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学科会诊在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潘琴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会诊在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行超声筛查结果异常并参加产前多学科会诊的30例孕妇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未进行产前多学科会诊的30例孕妇作为B组,分析两组诊断结果、致死性胎儿畸形引产率、非致死性胎儿畸形引产率、非致死性胎儿各系统畸形引产率及A组妊娠结局。结果 A组非致死性胎儿畸形共25例,占比83。3%;致死性胎儿畸形共5例,占比16。7%。B组致死性胎儿畸形8例,占比26。67%;非致死性胎儿畸形22例,占比73。33%。A组致死性畸形胎儿引产率为80。0%,低于B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非致死性胎儿畸形引产率为20。0%,低于B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非致死性胎儿畸形继续妊娠率为80。0%,高于B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引产率为14。3%,低于B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会诊诊断的胎儿畸形类别与A组引产明确的胎儿畸形类别一致,经系统治疗后95。2%(20/21)成功分娩的围产儿情况好转。结论 多学科会诊可提高胎儿超声筛查异常孕妇胎儿畸形诊断率,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后续临床治疗及引产提供支持。

    多学科会诊胎儿畸形超声筛查异常诊断价值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田晶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药物剂量分为3组,每组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每天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每天给予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每天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均低于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hs-CRP水平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天40 mg或80 mg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均较高,均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控制炎症反应,而每天80 mg更利于缓解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血脂水平安全性

    地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安全性的影响比较

    侯广会张卉颖何绮月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地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手术的9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地氟烷术中维持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术中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前(T0)、麻醉5 min(T1)、术中30 min(T2)、术毕(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及麻醉苏醒情况、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T1时,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A组MAP水平高于均B组,HR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8。75%)高于B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丙泊酚术中维持麻醉比较,地氟烷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可有效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而二者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中可针对患者疾病和机体特点,合理选择麻醉维持药物,以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地氟烷丙泊酚血流动力学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治疗对易栓症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敖明珠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治疗对易栓症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易栓症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治疗,对照组未开展抗凝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产后2h出血量、总产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计数、母婴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早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抗凝方案治疗易栓症孕妇,可有效抑制血液高凝,改善母婴结局,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阿司匹林抗凝方案易栓症孕妇母婴结局

    阿昔洛韦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吴兵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昔洛韦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膜炎(VM)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V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3例。单一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与脑脊液中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单一组,CD8+水平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与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加强机体免疫水平,改善预后。

    病毒性脑膜炎阿昔洛韦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

    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耐药性分析

    罗妮娟黎玲彭智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伤寒沙门菌所致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血清型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确诊的56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血清分型、耐药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 56例患儿年龄分布:4个月~1岁患儿占比最高,为53。57%;>2~7岁占比最低,为1。79%。56例患儿中46。43%存在并发症,主要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肠梗阻、中毒性脑病、低血糖等。感染非伤寒沙门菌类型: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46。43%),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41。07%);斯坦利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感染占比较低,分别为7。14%、5。36%。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56例患儿中,接受三代头孢治疗48例,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8例,治疗痊愈率为100%。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是导致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最主要的病原菌,患儿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发热,且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非伤寒沙门菌肠炎临床特点耐药性血清型分布

    膦甲酸钠联合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肉瘤变合并高危HPV亚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陈昌谊陈俊宏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联合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肉瘤变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肉瘤变合并高危HPV亚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LEEP治疗,研究组予以膦甲酸钠联合LEEP治疗,比较两组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液时间、HPV转阴情况、HPV再感染情况、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异常情况及免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IFN-γ、IL-4、IL-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FN-γ、IL-1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I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TCT异常、HPV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膦甲酸钠联合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肉瘤变合并高危HPV亚型感染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HPV再感染风险。

    膦甲酸钠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宫颈上皮肉瘤变人乳头瘤病毒

    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高向国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54例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红斑、丘疹、糜烂、渗液)积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斑、丘疹、糜烂、渗液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L-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除湿解毒汤马齿苋外敷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

    万焱华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46)和B组(n=47)。A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并发症(肠漏、感染、出血)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A组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A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血磷变异程度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

    阮可菲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磷变异程度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为临床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血液透析患者中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磷浓度、血磷变异程度,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预后不良19例(23。75%),预后良好61例(76。25%);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磷浓度增加、血磷变异程度高为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血磷变异程度高是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其中血磷变异程度可能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根据血磷变异程度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血液透析血磷浓度预后血磷变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