球矛盾,阻碍着人类共同发展.这一依附性体系在方便美国进行数字殖民剥削的同时,还巩固了美国的三维数字霸权,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为此,要建设数字命运共同体,协力剥离"帝国的新衣",重塑一个公平、安全、开放、有序的新世界数字体系,实现数字疆域的解放.

    世界体系论世界数字体系数字霸权美国霸权数字殖民

    20世纪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从文化国际主义到文化帝国主义

    肖华锋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对外文化战略是20世纪美国推行和维系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文化国际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贯穿始终.二战是一个分水岭:二战前以重文化交流的文化国际主义为主,基于"自愿主义"原则,私人基金会是主要实施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欧洲到美国的知识"权力转移";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发生,出于建构美国国家文化形象、"争夺人心"和对抗苏联意识形态宣传三大目的,美国政府采取"干预主义",制定法律,成立机构,增加预算,积极实施对外文化战略,官私合作成为主要运作模式,私人基金会与美国政府实现了密切合作,成为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延伸机构.文化项目和信息项目并行不悖,但宣传成为主基调,美国流行文化随着其文化产品流向世界各地,凸显了其文化帝国主义的动机.总之,虽有文化国际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之分,但两者殊途同归,都是在为美国对外文化扩张和渗透服务.

    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文化国际主义文化帝国主义

    美元武器化与霸权维护:机理、策略与影响

    张彦刘亚欣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元被赋予过度特权,成为美国政府胁迫他国、控制世界政治经济、维护霸权的一种武器.在理论层面,在不对称相互依赖的国际货币体系内,美国利用美元优势地位,将美元武器化、工具化使用,通过威慑打压、能力提升、制度建构等策略组合维护美元霸权.在现实层面,美国通过美元制裁、汇率操控、货币政策等手段进行武器化威慑,通过介入影响石油定价、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美元流通机制,维护"石油—工业—科技—市场"与美元相挂钩的货币依赖体系,利用体系、规范、同盟等为美元武器化提供制度保障.然而,美元武器化既不能扭转美国霸权衰落趋势,也无助于解决其国内经济顽疾,反而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既加剧了地缘政治冲突,又增加了科技霸凌风险.

    美元武器化美元霸权金融制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产业链

    美国霸权:历史演变、行为模式与战略影响

    李晨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的霸权是美国长期坚持的战略行为和结果.美国的战略思维和实力优势推动美国在不同阶段争夺、掌控和维护地区霸权、阵营霸权和全球霸权.美国霸权的行为模式包括霸权战略目标的设定、不断升级的战略评估与规划,以及多种战略手段的转化和运用.百年变局下,美国主要针对中国的新一轮霸权战略对全球秩序、安全格局和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纽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美国霸权战略行为国际秩序

    加强纪律建设是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黄百炼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崇高的历史使命,在实现共同理想、追求远大理想的漫长岁月中,唯有加强团结统一才能凝聚力量、突出重点,才能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史证明,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的长期探索中,找到了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实践路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发生了整体性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纪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力地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权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需要把纪律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24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推动全体党员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更好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团结统一纪律建设党的建设党纪学习教育

    新时代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实施路径

    许先春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强化基础研究宏观布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着力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积极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问题.

    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国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效结合

    唐爱军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等方面的论述较少.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由理论设想走向实践探索,"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这一特殊空间开始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这一特殊空间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效结合、双向建构的现代化新类型.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现代化的有效发展逻辑,通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理论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效结合,超越了弱化现代化内涵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社会主义逻辑,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等理论突破和制度创新,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有效结合,超越了消解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以现代化为核心的现代国家建设协调并进的社会大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代自我革命视域下党内监督制度的新发展

    丁云任桂珍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内监督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一招.党内监督制度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基于新时代新形势进行的开拓性建章立制和守正创新的工作,还包含思维方式的拓展、建设视角的转变、监督重点的把握.新时代党内监督制度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完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突显纪律建设的重要地位;创新党内巡视巡察制度,统筹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格局;紧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思想教育与制度建党相结合,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有效衔接,汇聚监督合力.

    党内监督制度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恩格斯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体系化学理化的贡献及其意义

    张新毛嘉琪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系化学理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以深刻的学理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杰出地完成了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历史任务.恩格斯晚年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进一步从整体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学理化,完善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使其能够长期经受住各种非议和攻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为后继者传承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牢固的框架基础,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提供了历史和理论借鉴.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列宁文化安全思想的双重审视及当代启示

    岳东起贾淑品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安全工作,形成了有关文化安全的思想.他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阐释了维护文化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共产主义时代新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列宁从文化的阶级性、继承性、能动性等基本属性出发,开展了维护文化安全的实践,具体包括: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指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吸收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尊重各民族文化平等;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构建文化安全的屏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继承列宁的文化安全思想,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念,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强化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国家文化安全建设.

    列宁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传统文化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