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闫支山

双月刊

1004-7182

ddht1972@163.com

010-68383377

100076

北京9200信箱21分箱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Journal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主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原名《国外导弹技术》,创刊于1972年,迄今出版250多期,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多次被评为航天优秀期刊。1993年改刊名为《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主要报道中国导弹与火箭系统及分系统技术及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与报告,并适当报道国际航天领域的热点、最新成果及新动态。本刊设有综述与述评、专家论坛、运载器总体及分系统技术、论文与报告、研究简报、高科技窗口、国外进展、热点漫谈、简讯、广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多轴车辆平顺性仿真分析

    刘琦刘相新谷捷刘懿敏...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体式车身结构的多轴车辆,建立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对多轴车辆的平顺性进行研究.基于驾驶室连接方式、驾驶室结构形式和驾驶室顶部连通形式3个设计要素,分析整车在不同载重和不同工况下的平顺性.分析表明,带有斜支撑桁架结构的驾驶室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行驶时驾驶室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顶部不连通的结构形式驾驶室舒适性更好;通过优化驾驶室结构形式和顶部连通形式,车辆在空载和满载情况下的平顺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刚柔耦合多轴车平顺性驾驶室顶部连通形式

    一种虚拟试验架构下的舱段结构建模与承载破坏模拟技术

    王成华蒋雯霄杨阳李磊...
    74-7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种面向产品的飞行器结构强度虚拟试验架构下,发展经典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和通用有限元技术,并基于Abaqus内置Python软件开发虚拟试验插件工具,创建飞行器舱段结构人机交互虚拟试验平台,形成了对舱段结构承载破坏过程进行高逼真度模拟的虚拟试验能力.采取逐级验模的精度确认技术,开展从试棒到舱段壳体的虚/实试验对比,验证舱段结构虚拟试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虚拟试验能对舱段结构的承载破坏情况做高逼真度的模拟,对极限承载能力的预示精度达到4.6%.

    虚拟试验舱段结构承载破坏测试验证塑性损伤

    高温风洞收集口对舱压试验匹配性影响的研究

    王彪曹知红李彦良田宁...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温燃气流风洞试验中舱压不稳定可能造成试验设施损害的问题,从波系与分离涡之间相互干扰的角度,开展了扩压器的收集口位置和尺寸对舱压试验匹配性影响的机理研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收集口位置和尺寸的工况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试验舱内的压力分布情况,研究了波系与分离涡之间的相互干扰对试验稳定运行的影响,为收集口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表明,合理的收集口位置和尺寸,能够增强波系与锥身后的分离涡的相互影响,避免分离涡主导收集口,增加主流的通流量,减小舱内溢流及其产生的回流涡的尺度,有利于试验的成功开展.

    高温燃气流风洞扩压器收集口舱压波涡相互干扰

    雷达对抗中基于FPGA输入分块重映射的数据处理方法

    薛晓琴孟刚陈旸李宏博...
    86-9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达对抗中,干扰机侦收雷达的信号,经AD采样后输入FPGA进行处理并产生干扰信号.FPGA平台利用Xilinx等官方提供的FFT IP核对高速ADC输出的数据进行FFT处理时,需要进行"并行-串行"的数据预处理,降低了处理速度,同时也没有对FPGA内部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输入分块重映射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数据输入重映射模块将输入雷达数据优化为并行分块的数据流格式,再通过FFT蝶形网络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数据,最后进行并行结果输出.试验证明,本方法能有效节省FPGA的运算时间,提高雷达数据处理速度,优化利用了FPGA内部资源,具有实时性好、灵活性高的特点.

    雷达对抗FPGA分块重映射数据处理蝶形网络

    一种基于差异熵赋权法的无人机能力评估方法

    王岚清杨刚原郭文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评估无人机性能方面,为有效克服主观性强、对数据过于敏感、计算复杂度高等缺陷,提出无人机"能力"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向上层研究屏蔽无人机异构性和资源多样性的同时保留无人机的个性化重要特征,呈现无人机"能力"以支持上层模型设计和算法设计,从而减轻了上层研究的先验工作量,推进了相关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提出基于无人机"能力"的差异熵赋权法,该方法依据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各个特性的相对权重,加权计算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从而有效地对无人机各能力以及综合性能进行相对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差异熵赋权法在克服主观偏差的同时,增加了指标间横向对比,提升了计算稳定性.

    无人机能力建模差异熵赋权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装备智能保障技术研究

    崔蕾迟学谦张家骏雷雪媛...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系对抗中通过创新地面装备实现体系赋能、体系增强和体系协同,是地面总体专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以典型装备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体系对抗对该武器系统的能力需求,结合武器系统的任务模式、任务流程和系统组成,梳理保障能力需求清单;以提升伴随保障支持管理能力、改善伴随保障资源配置为目标,梳理智能技术应用于机动伴随保障和增强地面装备效能的技术途径,形成装备智能保障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研究,完成信息化、智能化保障车方案概要设计,对其进行机动伴随保障能力评估.

    机动伴随保障智能化保障车体系对抗需求分析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