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张芳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在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中联合应用吸入激素与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研究样本均为2014年11月~2017年1月接收的88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并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所有研究样本分为42例对照组与46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一吸入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予以联合吸入激素与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与症状积分.结果 在本文研究中,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吸入激素与噻托溴铵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有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与疾病症状,在临床医学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吸入激素噻托溴铵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临床疗效

    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白璐璐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ICU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10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在ICU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将本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ICU治疗期间基于常规护理管理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这两组ICU重症患者在不良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ICU停留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ICU重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ICU重症患者的SAS、SDS量表评分以及ICU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心理护理有效缓解ICU重症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患者在ICU停留时间,促进康复出院.

    心理护理ICU护理管理效果

    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李爽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8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评分为A组(36例)和B组(36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各项临床症状量表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出血急诊急救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分析

    肖良华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出血的急诊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在本院急诊急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预见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急性脑出血的常规护理,预见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80.0%,预见组有效率为96.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预见组的住院时间为(18.0±3.5)d,短于对照组的(22.4±4.5)d(P<0.05);预见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在急性脑出血的急诊急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急性脑出血急诊急救预见性护理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期待疗法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梅靓
    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期待疗法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治疗的孕产妇并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保胎时间长于对照组,孕产妇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焦虑、抑郁情绪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期待疗法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高,可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出现.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期待疗法实施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中医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熊明洁
    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以2015年4月~2017年4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0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51例,应用常规护理)、中医组(51例,应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研究对比常规组和中医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中医组护理有效率(98.04%)相比常规组(78.43%)明显更高(P<0.05);中医组患者护理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9.32±3.12)h、排气时间(30.32±14.47)h、排便时间(30.28±15.32)h、相比常规组[(32.27±4.19)h、(48.75±23.26)h、(47.75±22.78)h]明显更短,满意度评分(85.62±7.12)分相比常规组(79.27±6.20)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中医护理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中医护理腹部手术胃肠功能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在宫腔填塞纱块压迫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熊燕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宫腔填塞纱块压迫治疗产后出血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纱布留置及有效止血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纱布留置时间(20.16±1.12)h,有效止血时间(3.02±0.67)h,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2例,发生率6.2%,低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宫腔填塞纱块压迫治疗产后出血有助于缩短纱块留置时间,迅速止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宫腔填塞产后出血

    直式留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龚牡丽魏婷薛婷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直式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与外周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采取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60例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置管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结果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20.52±13.25)h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局部组织完好59例,完好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式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直式静脉留置针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成功局部组织损伤

    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临床观察

    阳旭芳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前列腺增生患者(例数合计为:40例;时间范围是:2016年4月~2017年2月),通过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接受常规护理一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优质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其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可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前列腺增生优质护理生活质量

    医学影像技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彭朋李敏蒋涛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并总结医学影像技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以对技师的培养有所帮助.方法 在本院放射科开展影像技师教育模式探索,从理论、业务学习,科研培训,考核和奖励制度等方面对影像技师进行系统继续教育.结果 影像技师的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实施系统继续教育两年来,技师对教学方式满意度高,诊断医师对技师业务能力评价明显增高,技师科研产出持续增多.结论 合理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有助于影像技师适应现代医疗体系的需求,全面发展.

    影像技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