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省克山病病情分布与流行趋势分析

    岳义田朱琳刘洋崔才磊...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河南省克山病的病区分布,分析患病与流行趋势,为河南省克山病可持续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62~2017年河南省克山病发病病情调查、病情监测、病例报告、死亡登记等数据,采用回顾性描述统计,分析克山病长期变化趋势,总结河南省克山病病情流行特点.结果 河南省克山病分布于3个县(市),20个乡,病区人口560868人;1962~1967年克山病爆发年,克山病死亡415人,死亡率达8.22%;1964~1990年,共调查70626人,确诊克山病2460例,检出率3.48%;1991~2017年,克山病监测16883人,确诊克山病305例,检出率1.80%.结论 河南省克山病流行经历了"不明"、"爆发"、"稳定"、"控制"、"消除"5个发展阶段,现克山病病情已达到基本消除标准,但为持续保持消除状态,仍需做好病情监测和综合预防等工作.

    克山病流行患病率监测

    血脂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

    林学陈川英陈芳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对重型肝炎预后评估.方法 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值,将30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总胆固醇水平分为3组,A组105例(总胆固醇<1.4 mmol/L)、B组100例(总胆固醇1.4~2.8 mmol/L)、C组(正常组)95例(总胆固醇>2.8 mmol/L),分析总胆固醇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及发生肝性脑病情况,并按重型肝炎临床分期分为3组,早期146例、中期89例、晚期65例,分析临床分期与总胆固醇水平关系.结果 A组死于率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肝性脑病率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肝性脑病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早期出现低胆固醇血症低于中期及晚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出现低胆固醇血症低于晚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指标.

    血脂重型肝炎预后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黄求儿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为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将78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仅给予雷公藤多苷,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小剂量泼尼松,疗程结束后检测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统计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疗效评估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但症状表现轻微未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预后情况良好,具有临床借鉴及推广意义.

    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雷公藤多苷泼尼松临床疗效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樊春磊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用于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缬沙袒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59%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值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在高血压治疗中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用药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高血压临床疗效安全性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黄河舒俊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以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单一组(28例,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联合组(2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治疗).研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梗阻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45.36±10.79)h、肛门排气恢复时间(4.30±1.01)d、肠鸣音恢复时间(2.24±0.69)d、梗阻缓解时间(8.24±2.65)d相比单一组[(59.30±13.75)h、(5.24±1.61)d、(3.44±1.30)d、(15.30±4.65)d]明显更短(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7%)相比单一组(25.00%)明显更低(P<0.05).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显著的效果.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生长抑素炎性肠梗阻

    甲状腺结节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刘林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结节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8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理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常规组患者主要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概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为11.90%,常规组患者的并发概率为33.32%,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快,值得运用和推广.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疗效评估研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

    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运用

    陈小英殷荣财廖春圆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及比较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与单纯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大出血的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妇产科101例产后出血病例.其中有41例为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大出血病例.20例行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21例实施了单纯B-Lynch缝合术,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止血成功率,估计术中出血量,出血停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止血并且近期无感染等并发症.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动脉结扎组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单纯B-Lynch缝合术组[(1694±701)ml vs(2318±983)ml(P=0.03)].同时B-Lynch术联合动脉结扎组在出血停止时间方面亦明显缩短[(82.34±20.51)min vs(102.25±35.35)min(P=0.01)].结论 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较单纯B-Lynch缝合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凶险性产后大出血的一种更安全、便捷的的方法.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

    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后影响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分析

    梅浪华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直肠癌患者治疗后影响性功能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术后来本院放化疗且术前无性功能障碍的男性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性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性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本组56例受试者中,术后出现性功能障碍者30例,发生率为53.57%;经统计可知,患者术后放疗为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患者治疗后出现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影响因素也较多,包括疾病分期、手术方式、文化程度、术后放疗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肠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性功能障碍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血清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吴杰儒廖灿章斌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部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期选择2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血清CA125、CA153检测;并评价两组受检人员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及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53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而经治疗后其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高于单一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血清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效果显著,是临床上诊断该疾病最为理想方法,可为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应用和推广.

    血清CA125血清CA153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诊断

    碘海醇与碘化油在子宫输卵管造影对比分析

    王志军王自立周虹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碘海醇与碘化油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不孕患者96例,根据患者造影剂类别,将96例患者分为碘海醇组与碘化油组,每组患者48例.碘海醇组患者采用碘海醇进行造影,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进行造影.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图像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碘海醇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差者分别为34例(70.83%)、13例(27.08%)、1例(2.08%),碘化油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差者分别为23例(47.91%)、16例(33.33%)、9例(18.75%);碘海醇组图像质量优者明显多于碘化油组,图像质量差者明显低于碘化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海醇组患者分别出现1例(2.08%)头晕、1例(2.08%)恶心,碘化油组患者分别出现1例(2.08%)口干、3例(6.28%)头晕、2例(4.16%)造影剂潴留、下腹疼痛2例(4.16%),碘海醇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6%vs 16.66%)(P<0.05).结论 碘海醇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图像质量优于碘化油,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低.

    碘海醇碘化油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