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观察替诺福韦酯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任姣姣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酯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56例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临床给药种类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阿德福韦酯治疗)与实验组(28例: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后HBV DNA数量、TBIL、AST、AL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L-2、IL-6、IFN-γ、TNF-α等相关检测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

    替诺福韦酯阿德福韦酯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

    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效果观察

    钟春兰陈瑞华陈潇萍汪静...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 抽选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本院150例小儿癫痫患者,对其实施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诊断.通过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针对于小儿癫痫患者疾病类型与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 h视频电脑监测对小儿癫痫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通过临床数据检查得知:诱发小儿癫痫主要因素为围生期脑损伤发生率为42.67%,其次为神经皮肤综合征发生率为22%,先天性器官发育异常发生率为3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5.33%,各个诱发因素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针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临床价值高,通过此次研究综合来看,对小儿癫痫患者实施2h视频脑电图监测可获得理想数据,利于医师制定诊断方案,还节省医疗费用,改善小儿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更易得到患者和家属的支持.

    小儿癫痫不同时限视频脑电图诊断效果

    康复训练联合风池穴针刺和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星陈立早李小娟王井泉...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风池穴针刺和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诊的11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风池穴针刺和高压氧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FSS及SSA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7.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6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1,P=0.028).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的VFSS及S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风池穴针刺和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及推广.

    康复训练风池穴针刺高压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

    1404例IgA肾病临床特点分析

    胡迎春吕学爱王荣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初步探讨IgA肾病病例临床特点,为当地基层临床一线肾脏科医师提供非肾活检状态下初步诊断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来自于全省22家地市、县级医院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所有肾活检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等指标.结果 共收集到5115例肾活检病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A肾病(37.72%),男女发病之比1.17:1,平均年龄(36.95±12.464)岁,青年和中年最多,构成比分别为55.70%和34.47%;IgA肾病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无症状尿检异常、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构成比分别为17.60%、56.85%、61.75%、47.06%和20.00%;据Hass分级,I-V型构成比分别为9.40%、32.12%、24.29%、31.20%和2.99%;六年中,IgA肾病各年度的例数分别为207例、321例、194例、234例、305例、143例,和膜性肾病呈逐年增多趋势相比,IgA肾病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 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多的病理类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肾炎综合征和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发病率高,Ⅱ、Ⅲ、Ⅳ型构成比最高.6年来膜性肾病呈逐年增多趋势、而IgA肾病则变化趋势不明显.

    IgA肾病临床综合征Hass分级年度分层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治疗22例

    程鑫陈鹏梁璇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工作中过敏性休克发病诱因病理机制及抢救治疗效果.提高急诊医师在工作中对急性过敏性休克的警惕性,尽量减少院内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提高救治复苏成功率,尽量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急诊临床工作中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共抢救过敏性休克22例,讨论抢救过程中诊断过敏性休克的过程、寻找可疑的致敏原、总结经验教训、学习过敏性休克的最新进展,从而加强对过敏性休克的再认识和提高工作中对过敏性休克的警惕性.结果 22例患者中12例2 h内好转,9例24 h好转,1例住院1周后治愈出院.结论 急诊工作中询问病史应详细,院内输液留观监护尽量严密,重视对患者一般情况的观察,警惕过敏性休克.

    急诊科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李莉肖宜春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应用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予以临床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记录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两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治疗前PaO2、PaO2/FiO2、PaCO2等指标检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PaO2、PaO2/FiO2较之前提高幅度以及PaCO2较之前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头围及BMI指数均较出院时有所提高(P<0.05),但两组出院时、随访6个月头围、BMI指数计算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价值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胡庭肖孝凤胡朝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胫骨骨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6例在本院进行手术的胫骨骨折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手术期间接受常规喉罩全身麻醉;研究组手术期间接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1.1%;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骨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可以减少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术中操作时间,大幅度控制疼痛,使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显著提升.

    胫骨骨折超声神经阻滞喉罩全身麻醉效果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保良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共收治12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61例.A组实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实行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B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VAS评分、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行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同时,可减少患者实际住院的时间,促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恢复机体各项机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万新宇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伤椎53处)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伤椎55处)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Cobb角变化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后椎体高度丢失(4.74±1.12)mm和凸畸形Cobb角(17.72±8.31)°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62±1.19)mm和(21.36±9.18)°(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可有效促进伤椎高度恢复,矫正后凸畸形,治疗效果显著.

    后路手术内固定椎体高度丢失脊柱骨折

    MRI对脊柱损伤的评估价值研究

    马小锁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对脊椎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并分析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69例脊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及MRI检查,观察MRI诊断结果,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准确度(Acc)情况.结果 X线平片对脊椎损伤诊出率明显低于MRI的检出率(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损伤诊断的Sen、Acc及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Spe和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利于对临床上对于脊柱损伤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MRI脊柱损伤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