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肾上腺结核1例并文献分析

    李宁谭智勇石宁王海峰...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上腺结核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随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原发性肾上腺结核,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转移及复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结核系一种极其少见的良性病变,早期多无临床症状,一般通过体检发现或诊疗其他疾病时发现,临床上容易误诊,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虽然预后较好,但是术后也应定期进行随访及规律抗结核治疗.

    肾上腺结核诊断与治疗

    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叶琴张丽霞王宏潘猛...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Wilms肿瘤基因(Wilms'tumor gene,WT1)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48例白血病、46例多发性骨髓瘤及50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A组、B组、C组.3组均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骨髓中WT1基因表达,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初诊时,A组WT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12个月,A组WT1基因表达水平均较初诊时降低(P<0.05);但B组、C组与初诊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均存在WT1基因表达水平提升现象,但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提升不明显.WT1基因可评估白血病发生、发展与转归.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WT1基因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乳突根治术联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梁超刘臣伟梁秀峰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2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乳突根治术,观察组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3.44% 高于对照组80.33%(P<0.05);观察组干耳率93.44% 高于对照组77.05%(P<0.05),观察组干耳时间(37.51±8.24)d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纯听力(23.14±10.00)dB、气导骨差(15.21±2.63)dB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16.39%低(P<0.05).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联合应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彻底清除病灶,促进听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并发症

    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阑尾炎的治疗价值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春彪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阑尾炎的治疗价值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腹外科收治的12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阑尾切除术、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组间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的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手术用于老年阑尾炎治疗中,可有效减小手术切口,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的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提升.

    腹外科阑尾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喜炎平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评价

    颜小芹刘素云匡唐清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纳入研究工作,均具备齐全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喜炎平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喜炎平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IgA水平、IgG水平、IgM水平改善程度,治疗后的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的IgA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Ig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应用喜炎平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效果确切,治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喜炎平单磷酸阿糖腺苷小儿手足口病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效果比较

    俞凯华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施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例,设为参照组;另选取2004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本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7 d的肝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参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ALT、AST以及TBIL指数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参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更佳,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且对于肝功能的影响较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剖腹探查胆囊切除临床效果

    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析

    李中华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分别予以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17%)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39%)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中位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吉西他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

    顾晓敏杨可成王晓明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磁共振成像)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64例研究对象均是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有患者在疾病诊断中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的总检查出率为93.75%,而CT诊断的总检查率为85.74%,疾病的类型主要有椎间盘结节、椎间盘游离、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灵敏度方面MRI为93.75%,CT为91.67%;诊断特异性方面MRI为80.00%,CT为69.23%.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MRI的疾病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CT,不过在诊断速度方面CT更胜一筹,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便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腰椎间盘突出MRICT影像学表象

    团注追踪技术在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美林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团注追踪技术在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入的60例采用团注追踪技术进行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本院医疗人员为患者提供1.5 ml/kg造影剂经手背静脉高压注射,控制300 Pa压力2.5 ml/s的流速,在为患者进行注药之前进行一次扫描,为患者进行注药之后的不同时段进行2~3次扫描,观察增强扫描应用的情况与效果.结果 57例患者检查的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门静脉对应影像都比较清晰,其余的3例不清晰的影像结果中有2例是因受到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导致扫描时间延长推移,但不会对最终的诊断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另1例则是因为出现失败注入造影剂的问题,导致后续增强扫描结果失败.结论 将团注追踪技术应用在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临床操作中,能够直接获取显示患者实际情况的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信息均能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非常有用的借鉴意义.

    团注追踪技术多排CT上腹部增强扫描应用效果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研究

    马召友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前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输血患者90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在188例患者的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2.1%;检出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C、抗-D、抗-E、抗-Ce和抗-Ec;不规则抗体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妊娠史和输血次数;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结论 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于正确输血和安全输血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可供临床采纳和推广使用.

    输血不规则抗体检验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