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宿迁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初步分析

    胡威王梦林邱巍陈素梅...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宿迁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免疫相关因子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并研究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IL-6、IL-10和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 化学分析仪、血沉仪分别检测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CRP、ESR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B、NK)细胞百分率及IL-6、IL-10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RP和ESR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D8+T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1),CD4+T细胞、NK(CD19+)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1),且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L-6、IL-10和TNF-α 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HLA-B27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指标,而CRP和ESR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同时检测这三项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IL-6、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为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机理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强直性脊柱炎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IL-6IL-10TNF-α

    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研究

    李春江张健石福龙刘晓彤...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自身免疫病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某院确诊的167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某院同期检测的167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ANA、ds-DNA、ACA、AVYA抗体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①160例各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检测结果显示,在ANA、ds-DNA、ACA、AVYA抗体检测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ANA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98.00%;ACA抗体在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中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81.81%;ACYA抗体在皮肌炎(PM/DM)患者中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55.56%;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68.00%.②122例AN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性(H)以混合性结蹄组织病(MCTD)患者中最多,共16例;斑点型(S)和核周型(M)以SLE患者居多,分别为20例与12例,核仁型(N)以SSr患者最多,共6例.③20例ACY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性最多,共12例均为SLE患者,斑点型8例,纤维性无例数.结论 应用ANA、ds-DNA、ACA、AVYA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中具有提高阳性检出率的互补性作用,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分类和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ANAds-DNA抗体联合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AMH、FSH、LH与妇科彩超在卵巢早衰早期诊断中联合应用效果观察

    詹忠明曹敏汪红胡志坚...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卵巢早衰早期诊断中AMH、FSH、LH与妇科彩超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对本院收治的40例卵巢早衰患者(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的健康受检者40例(对照组)展开研究,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中AMH、FSH、LH与妇科彩超联合检查,分析两组研究对象AMH、FSH、LH水平及子宫、卵巢与子宫内膜情况,并对卵巢的左右径、前后径、卵泡大小与数量进行测量,分析卵巢情况.结果 卵巢体积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H、FSH、LH水平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卵巢早衰早期诊断中,AMH、FSH、LH与妇科彩超联合诊断,既可快速了解卵巢早衰患者激素水平及血清指标,又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卵巢早衰早期诊断AMHFSHLH妇科彩超

    早期强化降压在高血压脑出血超急性期中的应用研究

    王静杨红叶郝宗佳焦迎斌...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方法对超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急诊科就诊的HCH病例32例,根据30 min内动脉收缩血压是否降至140 mmHg以下将32例观察对象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脑内血肿是否扩大、是否手术和随访时的mRS评分.结果 早期强化降压组中有17.6%(3/17)血肿扩大,对照组中有66.7%(10/15)血肿扩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8,P=0.005).早期强化降压组中11.8%(2/17)转为手术治疗,对照组中53.3%(8/15)转为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9,P=0.011).在随访时,早期强化降压组的平均mRS(2.65±1.057).对照组平均(3.27±1.2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0,P=0.144).结论 在HCH超急性期,早期强化降压可以有效降低血肿扩大和转为手术治疗的风险.与传统降压方式相比,早期强化降压是安全的,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超急性期早期强化降压血肿扩大对照研究

    低分子肝素及乌司他丁单用及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肠道损伤保护作用评价

    曹均荣程定有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与乌司他丁单独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即甲组、乙组、丙组,各60例.甲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乙组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丙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甲组患者缓解率为80.00%,乙组患者缓解率为81.67%,丙组患者缓解率为95.00%,丙组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均低于甲组、乙组患者,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急性胰腺炎低分子肝素乌司他丁临床疗效

    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评估及治疗结果评价

    李涛陈兆军贺明伟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评估及治疗结果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术前采用ASIA评分标准、ISS评分标准诊断评估患者,依据ISS评分标准分类,其中17~24分患者为A组(不全截瘫并发创伤组)、25~34分患者为B组(截瘫合并较为严重的多发性创伤组)、≥35分患者为C组(截瘫合并严重的多发性创伤组),并将3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损伤部位、评估情况、手术部位、住院天数及输血量进行对比.结果 当手术部位的数量及损伤程度越为严重时,术后3组ASIA评分、ISS-AIS评分均高于术前,但A组受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住院时间及手术输血量等指标,较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手术输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采取损伤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实施术前的诊断评估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脊柱脊髓损伤多发伤损伤程度评估治疗结果

    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林学陈川英陈芳戴颖...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8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8例)与非糖尿病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及预后情况.结果 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发现,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概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损坏严重,远期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乙肝肝硬化糖尿病临床特点预后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李晓园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20例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治疗药物差异性实施分组,每组病例数为30例,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拉米夫定用于实验1组,替比夫定用于实验2组,恩替卡韦用于实验3组,统计4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之前及之后的MELD评分数值.结果 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之间上述指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患者治疗之后的MELD评分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之间上述指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临床用药方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HBV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

    亚甲状腺功能减退在胚胎停育中的作用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曹贞徐细兰冯翰徐榕...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甲状腺功能减退在胚胎停育中的作用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停经8~12周胚胎停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亚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亚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胚胎停育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妊娠8~12周时观察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和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itic分析,TSH水平是影响胚胎停育的重要因素(P<0.05),T3及T4对胚胎停育的影响较小.结论 血清TSH水平与胚胎停育具有明显相关性,亚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增加妊娠妇女胚胎停育的风险.

    亚甲状腺功能减退胚胎停育相关性

    6个月至5岁以下儿童贫血与血红蛋白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杨莹甘文波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辖区儿童家长对血红蛋白检测的认知和分析辖区儿童的血红蛋白检测情况及相关因素对贫血的影响.方法 问卷调查辖区儿童家长对血红蛋白检测的认知,并对939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检测,采集末梢血,采用迈瑞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结果 儿童贫血的比例约为10.12%,6个月~1岁儿童的贫血率略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婴儿贫血与膳食结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情况、近3个月患疾病情况对儿童贫血均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长对贫血和血红蛋白检测的认知存在误区,需加强宣传力度;需加大对6个月~1岁儿童贫血情况的关注;儿童膳食结构、患病等对儿童贫血的影响不能忽视.

    儿童贫血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