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孕妇学校培训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

    姜建云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培训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产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294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全部孕产妇均接受孕妇学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对比分析培训前后产妇分娩意愿和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结果 培训前主动选择自然分娩孕妇占比在60%左右,培训后在90%以上,孕妇学校培训前后孕产妇分娩意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学校培训后,因为害怕分娩时疼痛、可以选择分娩日期等原因所致剖宫产产妇占比明显降低,孕妇学校培训前后孕产妇选择剖宫产原因占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孕产妇实施学校培训,有助于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主观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

    孕妇学校培训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分娩意愿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宋保国王丽杨彬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Ⅲ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方式将40例Ⅲ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先手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治疗疾病;实验组患者给予先XELOX化疗后手术治疗再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治疗疾病,对比两组Ⅲ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肿瘤切除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肿瘤切除率75.0%(15/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根治性肿瘤切除率为75.0%(15/20)高于对照组患者根治性肿瘤切除率50.0%(1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Ⅲ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Ⅲ期胃癌患者1、2、3年预计存活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效果值得肯定,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后,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显著提高了预计存活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新辅助化疗放射治疗胃癌治疗效果预计存活率

    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在急诊大出血中的应用

    陈建明周巧群许思佳肖智...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在急诊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大出血患者愿意采用自体输血方式并符合自体血回输纳入标准,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30例,经过血液回收装置行抗凝、过滤、离心、洗涤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与同期30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急诊大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对其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术中、术后输异体血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组每例回收血液(1782±244)ml.其平均出血量和异体血浆量与对照组分别为(:2274±357)ml、(223±138)ml与(2198±236)ml、(216±14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输入异体红细胞量、术后输血量分别为(217±145)ml,(215.4±18.5)ml,与对照组:(2165±872)ml,(483.5±29.2)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回输组与对照组RBC、Hb和HcT间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在急诊大出血患者手术中大大减少了异体输血量及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对急救大出血患者也是一种最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输血方式.

    自体血回输血液回收大出血异体血

    宜春市矮小症儿童骨龄发育情况及病因分析

    王贵莲胡冰张招文胡华著...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宜春市矮小症儿童的骨龄发育情况、病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该类疾病患儿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6例矮小症儿童列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6岁以下小年龄组,6岁以上未发育组,6岁以上已发育组3组,分别进行病因分析.对其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查第二性征的发育,并完善骨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功能测定、垂体核磁共振成像(MRI)等相关检查.结果 引起矮小症的疾病分别是特发性矮小(ISS)(45.7%)、生长激素缺乏症(GHD)22.2%、小于胎龄儿(SGA)9.2%、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5.9%、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3%、Turner综合征3.3%、多垂体激素缺乏症2.9%、性早熟2.3%、软骨发育不全1.3%等.ANOVA对结果进行分析显示,不同病因组间骨龄落后不同,多垂体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完全性GHD导致的矮小症骨龄落后较其余各病因组明显.6岁以下小年龄组的矮小症儿童的病因主要为ISS、GHD、SGA、软骨发育不全.6岁以上未发育的矮小症儿童的病因主要为ISS、GHD、SGA、MPHD.6岁以上已发育的矮小症儿童的病因主要为ISS、GHD、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结论 GHD和ISS是矮小症儿童的常见病因,不同病因矮小症儿童骨龄落后程度存在差异,儿童矮小症的诊断年龄集中在6岁以上,矮小症儿童早发现、早诊断对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

    宜春矮小症儿童骨龄病因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

    张菊华高艳杰李秋菊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干预,实验组则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分析两组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液体输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其HCT、CVP、M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其TT、APTT、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FR、ARDS、MODS、DIC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促进其机体内环境、代偿机制的改善,降低其休克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其预后.

    限制性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产科

    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分析

    杨小标刘志烘郭文琳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外科手术室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46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4.3%(1/23),对照组复发率为4.3%(1/2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VAS评分为(3.4±0.6)分,对照组VAS评分为(6.6±1.1)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整体效果较为理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较低,因而治疗安全性较高.

    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

    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与常规剂量CT的对照研究

    曾伟胜陈恩炎林杰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与常规剂量CT肺结节扫描进行对照研究,并对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本院诊疗的62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对两种扫描检查方式所形成的图像质量、肺结节形态学以及肺结节检出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所获取的图像质量中,A级54例,占比87.10%,B级6例,占比9.68%,C级2例,占比3.22%;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所获取的图像质量中,A级53例,占比85.49%,B级7例,占比11.29%,C级2例,占比3.22%.两种扫描方式在图像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扫描到的结节数量方面,低剂量螺旋CT共扫描98个,伴毛刺征37个,占比37.76%,分叶征28例,占比28.57%,胸膜凹陷征23例,占比23.47%,血管聚集征10例,占比10.20%;常规剂量螺旋CT共扫描96个,伴毛刺征35个,占比36.46%,分叶征29例,占比30.21%,胸膜凹陷征24例,占比25%,血管聚集征8例,占比8.33%,两种扫描方式在肺结节数量以及具体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图像噪声方面,低剂量CT扫描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但在辐射剂量方面,低剂量CT扫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两种扫描方式在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在肺结节检出方面以及图像质量方面未形成明显差异,均能够有效的对肺结节进行初筛和诊断,但低剂量能够使患者所受辐射伤害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低剂量螺旋CT常规剂量肺结节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水平的影响

    邱崇荣张静付幼林陈丰...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择其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剂量对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且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并且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组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每组50例,除给药剂量不同外,其他基本信息和检查结果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ESM-1表达水平,并且对两组治疗前后ESM-1表达水平差异进行比较,同时分析ESM-1与年龄、血脂、血糖、肾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瑞舒伐他汀治疗后ESM-1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ESM-1与年龄、血脂、血糖、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血清ESM-1表达水平影响程度不同,较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的降低水平更加显著.由此可见,ESM-1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标记物,用于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内皮功能紊乱情况.

    瑞舒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应用评价

    王杜娟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和对照组(恩替卡韦分散片),每组30例,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转阴率.结果 用药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Ⅲ、HA、LN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3%vs.36.67%),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基因、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恩替卡韦分散片相比,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更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率,提升转阴率,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大力推广.

    扶正化瘀胶囊恩替卡韦分散片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乙肝病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

    高飚邹三明冯华明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清理创面后骨折复位、进行血管、神经及肌腱修复、使用临近肌瓣覆盖骨质裸露部位、对软组织创面采用多侧孔引流管引流及冲洗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植皮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20±0.18)分低于对照组(3.22±0.48)分(P<0.05),植皮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能有效缓解疼痛,缩短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较高.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疼痛疗效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