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检人群骨密度与脂肪肝及体成分的相关性

    覃玉君梁敏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体检人群骨密度与脂肪肝及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检查且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的479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全身骨密度、全身骨矿含量、全身脂肪量、全身瘦组织量、臀部/大腿脂肪比、腹部脂肪比和肝脏超声结果,分析不同性别脂肪肝患者和非脂肪肝患者的骨密度和体成分差异。结果 年龄、腹部脂肪比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女性腹部脂肪比与骨密度无相关。体重指数、全身瘦组织量、全身脂肪量、臀部/大腿脂肪比与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男性脂肪肝与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女性脂肪肝与全身骨密度无相关性。逐级控制体重指数、全身脂肪量、全身瘦组织量、臀部/大腿脂肪比、腹部脂肪比后,脂肪肝与全身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 体重指数、全身瘦组织量、全身脂肪量、臀部/大腿脂肪比可能为骨密度保护因素,年龄、腹部脂肪比为骨密度危险因素,脂肪肝对骨密度的影响可能是体重指数、瘦组织量、脂肪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体检人群骨密度脂肪肝体成分

    重症急会诊超声流程在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丛锋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重症急会诊超声流程(CCUE)在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盘锦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6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及CCUE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开启治疗时间、诊断准确率,及应用CCUE检查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46例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2±16。4)岁;平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APACHEⅡ)(21。5±8。1)分。急性呼吸困难病因:心源性肺水肿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肺炎10例,气胸3例,肺栓塞2例,胸腔积液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哮喘14例,CCUE检查法确诊准确率均高于常规检查法。CCUE检查法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开启治疗时间短低于常规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UE检查法诊断心源性肺水肿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2。7%;ARDS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88。3%;肺炎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95。3%;AECOPD/哮喘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84。6%。结论 对于收入ICU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应用CCUE检查法可快速、准确地判断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缩短对症治疗时间。

    重症超声急性呼吸困难重症急会诊超声流程

    探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龙林孙林刘觉仕向华...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载药微球组和碘化油组,每组50例。载药微球组采用载药微球治疗,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肝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生存率、总生存期(OS)。结果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碘化油组,QOL评分高于碘化油组(P<0。05)。治疗后,两组清蛋白(ALB)均高于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均低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ALB高于碘化油组,TBIL、ALT均低于碘化油组(P<0。05)。载药微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高于碘化油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微球组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脱发发生率均低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药微球组1年生存率为88。0%,高于碘化油组的66。0%,OS显著长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肝功能临床症状

    2018至2019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研究

    陈慢慢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至2019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本院2018至2019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包括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等),统计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同期细菌耐药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院2018年DDDs排名前10抗菌药物在2019年排名顺序有所改变,但药物种类并未发生改变,且DDDs呈上升趋势;本院检出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连续2年检出率均较高,且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升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及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亚胺培南DDDs值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呈正相关(r>0,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DDDs值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r>0,P<0。05),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2018至2019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与细菌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需定期进行检测,并制定相应措施以降低细菌耐药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细菌耐药性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药学服务新理念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

    周瑜湉居羚章蕴帆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药学服务新理念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12月本院内科、外科及妇产科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接受药学服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用药服务,观察组使用基于奥马哈系统所构建的新理念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用药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药时间、配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提供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学服务新理念可明显改善临床患者药学服务体验,降低配药差错率,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奥马哈系统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新理念药学服务

    同步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与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李强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同步调强放疗(IMRT)联合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5例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行化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适形放疗,观察组实施IMRT放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1年及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53。1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不良反应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RT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抗肿瘤效果,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LCL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同步调强放疗

    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荟萃分析

    谭艳梅梁德敏闭玉娟覃贝芬...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rs1799964、rs1799724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易感性关系进行Meta分析,发现rs1799964、rs1799724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纳入与本次Meta分析目的相关研究,通过检测其发表偏倚、异质性,以比数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尺度,分析突变型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结果 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12篇,经分析未发现rs1799964、rs1799724基因型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rs1799964与抑郁症遗传易感性研究过少,尚不能得出结论,rs1799724在抑郁症显示出遗传易感性。结论 rs1799964、rs1799724与精神分裂症无明显相关性,rs1799724突变基因型与抑郁症呈显著相关性,rs1799964与抑郁症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TNF-α基因多态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遗传易感性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疗效及对血管活性物质和肾功能的影响

    刘晓宇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的疗效及对血管活性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CRF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床旁血滤(CVVH)方式]与对照组(低通量血液透析疗法),每组24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管活性物质、肾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β2微球蛋白(β2-MC)、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P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β2-MC、iPTH、P3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ET-1、AngⅡ及S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素氮(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UN、S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血滤CVVH方式治疗CRF尿毒症效果显著,能提高整体疗效,稳定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液净化血管活性物质肾功能

    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

    王迎迎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状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处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期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凝血指标及黄疸情况分为A组(低凝血型,n=31)、B组(中间型,n=59)及C组(高黄疸型,n=34)。分别抽取3组空腹静脉血,检测并分析白蛋白、血肌酐、血清钠及乙肝病毒载量,并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血清清蛋白(ALB)及血清钠均高于A组、C组,而血肌酐及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均低于A组、C组(P<0。05),C组血肌酐高于A组(P<0。05),C组与A组ALB、血清钠及HB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血清甲胎蛋白(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A组与B组,且A组高于B组(P<0。05)。A组AST、血清钠、AFP均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组ALT、AST、TBiL、HBV DNA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凝血型与高黄疸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更易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预后,应依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状况,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白蛋白血肌酐

    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黄茂辉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肠黏膜通透性(IP)改变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病情判定、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并完成随访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及预后不良情况,测定IP相关指标[D-乳酸、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水平],分析IP改变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0例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A级36例,占比60。00%;B级18例,占比30。00%;C级6例,占比10。00%;C级患者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均高于B级、A级患者,且B级患者高于A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水平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P<0。05);60例肝硬化患者中预后不良12例,占比20。00%;预后不良患者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升高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IP通透性改变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IP改变的相关指标,辅助临床预测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预后情况,对临床指导肝硬化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肝硬化肠黏膜通透性Child-Pugh分级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