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任务导向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李敏许建文张莉韦爱玲...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任务导向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网、万方数据、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中关于任务导向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516例病例,其中观察组259例,对照组25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总分(MD=9.93,95%CI=7.29~12.57)、GMFM D区得分(MD=1.98,95%CI=0.65~3.31)、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ati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得分(MD=6.44,95%CI=3.86~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MFM E区得分(MD=2.34,95%CI=-0.45~5.13,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样本量偏少,质量总体偏低,因此,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进一步验证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脑瘫任务导向运动Meta分析

    13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分析

    于皓蔡继伟李清林王琳...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1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检查,其中1例CT平扫后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8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CT表现呈长茄形、类圆形、葫芦形、香肠形,囊壁厚薄不均,可见钙化,囊内CT值高于膀胱内液体密度,增强扫描囊壁呈延迟性强化;1例阑尾黏液腺癌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4例阑尾黏液囊肿CT表现为哑铃状、香肠状、短柱状,边界清,囊壁可见钙化,增强囊壁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结论 CT能显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周围情况,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阑尾黏液性肿瘤CT平扫影像表现

    基于甘特图提高科研课题进度及科研人员管理能力的应用评价

    雷明德杨旭辉汪玉玲张术华...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建立基于甘特图管理模式的科研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并应用于人才评价.方法 根据2018年至2020年近3年参与科研申请并通过的立项课题,多角度对比上述科研共同参与人员A、人员D的科研学习参与度及课题贡献量,分析科室层面及医院层面对科研课题的各项参数.结果 人员A在课题排名与工作量、课题贡献量均无变化.人员D在课题排名与工作量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根据科研量化考核数据分析,人员D在2018年科研量化比为2%,2019年科研量化比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P<0.05).科研课题的性质也由多科室合作发展为区域内多中心合作模式,至2020年科研发展为跨区域多中心合作.课题级别分别为区卫健委项目、区卫健委与区科技局联合项目、区科技局项目.结论 基于甘特图的管理模式可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及工作能力,为科研管理者及实验室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保障.

    甘特图科研课题管理能力科研贡献量化考核

    不同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李奎范国华王志维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ingle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SP-VATS术(SP-VATS组),31例行VAMT术(VAMT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与手术前后血清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血清氧化应激指标(P物质和皮质醇)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变化情况.结果 SP-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均小于VAMT组,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VAMT组(P<0.05).术后1个月,SP-VATS组FVC、FEV1及MVV均高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SP-VATS组血清P物质、皮质醇、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VAT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VAM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VATS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且能降低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非小细胞肺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炎症因子氧化应激

    探讨头孢呋辛钠治疗猩红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周恩源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头孢呋辛钠治疗猩红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猩红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2.21±1.02)d]、咳嗽消失时间[(4.52±1.12)d]、啰音消失时间[(2.11±0.21)d]、胸痛消失时间[(1.44±0.02)d]均短于对照组[(3.58±1.45)d、(6.58±1.45)d、(3.88±1.06)d、(2.25±0.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42.02±1.52)μg/L]、IL-6[(8.25±1.01)μg/L]、TNF-α[(8.22±1.46)μg/L]均低于对照组[(56.85±1.73)μg/L、(11.77±1.89)μg/L、(13.78±1.9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gM[(1.20±2.02)%]、lgG[(7.21±2.52)%]、CD8+[(31.22±4.01)%]均低于对照组[(1.55±2.41)%、(8.99±2.89)%、(34.89±4.85)%],CD3+[(59.85±4.02)%]高于对照组[(56.21±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呋辛钠治疗猩红热疗效显著,能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头孢呋辛钠猩红热临床疗效安全性

    308nm准分子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闫毅张杨琳宋燕飞陈婷...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8月本院门诊收治的89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对照1组(n=29)及对照2组(n=30).治疗组给予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对照1组给予308 nm准分子治疗,对照2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方法(PPPASI)评分、临床疗效、照射次数、照射强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3组PP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3组PP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PP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照射次数少于对照1组,照射强度小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效果显著,起效快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掌跖脓疱病308nm准分子光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常熟地区妊娠中期产妇维生素A与维生素E水平现状及其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陆燕蔡奚梅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常熟地区妊娠中期产妇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现状及其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妇产科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94例规律产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于孕中期(15~20周)抽取静脉血,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产妇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根据子痫前期发生情况,将产妇分为子痫前期组(病例组,n=71)和非子痫前期组(对照组,n=1123),根据子痫前期病情进一步将病例组分为子痫前期组(n=49)与重度子痫前期组(n=22).比较两组外周血中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及母婴结局,并观察病例组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194例产妇中,共71例子痫前期产妇,发生率为5.95%.病例组外周血维生素A、维生素E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维生素A、维生素E均略低于子痫前期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早产、低体质量出生儿、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E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70,特异度分别为89.8%、63.7%,灵敏度分别为80.3%、44.0%.结论 子痫前期产妇妊娠中期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降低,尤其是维生素A水平,能初步预测子痫前期发生,但孕中期外周血中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妊娠维生素A维生素E子痫前期预测价值

    人胶质瘤U251细胞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转染条件的建立和验证

    丁楠苏婷许琳婧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适用于U251细胞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IDH1)过表达的最佳转染方案,并通过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IDH1过表达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方法 利用jetPRIME试剂将IDH1 Human Mutant ORF Clone和pCMV6-Entry Tagged Cloning Vector转染至U251细胞内.通过增殖实验获得筛选所用抗生素G418浓度,用该浓度筛选稳定的IDH1过表达和空白质粒转染成功的U251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转染实验和IDH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DH1转染U251细胞株成功表达IDH1基因及IDH1蛋白,筛选及培养所需G418浓度为300 mg/L.IDH1转染组细胞表达IDH1基因及蛋白均高于空白质粒组(V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实验成功.结论 成功建立适用于U251细胞IDH1过表达的最佳转染方案,可通过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IDH1过表达和空白质粒对照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

    IDH1基因转染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仇志亮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及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联合应用于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中17例为良性病变,43例为恶性病变;DCE-MRI联合DWI检出恶性41例,检出率为95.35%(41/43);联合检查检测出良性14例,检出率为82.35%(14/17).经Kappa一致性检验,DCE-MRI及DWI联合检查乳腺病变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1,P=0.000);恶性病变患者流出型曲线分布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1×10-3 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对照手术病理,乳腺良恶性病变DWI影像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检查诊断乳腺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可为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病变一致性检验影像学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气管内插管全麻肺挫裂伤修补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程平平邹芳胡凯李亚峰...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气管内插管全麻肺挫裂伤修补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的60例肺挫裂伤修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麻组与复合组,每组30例.全麻组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诱导,复合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PCIA使用情况.结果 术后2、24及48 h,复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及48 h,复合组IL-6水平均低于全麻组,TNF-α水平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泵按压次数和背景输注总量均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气管内插管全麻肺挫裂伤修补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挫裂伤修补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气管内插管全麻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