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分析

    庄奕翔李银林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于胃肠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需手术的胃肠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Ⅰ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前5 min拔除、Ⅱ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Ⅲ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Ⅳ组不采取常规留置胃管.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点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胃动素(Motilin,MTL)、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U)表达情况.结果 4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现随胃管插管时长而上升的趋势,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胃肠功能最早恢复,其它3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长呈现随胃管插管时长而上升的趋势,表现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Ⅳ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P、MTL、GLU的变化4组术前及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术后3 d VIP值低于另外3组,上升趋势与拔管时间延长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L值术后3 d、7&nbsp;d递减趋势与拔管时间延长一致,Ⅳ组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 GLU上升趋势与拔管时间延长一致,Ⅳ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手术不采取常规留置胃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留置胃管时间越短患者康复越快,安全性越高.

    胃肠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术后并发症胃肠恢复

    奥沙利铂介入化疗方案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

    宋于生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奥沙利铂介入化疗方案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经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以及临床诊断的11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吡柔比星治疗,研究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研究组的局部控制率为6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8%.且两组患者化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呕吐,且两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肾脏功能、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且无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结论 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

    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狼疮活动性的影响分析

    徐攀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狼疮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将鞍山市某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总负荷、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SLE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控制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狼疮活动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羟氯喹阿托伐他汀疗效狼疮活动性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CHD)中的抗炎作用

    陈绍春赵晓亮于馨淮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方面的抗炎效果分析.方法 此次实验挑选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两年间在本院就诊的1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常规组使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BP)、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指标效果显著好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时,抗炎效果尤其显著.

    冠心病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探讨

    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

    徐中华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麦粒肿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肿块缩小程度、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肿块缩小程度对比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分、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粒肿采取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表现,具备确切成效;又可快速缩小肿块直径、缓解疼痛感,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麦粒肿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CT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的优势及误诊漏诊率对比分析

    李静孙瑜齐姜宇琦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目标,均给予CT、MRI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误诊漏诊率及不同征象检出率予以比较.结果 CT检查的误诊漏诊率为8.33%,MRI检查的误诊漏诊率为6.67%,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积气、钙化征象检出率方面,CT检查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变性、硬膜囊受压、椎间盘脱出征象检出率方面,CT检查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根受压、椎间盘膨出征象检出率方面,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CT、MRI各有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可互补,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联合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误诊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彭卫卫郭小青王侠温时来...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TFL化疗方案,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TFL化疗方案与贝伐单抗联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单抗化疗安全性有效性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吴连革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在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研究对象共有4组,其中A组40例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B组40例免疫受损患者.C组40例肺结核患者.D组40例健康人员,分别对A、B、C、D四组实施γ-干扰素释放试验测定其含量水平;同时对A组患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对比TST与IGRA检测结果.结果 A组、B组、C组以及D组人员对应的γ-干扰素含量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检出率为70.0%,显著高于TST22.5%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诊断与鉴别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较TST检测方法对应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应用价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董刚张厚洪赵恳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患者入选本次研究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研究方法:46例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展开治疗;研究目的:探讨该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眼压(20.13±1.75)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25.41±5.43)mmHg,且术后的前房深度(4.67±0.24)mm也大于术前(2.14±0.6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6.2770、25.1042);治疗前,视力在0.1以内的患者例数为28例,大部分患者集中0.1~0.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改善更显著,视力在0.1之内的患者例数显著减少,视力在0.3~0.4的患者例数显著增加,且视力在0.5~0.8之间的患者例数也大大增加;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随访调查分析发现,出现术后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4例,其中发生虹膜萎缩和瞳孔散大的患者各1例,占比均为2.2%,发生角膜水肿的患者2例,占比为4.3%,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7%.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视力纠正效果好,安全性能较高,在临床中适用性较广,值得使用.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安全性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丁其雄柯沂添陈孙裕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7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5例,年龄10~43岁,平均年龄(25.6±8.4)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按Meyers and McKeever分型,Ⅱ型5例,Ⅲ型10例,Ⅳ型2例.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51.4±3.7)分.结果 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2±4.1)个月.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65.9±11.5)min.末次随访X线片均骨性愈合、复位满意.所有患者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均阴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94.3±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理想的内固定类型.

    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锚钉缝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