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廖恺曹亚琨余斐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传统治疗组与引流治疗组,每组25例。传统治疗组选择常规治疗方案,引流治疗组选择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引流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传统治疗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引流治疗组T、WBC、ESR、CRP水平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传统治疗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开颅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临床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大池置管引流开颅术脑脊液切口漏颅内感染

    高频彩超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研究

    高冲姜雨亭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彩超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本院9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彩超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与未转移的患者血流信号特征;比较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与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证实,60例乳腺癌患者中,25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超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8,P<0。0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血流信号分级高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边界模糊、淋巴结内存在钙化征占比均高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高频彩超诊断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效果较好,临床上可依据高频彩超影像特征来辅助诊断,以提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改善患者预后。

    乳腺癌高频彩超腋窝淋巴结转移血流信号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T1b期肾肿瘤中的可行性研究

    朱健姜海林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T1b期肾肿瘤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6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统计入组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围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前、术后3个月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51~798 ml,平均(140。96±20。87)ml;手术时间98~221 min,平均(122。05±18。42)min;热缺血时间24~43 min,平均(30。21±3。45)min;术后住院时间5~15 d,平均(8。21±1。48)d;术后引流量79~551 ml,平均(180。65±76。27)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7。8 d,平均(4。42±1。24)d。68例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显示,肾嫌色细胞癌5例,肾透明细胞癌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术前、术后3个月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有1例患者有尿漏发生,膀胱镜下在患侧放置输尿管双J导管并留置导尿管,7d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外科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远处转移和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肾肿瘤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对肾功能无影响等优点,有利于手术恢复,且安全性高。

    T1b期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腹腔镜肾功能

    ROC曲线评估血清CA125联合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王领梅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70例乳腺良性疾病作为乳腺良性病组,60例体检健康的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均进行血清CA125水平检测和乳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比较3组CA125水平,不同检测方式与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和灵敏度、特异度,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ROC曲线评估不同检测方式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两种方式联合检测乳腺癌组患者的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A125检测与彩超检测(P<0。05);两种方式联合检测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A125检测、彩超检测(P<0。05),但3种检测方式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CA125检测与彩超检测联合的AUC明显高于单项CA125检测与单项彩超检测结果(P<0。05)。结论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采取血清CA125联合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方式的灵敏性更高,诊断准确度更高,诊断效能更佳。

    ROC曲线血清CA125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早期乳腺癌诊断效能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张颖奇徐莹刘琳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炎症因子神经功能

    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慧杰刘迪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以病理检测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两组下肢静脉血管内径。结果 血管超声检测准确率为98。33%,略低于病理检测准确率10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胫周围静脉近端、内侧腓肠静脉、股浅静脉、双侧股总静脉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不仅可提高病症检查准确率,降低患者误诊、漏诊风险,还可明确其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管超声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应用价值

    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

    邓鸿儒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30%血管残余狭窄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30%血管残余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IS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降低血管狭窄率,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股动脉介入静脉溶栓临床效果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防控措施

    蔡叶琴丁娟周宁毛敏...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65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医院感染368例。分析不同年份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分析多重耐药菌细菌构成;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菌与非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5例细菌感染患者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株536株,2018年检出多重耐药菌163株,占比30。41%;2019年检出多重耐药菌176株,占比32。84%;2020年检出多重耐药菌197株,占比36。75%。536株多重耐药菌主要细菌由大肠埃希菌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组成。多重耐药菌ICU科室、使用抗生素种类≥3种、抗生素使用时间>2周、有创机械通气、留置管路、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占比均高于与非多重耐药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多重耐药菌细菌分布多样,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等操作极易导致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因此,需制定防控策略,要求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生素,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防控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蔡蕾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6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分析手术病理结果、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65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共检出94个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70个,恶性结节24个;常规超声共检出甲状腺恶性结节50个,良性结节44个;超声弹性成像检出甲状腺恶性结节31个,良性结节63个。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88。57%、准确度为90。43%、阳性预测值为74。19%及阴性预测值为98。41%,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58。33%、48。57%、51。06%、28。00%、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超声弹性成像与手术病理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0。770,P=0。000);常规超声与手术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不佳(Kappa=0。051,P=0。559)。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准确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诊断价值

    动力系统腺样体切吸术联合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和扁桃体全切术治疗儿童OSAHS的临床疗效

    林悦权李月清马敬君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动力系统腺样体切吸术联合扁桃体全切术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本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OSAH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25)与B组(n=27)。A组采用动力系统腺样体切吸术联合扁桃体部分切除术,B组采用动力系统腺样体切吸术联合扁桃体全切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白膜脱落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最低动脉氧饱和度(LSaO2)、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AH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LSaO2水平均高于术前,AHI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动力系统腺样体切吸术联合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和扁桃体全切术治疗OSAHS患儿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且动力系统腺样体切吸术联合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扁桃体全切术动力系统腺样体切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