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评估

    吴文文章刘芳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4例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单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氨基末端前B类利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T-proBNP、cTnⅠ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孕前健康体检的现状分析及孕前保健的模式探讨

    朱细平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孕前健康体检现状,探讨孕前保健模式,提高妇女孕前保健质量。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受孕前检查的500名女性作为观察对象,重点观察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贫血检查、尿常规、血常规、白带常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CT)、TORCH、B超、肝肾功能、梅毒、乙肝筛查等。结果 甲状腺功能、白带常规、宫颈癌细胞、B超、TORCH受检率较高,分别为21。40%、45。00%、47。20%、48。20%、66。60%;OGCT、贫血、胸片、尿常规、心电图受检率较低,分别为4。60%、3。40%、4。00%、3。20%、3。00%。结论 大力普及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孕前保健模式,将婚前检查结合孕前检查,促使孕前保健线上交流平台不断完善、健全,有助于孕前保健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孕前健康体检现状分析孕前保健

    不同管电压对肺部占位性病变CT扫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王慧芳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压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80 kVp管电压进行扫描,B组采用100 kVp管电压进行扫描,C组以120 kVp管电压进行扫描。对3组预设5个噪声指数(NI)级别进行扫描,比较3组图像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客观噪声(SD)及主观评分]、评价肺部站位性疾病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SD、SNR、CNR均高于C组(P<0。05),A组主观评分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P<0。05),3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vol、DLP及ED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100 kVp、120 kVp管电压相比,80 kVp管电压应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CT扫描中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且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患者临床获益更高。

    管电压肺部占位性病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质量辐射剂量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曹志韬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通过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水平、脱水剂使用量、ICU入住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术后1、3、7 d,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水剂使用量少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45。00%,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颅内压水平,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颅内压监测

    螺旋CT和高场MRI早期诊断应用于成人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临床价值

    高屹侯晓晨唐娟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螺旋CT与高场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泰安市中医二院收治的124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高场MRI、螺旋CT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影像学特征。结果 124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共有194髋确诊,MRI共确诊194髋,确诊率为100。00%,Ⅰ期、Ⅱ期、Ⅲ期分别有22髋、76髋、96髋,螺旋CT共确诊172髋,确诊率为88。66%,Ⅰ期、Ⅱ期、Ⅲ期分别有0髋、72髋、100髋,MRI的Ⅰ期股骨头病变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MRI检查显示,136髋单一囊变(70。10%),142髋骨髓水肿(73。20%),128髋出现线样征(65。98%),22髋骨小梁结构模糊(11。34%),经螺旋CT检查显示,136髋单一囊变(70。10%),116例出现斑片状高密度影,且骨小梁结构十分模糊(59。79%)。结论 相较于螺旋CT,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螺旋CT高场MRI

    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

    陈光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患者呛咳反射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全麻苏醒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与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各34例。比较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心率、血压、呛咳程度、镇静程度、咽痛程度。结果 拔管期间,研究组呛咳评分(1。2±0。3)分,低于常规组的(2。6±0。7)分(P<0。05);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研究组血压均低于常规组,心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镇静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咽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与右美托咪定比较,瑞芬太尼对预防血压水平升高、预防呛咳反射、缩短PACU停留时间等方面的作用更显著,且镇静效果、稳定心率更佳,拔管后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

    全麻苏醒期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呛咳反射血流动力学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德安涂明美胡志勇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8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53例(64。63%),恢复延迟29例(35。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400 ml、手术时间>3 h、有腹腔积液、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400 ml、手术时间>3 h、有腹腔积液、BMI≥24 kg/m2可能会增加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的风险,临床应根据上述因素制订有效的防治方案进行干预,以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结直肠癌胃肠道功能排气时间排便时间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何苗张丹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查后确诊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盆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对照组WBC、TNF水平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12。00±10。47)ml,少于对照组的(120。47±11。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6。60±1。20)d;短于对照组的(7。58±1。41)d;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可降低子宫肌瘤患者体内WBC、TNF水平,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盆腔黏连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子宫肌瘤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产妇凝血因子的影响

    于海玲王兰兰刘丽红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产妇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9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宫缩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出血量、出血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与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控制患者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凝血因子

    553例经结肠镜检出肿瘤性息肉的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特征分析

    范宝峰李真真王洁姜浩...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肠肿瘤性息肉发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为设定结直肠癌筛查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本院内镜中心完成结肠镜检查的5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39岁组(n=137),40~59岁组(n=277),≥60岁组(n=139)。并按性别分层,比较3组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和锯齿状息肉的检出率。结果 553例检查人群中,共检出管状腺瘤153例(27。7%),其中男95例(34。8%),女58例(20。7%);绒毛管状腺瘤33例(6。0%),其中男18例(6。6%),女15例(5。4%);锯齿状息肉30例(5。4%),其中男16例(5。9%),女14例(5。0%)。各年龄组中管状腺瘤检出率分别为15。3%、29。2%、36。7%,绒毛管状腺瘤检出率分别为1。5%、4。7%、12。9%,锯齿状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9%、6。5%、5。8%。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47。3%vs。31。1%)。40~59岁组不同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岁组和≥60岁组不同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肿瘤性息肉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在40~59岁年龄组性别差异明显。

    结肠镜肿瘤性息肉结直肠癌发病率年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