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弹道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弹道学报
中国兵工学会
弹道学报

中国兵工学会

王中原

季刊

1004-499X

ddxb@vip.163.com

025-84315487

210094

江苏省南京孝陵卫200号南京理工大学《弹道学报》编辑部

弹道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allis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兵工学会和南方理工大学工同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它及时发表起始弹道学、内弹道学、中弹道学、发射动力学、外弹道学、水下弹道学、终点弹道学、创伤弹道学、实验弹道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弹道系统综合与分析、弹道系统计算机软件的及有关飞行物体运动规律等领域内的学术论文、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合评述、学术动态等内容。主要读者对象为兵器工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嵌入后退式子母弹高速分离安全性评价方法

    刘广俞刘建李微微许斌...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入后退式子母弹分离过程中,当子弹的后、中吊挂脱离导轨后,子弹运动姿态受到母弹的牵连,处于半约束状态,吊挂与导轨间的接触碰撞和母弹对子弹的气动干扰对分离过程具有极大的影响.为了为嵌入后退式子母弹高速分离安全性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依据,确保子母弹安全分离,提出了子母弹高速分离高精度时空数值仿真安全性评价方法.在构建子母弹分离过程变构型气动力响应面模型和变构型变质量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子母弹分离过程变构型变质量组合体多体-气动流固耦合高精度时空数值仿真平台.基于该模型对不同的初始边界条件的子母弹分离过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了子母弹分离过程中的姿态参数,可对子母弹分离安全性进行动态评估;确定了子母弹可安全分离初始边界条件,为制定有利于提高子母弹高速分离安全性的技术措施提供了量化设计依据.通过仿真算例和试验表明,所构建的子母弹高速分离高精度时空数值仿真平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研究结果对嵌入后退式子母弹高速分离安全性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价值.

    子母弹高速分离变构型变质量流固耦合安全性评价

    串列双圆柱倾斜入水试验研究

    刘陈吕续舰李胜男王旭...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速摄像方法开展串列双圆柱倾斜入水试验研究,分析串列双圆柱入水空泡演化特性及运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双圆柱入水时序差为 3.5 ms时,圆柱Ⅱ(后入水圆柱)入水后进入圆柱Ⅰ(先入水圆柱)的空泡中并与之碰撞.根据独立扩张原理,圆柱Ⅰ在被撞击后获得瞬间的加速,从而使撞击位置截面的空泡迅速扩张,形成嵌套空泡.碰撞破坏了双圆柱的稳定性,导致两个圆柱在水中翻转.当时序差在 10.2~31.8 ms范围内时,圆柱Ⅱ入水后进入圆柱Ⅰ的空泡中,未与圆柱Ⅰ发生碰撞,在穿破圆柱Ⅰ空泡壁后再次进入水中运动.由于圆柱Ⅱ在空泡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显著低于水中运动,因此具有较好的存速性能.当时序差为 48.2 ms时,圆柱Ⅰ空泡尾部在浮力作用下上飘明显,两个圆柱的空泡壁面之间的排斥作用导致圆柱Ⅱ受到压力后轨迹偏移,圆柱Ⅱ入水后没有进入圆柱Ⅰ的空泡中.圆柱Ⅱ入水运动特性与单个圆柱相似,所以圆柱Ⅰ入水后流场的扰动对圆柱Ⅱ的影响很小.但是随着圆柱向下运动,两个圆柱周围空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圆柱Ⅱ在水中运动的姿态.

    串列双圆柱倾斜入水时序差空泡演化运动特性

    潜射导弹出水姿态影响因素研究

    韦懿珉李书田于海龙何斌...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潜射导弹出水姿态的快速精确计算,建立了海洋流场模型和潜射导弹出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空化现象对弹体水动力特性的作用,研究了弹体速度,海流速度,波浪高度以及出水相位对导弹出水姿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不高于 20m/s的情况下,空化效应对出水过程中导弹姿态的影响较小;弹体速度直接影响导弹受波浪力的作用时间,弹速越低,潜射导弹受波浪力影响越长,出水姿态参数变化越明显;海流流速越大,导弹姿态受扰动越严重,侧向偏距越大;波高影响波浪力幅值大小,对出水姿态参数有着直接的影响,波高越大对出水姿态参数的影响越大;出水初相位和流速主要影响流体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波浪附加惯性力,导弹在波谷和波峰位置出水对导弹姿态影响最大,波节介于两者之间.

    潜射导弹姿态扰动跨介质波浪力

    电磁炮轨道间距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

    裴朋超曹斌葛霞王东东...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轨道炮内膛尺寸精度与发射过程中枢轨高速滑动电接触状态密切相关,准确获取内膛尺寸可有效指导其电枢设计、枢轨匹配性研究等工作.根据轨道炮异形炮膛截面及其形貌特征,并结合内膛间距变化形态,提出一种基于角平分线特性的内膛尺寸高精度测量方法,通过将局部长度范围内两条轨道空间位置关系等效成一定角度张开的两条线段,以角平分线为测量基准,在其上任取一测量点,过该点分别做两条轨道的垂线,定义两垂足的连线即为该测量点处的轨道间距值.通过开展样机设计、全系统误差分析及对比校核,对某口径轨道炮轨道间距进行工程实测.结果表明测量误差≤0.05 mm,满足精度要求.通过获取轨道间距准确数据,可对后期电磁发射装置数值建模、装配工艺及性能检测提供不可或缺的测量手段,进而促进轨道炮武器的工程化应用.

    电磁炮轨道间距角平分线特性高精度测量

    《弹道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