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佳美班志超李艳张晓娟...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7例为出血组,非出血组为53例,分别统计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门静脉直径、脾脏直径、腹水、HCC、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WBC)、血钙(Ca)15个指标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有无腹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钙、血小板(PLT)、脾脏直径和碱性磷酸酶ALP为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钙、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与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呈负相关,其回归系数分别为-1.205、-1.533、-2.583和-1.733,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0.300、0.212、0.076和0.177,年龄、血钙、AST和TBIL是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ROC曲线发现AUC值分别为0.710,0.687,0.784,0.685.结论 年龄、血钙、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是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谷草转氨酶的曲线下面积值最大,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

    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

    微信企业号在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欧阳国辉林春燕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为国家解决了大量在职人员学历需求,课程学习是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存在着管理体制滞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本研究基于本院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应用微信企业号改进教学管理的实例,分析了微信企业号在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实用价值,为微信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提供新思路.

    微信企业号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管理

    应用品管圈降低介入术后压迫止血器并发症发生率

    于长莲吕欣高晓明吴兴哲...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降低介入术后压迫止血器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回顾性分析本科2017年2月应用压迫止血器患者22例,并发症18例,其中压迫过紧导致皮肤出现水泡15例,发生率81.82%,重点率68.18%.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头脑风暴法从医生、护士、患者、器材4个方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然后对2017年4月至2017年5月应用压迫止血器止血患者50例,运用QCC活动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干预,将活动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QCC活动使压迫止血器并发症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1.82%降至活动后的10%,并且在10%的发生率中水泡的面积、数量较前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QCC活动大大地降低了压迫止血器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充分地发挥了护士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年轻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改善了工作效率和临床护理质量.

    品管圈压迫止血器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徐毅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骨外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肘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则给予早期运动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Mayo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ROM评定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指导具有积极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Mayo评分,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ROM评定值,值得大力推广.

    肘关节骨折早期运动康复临床效果

    彩超和核磁共振诊断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的对比观察

    臧桐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彩超、核磁共振MRI诊断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对照组采用彩超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效果.结果 通过彩超诊断,阳性率为43.75%、阴性率为56.25%;漏诊率为12.5%、误诊率为6.25%.采用MRI诊断,阳性率为46.87%、阴性率为53.13;误诊率为3.12%、漏诊率为3.12%.两组胎盘植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75%、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患者,经MRI诊断结果可信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

    彩超核磁共振完全性前置胎盘伴植入诊断效果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林虓钧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采取依巴斯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片治疗)和观察组(予以依巴斯汀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各41例.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发生次数、风团持续时间、总分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2.4%)出现轻度嗜睡,对照组出现4例(9.8%)明显头晕、头痛等症状.结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采取依巴斯汀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氯雷他定,且不良反应小,具有临床推广性.

    疗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依巴斯汀

    早孕期系统性超声筛查在胎儿结构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王丹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孕期系统性超声筛查在胎儿结构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孕期超声检查11~19孕周孕妇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早期超声的胎儿筛查,对于妊娠期22~30孕周的孕妇进行中孕期的超声检查,对结果跟踪调查分析.结果 在早孕期检查的畸形结构胎儿的检出率为55.00%,与孕中期的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14,P=0.190);同时,早、中孕期的联合检查对畸形结构胎儿的检出率为85.00%,高于孕早期、孕中期单独检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x2=12.857、5.502,P=0.000、0.019).各畸形结构的种类在早孕期的超声筛查当中胎儿的结构畸形有36个种类,其中前3位分别是,颈部水囊瘤以及NT(nuchal translucency,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39.39%)、面部的异常(30.30%)以及前腹壁的异常(15.15%);在中孕期的超声筛查当中胎儿的结构畸形有40个种类,其中前3位分别是,心血管的异常(27.50%)、面部的异常(22.50%)以及中枢的神经系统异常(17.50%).结论 通过早孕期的系统性超声对胎儿进行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检出率高,但是孕早期的筛查仍不能完全的取代孕中期的检查,因此,建议将孕早、中期的超声进行联合检查,以提高对胎儿的结构畸形检出率,更好的保护母婴安全.

    早孕期系统性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临床应用价值

    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价值

    魏善龙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手术治疗并确诊为残癌残留的患者共6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普通CT检查及三期增强CT检查,分析研究患者的残癌情况.结果 三期增强CT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CT检查,且三期增强CT对残癌及其血供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普通CT检查,同时,三期增强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残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及特意度均明显优于普通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三期增强CT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残癌诊断价值

    浅析水痘继发肝炎的临床特点

    张敏杰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传染科中选择水痘继发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究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患有水痘继发肝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各项资料展开对比分析,探究水痘继发肝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在入院后即展开首次肝功能检查,其中70.60%(72/102)表现异常;29.40%(30/102)在住院3~10 d后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表现,具体表现为ALT升高、AST升高,其中前者升高更为显著.69.00%(70/102)发病前就有明确的水痘患者接触史,发病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寒和发热病症,59.00%(61/102)患者的体温高于39.0℃.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出现水痘继发性肝炎的患者临床主要有以下几点:肝损害的情况在水痘出现的早期或是恢复期均有表现,临床需要重点进行观察.临床上肝炎症状和体征上不会出现明显的表现.肝功能的检查在ALT和AST上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表现为轻度升高或是中度升高.

    水痘继发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探究

    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杨占彪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医治的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急诊介入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