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分析

    王雯瑾陈文慧冯敬芳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108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对照组单独予以缬沙坦治疗,实验组予以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血24 h尿蛋白、胱抑素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取得显著性治疗效果,其对改善肾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缬沙坦舒洛地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6S护理管理在ICU患者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李小珍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6S护理管理在ICU患者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ICU接收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增设6S护理管理方法,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上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00%(21/30)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28/30),对照组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错事故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来讲,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指数、生理健康达标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6S护理管理,实现了对ICU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实施.

    6S护理管理ICU患者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影响

    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的非常规拔牙矫治体会

    黄婧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患者的非常规拔牙矫治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并且采用非常规拔牙矫治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矫治效果并且测量其治疗前后的Bolton指数.结果 10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了正常牙合关系.结论 伴下颌先天缺失两颗切牙的患者其Bolton指数存在严重不调,针对合适的病例,拔除上颌两个侧切牙的非常规拔牙矫治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下切牙先天缺失Bolton指数非常规拔牙矫治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王宁华董锐袁静刘钰...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1例膀胱癌患者进行研究,并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施行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都要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膀胱癌,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开放手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癌临床研究

    探讨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王博顾大伟邹双伟张雪冰...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优良率与并发症情况予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分别为(81.2±11.1)分、(3.0±0.9)d、(82.6±9.5)d,均短于对照组的(113.3±14.7)分、(5.5±1.1)d、(95.2±9.3)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2.7±6.7)ml、(34.6±4.0)ml,都少于对照组的(62.9±7.5)ml、(5.5±1.1)ml(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4.29%vs 71.4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8.57%)(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心得

    刘瑜玲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观察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以4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0例.予以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加强临床观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压、心理状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78.91±4.76)mmHg、收缩压(120.40±6.54)mmHg、焦虑评分(26.15±2.24)分、抑郁评分(27.11±3.03)分、住院时间(13.19±0.85)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加强临床观察的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临床观察

    分析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补肾壮骨方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

    李育敏孙海东连育才朱小明...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补肾壮骨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病门诊或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壮骨方结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胸腰背疼痛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补肾壮骨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骨折康复,也有利于患者骨量的增加,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

    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补肾壮骨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

    托莫西汀治疗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焦虑的疗效研究

    罗叶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托莫西汀治疗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焦虑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焦虑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各41例,其中传统组给予哌甲酯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盐酸托莫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ADHD量表评分及其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评分(SCARED)均较传统组有所改善(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针对ADHD患儿给予盐酸托莫西汀进行治疗,可改善患儿焦虑情绪、缓解多动或冲动行为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托莫西汀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疗效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分析

    陶荣游淑红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予以四维超声联合二维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依照孕妇怀孕周期的不同将其分29~41+6周、19~28+6周和12~18+6周,即:孕晚期、孕中期和孕早期.对本研究所有被选孕妇者均予以阶段性超声筛查,先采取二维超声检查,对疑似畸形较高的患者则是在行二维超声检查的同时予以四维超声联合检查.诊断标准以最终分娩结果为准,对不同孕周胎儿经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差异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以2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共娩出胎儿261例.而在娩出的胎儿中,合并畸形胎儿5例,畸形部位共计17处,具体为循环系统4处和消化系统6处,胸腹腔积液2处和胎儿肿瘤1处,3处皮肤水肿,1处四肢骨折.29~41+6孕周和12~18+6孕周的胎儿畸形检出率显著低于19~28+6孕周(P<0.05);二维与四维联合超声检查胎儿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结论 对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胎儿畸形问题实施检查时采用四维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其诊断检出率相对较高,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孕中期检出率.

    四维超声二维超声畸形诊断孕周

    接骨散外敷辅助治疗小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熊名副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小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接骨散外敷作用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7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儿,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分别给予其皮克氏针行内固定与克氏针行内固定联合接骨散外敷,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7%vs 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皮克氏针行内固定的基础上辅以接骨散外敷,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大幅度缩短其愈合的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而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的推广.

    桡骨远端骨折经皮克氏针接骨散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