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腔正畸疗法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探究

    於丽乔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疗法联合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创伤性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创伤性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种植牙修复技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疗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及种植留存率.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种植体留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性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口腔正畸疗法与种植牙修复技术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种植体留存率,明显改善牙齿咬合关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口腔正畸疗法种植牙修复技术创伤性牙缺失牙槽骨缺损并发症

    能谱CT与MRI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黄卫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8例疑似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能谱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超声内镜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能谱CT检查的图像伪影和噪声分级情况均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超声内镜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29例,MRI诊断与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08,能谱CT与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31.结论 能谱CT与MRI均可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其中能谱CT诊断评估效果优于MRI,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李同熊美红吴晓宁陈荔红...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及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检查及治疗的1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检查,研究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案能明显提升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价值

    探究神经内科患者昏迷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黄达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内科患者昏迷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昏迷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血糖、颅脑CT、心电图等检查,个体化治疗患者,分析患者的抢救情况,统计分析患者抢救前后的RR、SaO2、PaO2、PaCO2.结果 6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55例,抢救成功率为91.7%;抢救失败5例,抢救失败率为8.3%,其中脑血管疾病2例,糖尿病1例、急性中毒1例、颅内感染1例,分别占3.3%、1.7%、1.7%、1.7%.患者抢救后RR、PaCO2均显著低于抢救前(P<0.05),SaO2、PaO2均显著高于抢救前(P<0.05).结论 最短时间内判断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并给予其规范、科学、合理的抢救能够促进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提升.

    神经内科昏迷诊断治疗

    改良式子宫下段缩窄缝合术在完全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肇莹莹尹航金良怡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缩窄缝合术在完全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缩窄缝合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产后恢复、止血效果及子宫切除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缩窄缝合术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止血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产后恢复时间.

    完全性前置胎盘改良式子宫下段缩窄缝合术止血效果产后恢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Masquelet技术在GustiloⅢ型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常谦杨良军王波王道德...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Masquelet技术在GustiloⅢ型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小腿GustiloⅢB、ⅢC型骨折合并大段骨质缺损患者72例,缺损长度约4~8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选择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对照组选择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单纯植骨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AOFAS踝关节功能、住院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低于对照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AOFAS踝关节功能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伴骨缺损患者,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改善AOFAS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期快速康复,实现对GustiloⅢB、ⅢC型骨折的保肢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GustiloⅢ型骨折临床疗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Masquelet技术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白璇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低,Barthel指数较高,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

    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的影响

    郎丰龙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压变异性(BPV)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2例,根据患者认知功能的不同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55)和对照组(n=47),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PV、MMSE评分、MoCA评分,并对BPV与MMSE评分、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障碍组患者24 h SSD、24 h DSD、24 h SCV、24 h DC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V指标与MMSE评分、MoCA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BPV与自身认知功能呈明显负相关性,临床治疗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血压的控制,降低患者BPV指标,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损害.

    血压变异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滕云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60例经造影技术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结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的58例患者中,脑出血17例,占29.31%;颅内动脉瘤21例,占36.21%;脑梗死20例,占34.48%.20例脑梗死患者中,15例患者梗死病灶的直径<18 mm,5例患者梗死病灶直径>18 mm.58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情况,大脑前、中、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7例、22例、16例,具有颈内动脉狭窄3例.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显示患者脑部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脑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价值

    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长涛吴祖耀杨松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脊柱结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确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8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治疗,术后行标准化抗结核治疗.统计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8~289 min,平均(200±23)min;术中出血量为450~2600 mL,平均(870±30)mL;仅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脊液漏、2例为硬膜外血肿、1例为伤口延迟愈合.随访发现,患者植骨融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4.0±1.0)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固定位移、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无复发情况.结论 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在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脊柱结核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