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闫支山

双月刊

1004-7182

ddht1972@163.com

010-68383377

100076

北京9200信箱21分箱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Journal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主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原名《国外导弹技术》,创刊于1972年,迄今出版250多期,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多次被评为航天优秀期刊。1993年改刊名为《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主要报道中国导弹与火箭系统及分系统技术及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与报告,并适当报道国际航天领域的热点、最新成果及新动态。本刊设有综述与述评、专家论坛、运载器总体及分系统技术、论文与报告、研究简报、高科技窗口、国外进展、热点漫谈、简讯、广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重-星舰演变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李明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SpaceX的超重-星舰星际运输系统项目发展迅速,目前已进入轨道级试飞阶段,或将成为改变世界航天格局的又一利器.通过梳理超重-星舰系统设计迭代历程,重点总结不同阶段的主要技术变化及改进动因,分析其技术特点,并探讨了该型运载器未来的应用方向,可为中国航天运载器的发展提供启示.

    超重-星舰方案演变技术特点未来应用

    一种运载火箭第一子级回收方案设计方法

    郭祖华郭皓董长虹
    8-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可回收火箭的总体设计,提出了一种用于运载火箭第一子级回收方案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火箭子级运动模型,为便于确定回收推力大小和调节范围,在模型中引入了推力比例因子和推力调节因子.然后,探讨回收推力和推进剂剩余量的对应关系,并通过飞行时间给出剩余推进剂的约束条件.最后,从设计的角度确定回收基本过程,并通过仿真算例制定火箭子级的回收方案.所提方法详细给出了回收过程中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小、推力调整范围、工作时间、落点位置、最大速度以及着陆段的起始速度和高度的估计.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回收过程的关键参数确定.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火箭子级回收火箭设计

    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发展及展望

    李元恒范瑞祥杨帆张宏剑...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当前航天领域发展的热点,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技术可大幅提高整流罩空间利用率,从而加快低轨星座的建设速度,是未来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通过分析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技术的需求和意义,总结现有的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的连接形式;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指出适合大规模星座建设的连接形式,针对目前应用成熟的堆叠式多星组合体连接方案进行解读,得出该技术的组成原理和技术特点;最后,对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的难点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展望,为未来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堆叠式多星组合体一箭多星结构设计连接技术

    空气舵绕轴转动动力学响应分析

    隋鑫马之馨刘博马志赛...
    25-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气舵绕舵轴转动动力学模型,考虑含转动间隙、Stribeck效应的干摩擦模型,建立含间隙、干摩擦空气舵转动受迫振动方程,应用平均法解析分析转动方向幅频特性,研究不同摩擦力矩系数及外激励频率对绕轴振动幅频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激励频率变化时,绕轴振动幅频曲线呈现软硬不同的迟滞非线性特性,频域出现多解频带,且频域多解频带随摩擦力矩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空气舵非线性摩擦力矩迟滞间隙

    一种三星探测数据融合的弹道估计算法

    储雪峰吴楠王锋皇甫列锋...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基红外系统(Space Based Infrared System,SBIRS)三星探测弹道估计问题,提出GEO卫星与HEO卫星探测数据融合的估计算法.根据星座构成和探测体制,利用STK分析SBIRS对某一区域的覆盖能力,约43%的时间可以实现三星以上完全覆盖;建立三星探测数据融合算法模型,对导弹目标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估计,导弹运动建模采用当前统计模型,数据融合采用集中式结构,滤波算法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试验表明,与双星探测弹道估计误差相比,三星探测弹道估计误差显著减小.

    弹道估计三星探测数据融合天基红外系统

    弹载无人机群投送生存能力分析

    郭斐然张旭辉韩铭麟刘璐芳...
    34-4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无人机群在远域任务场景下针对特定区域的投送生存能力,有效完成多种任务,提出一种弹载无人机群投送方案,通过弹体载具将无人机群投送至任务区域,利用弹体的快速再入优势,提高弹载无人机群的投送生存能力.以"密集阵"末端拦截系统为场景,仿真分析了弹载投送与伞降式投送两种方案下无人机群的生存能力,验证了提出方案的有效性,满足了实际任务场景中无人机群以高生存概率进入目标区域的需求.

    弹载投送远域任务无人机群快速再入生存能力

    冷气模拟火箭级间分离试验憋压过程仿真研究

    李晓豪潘武贤李广武左红星...
    41-4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级间热分离是固体火箭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的"三合一"试验通常包含了上面级发动机、伺服机构和分离系统三个主要分系统,对实际工程研制来说成本高、周期长,只可用于系统级性能验证试验,不适用于摸索性质的研制性试验.以冷气模拟火箭级间分离试验这一新型地面试验方法为研究背景,结合理论模型、数值仿真以及地面试验验证,对级间分离初始憋压阶段的内流场进行仿真,揭示级间段内气体压强变化规律,阐明冷气模拟火箭级间分离的试验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蓄压罐初始压力、不同蓄压罐容积、不同管道面积以及不同的级间段容积对气体压力变化的影响,为冷气模拟级间分离试验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法.

    冷气模拟级间分离憋压过程数值模拟压力变化

    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试验研究

    喻闯闯晏政朱良平罗天培...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建立部分受限空间试验系统以模拟发射场应用场景,开展液氧煤油掺混及燃爆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氧、煤油同时泄出并掺混时,煤油、氧气浓度均存在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当煤油温度为65℃、点火激励为5.9J时,即使是发生液氧泄漏,液面上方布置的测点处仍未达到燃爆条件;煤油温度提升至80℃时,液氧持续泄出仅约20s时成功起爆,点火时刻煤油蒸气浓度1.31%,氧气浓度40.05%,氮气浓度58.64%,煤油/氧气浓度比值为0.033.

    液氧煤油掺混燃爆特性试验安全

    基于神经网络的零射程线闭路制导方法

    刘运鹏施健峰刘旭东王长江...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固体发动机飞行器,在动力飞行段一般采用能量匹配闭路制导或者倾角约束的闭路制导方法,这种闭路制导方法的控制精度较高,但其精度受到发动机性能偏差的影响较大,为了减小发动机性能偏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零射程线闭路制导方法.首先,建立了飞行器动力飞行段运动模型,对零射程线闭路制导进行了分析推导;其次,设计了多输入神经网络算法,确定了输入输出参数,对剩余能量、待增速度以及趋零射程线角度进行训练,将神经网络训练结果与零射程线闭路制导相结合,使得在不同的发动机偏差情况下,反馈不同的趋零射程线角度;最后,通过选择不同的偏差状态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小发动机偏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抗偏差能力,制导精度高.

    零射程线固体发动机神经网络闭路制导

    某塔架回转平台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李利群黄凯相有桓刘汉滨...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某塔架回转平台结构的安全性,按照实际尺寸和工况建立了回转平台的三维数值模型,仿真分析了结构的受力情况、不同风速下液压系统的压力裕度、升降平台数量的影响三方面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应用工况下,结构最大应力为223.98MPa,安全系数ns为1.58.按最不利的风载方向和迎风面积计算,许用风速下打开平台时,液压系统至少需要5.40MPa的压力,压力裕度为2.96.当升降平台数量达到理论最大值9层时,ns为1.35,满足要求.计算结果验证了回转平台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可以为回转平台的使用提供参考.

    数值计算回转平台风载荷液压系统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