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节镜下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刘春杨杨全中游浩刘越...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用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接受膝关节镜下应用外科高强度线缝合固定技术进行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的18例患者.所有手术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完成,常规关节镜探查关节后使用后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钻取骨隧道,PDS线作为牵引线引导高强度缝线穿过骨隧道,高强度缝线贯穿骨块近端的后交叉韧带,收紧缝线并复位固定骨块.收集分析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7.3±13.8)min,术中未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现象,平均随访时间(13.6±4.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开始在CPM辅助下行膝关节的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平均在术后(6.7±0.3)周膝关节的屈曲功能恢复超过120°,在术后平均(10.6±0.7)周屈伸位可达基本正常.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证实骨块愈合,关节面平整,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患侧膝关节与健侧对比无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及关节肿胀发生,术后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平均评分(97.2±3.1)分.结论 应用外科高强度线在关节镜下可以有效的复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骨块并获得牢靠的固定,恢复膝关节的稳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缝线固定高强度缝线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吴昌松宁丽洁罗晓镜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为了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联合颅内压监护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选取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颅脑疾病患者106例展开研究.按照患者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颅内压监护,以患者的实际颅内压均值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颅内压监护基础上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较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死亡率相较对照组明显较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专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效改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成效相较对照组明显较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颅脑疾病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颅脑创伤,实现精准定位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取得显著临床治疗成效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颅内压监护颅脑疾病

    microRNA-21和microRNA-14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慧詹俊刘思齐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microRNA-21和microRNA-14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croRNA-21和microRNA-14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microRNA-21和microRNA-14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 ①mi-croRNA-21在结直肠癌较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Dukes分期相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不相关.②microRNA-143在结直肠癌较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表达量与分化程度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Dukes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mi-croRNA-2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有关,提示microRNA-21可能作为致癌基因,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有关.②microRNA-143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与除分化程度以外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提示microRNA-143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结直肠癌microRNA-21microRNA-143实时荧光定量PCR

    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在口腔溃疡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樊英艳章福保万真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口腔溃疡患者使用雷尼替丁、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4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用雷尼替丁联合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发生应率、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两种药物联合对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将其疼痛程度有效改善,加速溃疡创面的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加大力度宣传、推广.

    双黄连口服液雷尼替丁口腔溃疡

    分析地西他滨联用IAG方案治疗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实际效果

    刘文霞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取地西他滨与预激改良方案(IAG)联合治疗的实际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MDS转化为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资料,愿意配合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接受地西他滨与预激改良方案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且均随访半年以上.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对两个疗程期间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根据治疗有效与无效分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预后FLT3基因、染色体核型差异性.结果 本次研究50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评价疗效,显示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22例、未缓解10例,有效率80.00%;经统计学分析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FLT3基因、染色体核型可以看出,两组在预后FLT3基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个疗程时,感染率高达84.00%,治疗第2个疗程时感染率为70.00%,2个疗程感染率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背部疼痛不适、肝功能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西他滨与预激改良方案联合治疗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一定的效果,随着疗程增加,安全性提高,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骨髓抑制,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同时其疗效可能和预后FLT3基因有关,在实际治疗期间需加强重视.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预激改良方案效果

    规范咨询和追访对青年未育流产女性落实LARC避孕方法的作用

    唐秋菊龚太锦何卫东周秋红...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计划生育门诊实施规范咨询和追访对青年未育流产女性采用LARC避孕方式的影响.方法 本院计划生育门诊自2018年6月开始开展青年未育流产女性规范咨询和追访.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的100例未育青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开展规范咨询和追访前要求流产的未育女性设为对照组,将开展规范咨询和追访后要求流产的未育女性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女性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访,比较两组规范咨询前、追访结束后的避孕知识认知度、流产后避孕方式的选择情况.结果 观察组女性规范咨询前的避孕知识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1,P>0.05),追访结束时的避孕知识认知度评分为(82.11±5.02)分,高于对照组女性的(76.20±4.90)分(t=5.955,P<0.05),观察组女性的LARC避孕方法采用率为29.41%,高于对照组女性的20.41%(χ2=5.542,P<0.05).结论 对青年未育流产女性实施规范咨询和追访,能够有效加强青年未育流产女性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提高青年未育流产女性LARC避孕方法落实率.

    未育流产生殖健康规范咨询LARC避孕知识

    医源性胃穿孔中应用内镜下闭合技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斯轶凡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医源性胃穿孔中应用内镜下闭合技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胃黏膜下肿瘤行内镜治疗术,在术中发生胃穿孔后行金属闭合技术的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内镜下金属闭合技术在医源性胃穿孔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及时有效进行内镜下OTSC闭合,平均留置胃管时间(3.15±1.12)d,平均开放饮食时间(3.65±1.16)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5±1.23)d,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5.62±1.10)d;闭合手术后出现2例出血,8例发热,6例腹痛;闭合时间10~20 min,平均(16.25±1.63)min.结论 内镜下OTSC夹闭系统技术对医源性胃穿孔的疗效肯定,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金属夹医源性胃穿孔内镜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

    术前无营养风险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补充性肠外营养的探讨

    李培哲高恒岭吕绪昆王金凯...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术前无营养风险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SPN)是否有必要,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一定的循证学依据.方法 参照营养风险筛查方法2002(NRS2002),筛选术前评分<3分的结直肠癌患者106例,按照术后是否给予SPN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组和EN+SP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近期营养状况以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体质指数、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症、术前是否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6天早晚餐前平均血糖EN+SPN组显著高于EN组[(9.1±3.7)mmol/L vs(7.5±2.9)mmol/L,F=6.139,P=0.015]、[(8.3±3.1)mmol/L vs(6.8±2.8)mmol/L,F=6.834,P=0.010];住院费用EN+SPN组显著高于EN组[(5.1±0.3)万元vs(4.9±0.2)万元,F=16.306,P=0.000];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以及术后第6天的血清营养指标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无营养风险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SPN与EN相比并不能使患者的近期临床结局获益,反而容易引起术后高血糖,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补充性肠外营养腹腔镜结直肠癌

    舒适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夏明珠黄海敏张玉红黄志...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舒适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60例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舒适化护理干预).胃镜检查前评估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观察各组在注射麻醉药前即刻(T0)、置入胃镜后15分钟内每3分钟(T1、T2、T3、T4、T5)记录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记录胃镜检查期间患者呼吸暂停时间、丙泊酚用量.检测无痛胃镜开始前15分钟及完成后15分钟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及数字替换评分(DST).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查前对照组焦虑分数(6.0±0.7)高于观察组(3.2±0.6)(P<0.05);在T1、T2、T3时间点对照组心率分别为(95±5)、(78±9)、(75±4)次/分高于观察组(77±4)、(66±4)、(67±4)次/分(P<0.05),在T2、T3、T4时间点观察组SpO2(99±0.4)、(98±0.5)、(98±0.7)mmHg高于对照组(95±0.7)、(91±0.7)、(93±0.5)mmHg(P<0.05).两组BIS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暂停时间(29.0±1.9)s及丙泊酚用量(134±7)mg少于对照组(44.4±2.3)s(,179±4)mg(P<0.05).检查前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浓度(449.6±20.16)nmmol/L低于对照组(527.2±18.56)nmmol/L(P<0.05),检查后两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苏醒时间(5.7±0.7)min快于对照组(7.9±0.4)min(P<0.05),观察组DST评分(44.0±3.2)分高于对照组(33.4±3.6)分(P<0.05).结论 在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中,舒适化护理干预减轻焦虑及应激反应,增加氧储备及延长缺氧安全时限,促进患者恢复.

    舒适化护理无痛胃镜检查副作用

    腹腔镜脾切除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

    窦顺吉尹文博邹莉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Ⅱ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为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60例Ⅱ级以上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其中腹腔镜组30例,开腹组30例,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免疫指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例数、总费用方面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各项免疫指标方面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术后患者免疫情况良好,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其安全性有了更高的保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腹腔镜微创外伤性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