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季正矩

双月刊

1005-6505

ddsj@vip.sina.com

010-66509501/3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单西斜街36号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ournal Contemporary World &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主义的归来?——关于当代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埃米利奥·卡内瓦利安德烈·彼得森·伊斯特赫德张金曦刘明明...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与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的相继爆发使人们有理由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提出批判性质疑,并考虑某种替代方案的可能性.关于新型社会主义模式,当前最为重要的议题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作为自我奉献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民主化进程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效率和利润最大化;计划和新的经济核算论战;作为手段的社会主义与作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新型社会主义模式有着明显的折衷主义色彩,它对当代资本主义以及历史社会主义的批判,兼具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传统.它把平等、公正等典型社会主义运动的诉求与诸如实用主义、经验主义、个人自由以及效率等自由主义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比较经济学经济计划雅诺什·科尔奈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气候危机

    保罗·S.阿德勒毛兴贵杜慧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危机要求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迅速的大规模重组.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使企业管理民主化,而且需要将经济社会化,即在制度层面上由资本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在政府的主导下推动一场经济和社会的大规模转型.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方面,民主、创新、效率和激励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要求,其中每项要求的实现都面临严峻挑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无法应对这些困难,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可以用来满足这些要求的组织方法.另一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四项制度要求方面也是可行的.组织研究表明很多大型公司都有一种小型且可行的民主社会模型,在社会化控制的条件下,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合理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型,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危机.

    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激励公共管理

    数字技术之政——一种21世纪的社会主义框架

    迈克尔·奎特商爱玲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型科技企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是由数字资本主义驱动的.这是一种全球现象,它以美国权力为核心,通过数字殖民掠夺全球市场.针对大型科技企业和数字资本主义弊病的主流解决方案是以美国/欧洲为中心的,并围绕一系列自由的和进步的资本主义改革措施进行的,包括反垄断、有限隐私法、大型科技企业工会化、算法歧视和内容审核.所有这些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构思的,尽管它们在分析上和道德上以当代政治经济为中心,但却忽略或忽视了数字殖民主义和21世纪的生态危机.笔者认为,需要一个建基于数字技术之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替代方案,以扭转数字殖民化的趋势,具体包括:知识和基础设施社会化;通过支持数字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法律;关于技术生态系统的新叙事.这些解决方案将被嵌套在一个反殖民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框架内,该框架接受"去增长",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的正义性.

    反垄断去增长数字殖民主义数字社会主义数字技术之政

    善意、民意还是生意?——第三次分配视角下的西方慈善政治化

    银培萩
    12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慈善在多数人印象里是一种温情的社会现象,与政治距离很远.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如果获得财政补贴与道德红利的慈善资源被富人"引流"至政治领域,民主政体就面临滑向"财阀政体"的危险.中国学者提出的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理论可以为关注和研究西方国家的"慈善政治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慈善政治化即慈善资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介入政治机制的现象,至少已经对美国民主的三种核心要素产生了影响:一是金钱,慈善助长了政治融资中"白金"与"黑金"之外的"暗金"现象;二是政党,慈善加剧了政党的党派性与政党的意识形态极化;三是选举,慈善促进选举策略从短线投资变为长线投资.慈善政治化使"善意"与"生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与"民意"的关系则更加难测.慈善为美国民主带来了新的资源与动力,却也集中折射了富人精英的意志,弱化了一般民众的代表权,在貌似完全合法的程序下侵蚀了民主的实质.

    慈善政治化第三次分配暗金政治政治极化

    政党政治地区化的两条路径:以权力下放后的英国为例

    李小丹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权力下放浪潮使得地区成为政党竞争的重要舞台,为此,许多国家的政党政治采取地区化的方式来应对权力下放带来的挑战.从英国权力下放后的地区性政党竞争情况来看,权力下放带来的制度机会与不同地区的分离诉求、不同政党的利益诉求和竞选策略相互作用,正在推动政党政治地区化形成两条路径:地区性政党的崛起和全国性政党的下沉.苏格兰地区受制于苏格兰民族党主导的分离导向地区化,至今仍存在分离治理难题,而威尔士地区由威尔士工党的聚合导向地区化主导,目前较好地维持着地区稳定.这两条地区化路径分别受制于身份政治和分配政治的支配逻辑,可能带来两种政党发展困境.

    权力下放政党政治地区化全国性政党地区性政党

    "美国回来"的"变"与"不变"

    骆郁廷靳文静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拜登政府执政一年多来,提出并践行"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美国回来"是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调整,旨在重返国际社会,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然而,"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调整受到了美国国内态势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回来"相比"美国优先"战略虽有所变化,但其维护美国霸权的核心目标不变,遏制中国的图谋不变,美国利益至上的实质不变.不仅要看到拜登政府"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之"变",更要看到其"不变".

    "美国回来"拜登政府大国博弈战略应对

    围绕"碳中和"的国际博弈与中国因应

    王亚茹许开轶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问题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和国际安全的高度,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意识形态等互动,演变成复杂的全球气候政治."碳中和"的提出及落实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共识和主动作为,但受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和集团分化的影响,一些大国借"碳中和"行动的核心议题,做出碳责任转嫁、碳贸易设壁、碳公信施压等恶劣的"碳干涉"行径,其所引发的地缘政治效应诱发了新一轮全球博弈.为提高全球气候治理成效,构建全球气候治理体制,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公平正义,必须探究"碳中和"陷入国际博弈漩涡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争取实现从个人理性的"碳博弈"到集体理性和生态理性的"碳中和"的转变.

    碳中和国际博弈气候变化气候治理中国应对

    英国学派与全球国际关系学:一项研究议程

    菲利波·科斯塔·布拉内利西蒙·费利克斯·托伊伯王文彬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英国学派在诸多方面可望对更广泛的全球国际关学研究议程作出贡献.这是由于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关切,比如都重视历史和文化.同时,英国学派还可以在如下方面与全球国际关系学的理念和价值观更紧密地保持一致,即更加深入地参与研究植根于剥夺、暴力和殖民主义的全球国际社会的起源问题,更加本土化和多样化地理解"社会"的概念,更加清晰和有根据地将"国家"概念化为一种基础存在论,遵循解释主义的善意原则,以及将国际社会的"全球性"的假设问题化.由此构成了一项暂定的研究议程,它强调实地调查、当地习俗和语言、档案的价值,并且重视立足于具体的社会语境来形成国际社会理论.

    英国学派全球国际关系学欧洲中心主义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