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季正矩

双月刊

1005-6505

ddsj@vip.sina.com

010-66509501/31

100032

北京西城区西单西斜街36号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ournal Contemporary World &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历史思考

    吴德刚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10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和举世罕见的付出,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实践,极大地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走向成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整个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历史充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成就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将继续对之不断推进.

    中国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理和哲理的创新性探索

    顾海良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作出的"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挈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理和哲理的要义.两个"拥有"的思想政治特征及其所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根本指导思想的根源所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和"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论品格和时代精神,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特征和途径走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所成就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华彩乐章;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的探索,丰富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哲理,升华了"归根到底"意义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真谛和思想精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伟大建党精神"两个结合"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黄百炼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17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提供了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过凯歌行进的辉煌,也出现过背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凯歌行进中奋勇直前,在挫折面前坚定信念,上下求索.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在21世纪渐入佳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自我革命使党更加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领导

    论"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商志晓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论断,从"归根到底"意义上揭示了既有所区别更内在统一的两个层面上的"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关联着对马克思主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源于马克思主义在出场顺序、因果联系、价值功能中的先导作用和引领功能,在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密不可分的联通中得以彰显.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对"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思维递进与认识深化,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正在并将继续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推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

    肖贵清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引领.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坚持人民至上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根本立场

    深刻认识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祝灵君单博雅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每一个时代都必然会有杰出人物的观点,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智慧结晶,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然结论,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规律,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根本保证.深刻认识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董树彬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它完成了从以资本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从资本至上向人民至上、从以资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中国式民主新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科学有效的制度依托、完整现实的民主实践等内在优势.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化发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三重论域

    唐爱军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一项极其紧迫的学术任务.通过批判反思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的三重论域得以呈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就是对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域进行"中国式解答".其一,要着眼于回答"何谓现代化"命题,阐释好现代化本质及其基本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论证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多元关系,解构传统—现代二元对立论.其二,要着眼于回答"现代化(道路)何以可能"命题,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单线进化论的解构与超越,解释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联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与实践具体性.其三,要着眼于"现代化问题如何解决"命题,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成功解决以发展与秩序的关系为显著表现的一系列"现代化悖论"的,论证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中国是如何避免后发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化衰败"问题的.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的思想及现实启示

    蒋慧珺俞良早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工作中提出,俄国国内的情况不同于西方,而且它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即将走向灭亡的国际环境,所以它的社会发展途径"可以"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列宁基于十月革命后的实践提出,同西方相比,苏俄在阶级构成上小资产者占人口绝大多数,在产业结构上小生产占优势,所以它的发展途径即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途径"必须"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

    列宁对"取消派"破坏党的统一的错误行为的批判及当代价值

    王进芬汪松林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08年开始,列宁对"取消派"破坏党的统一的错误行为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围绕促进党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具体表现在:批判"取消派"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论,强调必须捍卫以马克思主义为共同思想基础的统一;批判"取消派"否定党的革命纲领和策略的错误行为,强调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是实现党的统一的根本要求;批判"取消派"否定党的秘密组织的派别独立活动,强调没有统一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统一的党;批判"取消派"不服从党中央领导的言行,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实现党的行动一致的保证.列宁的这些主张有效地捍卫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列宁"取消派"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党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