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灸诱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探讨

    杨春明吴春欢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诱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医院采取针灸治疗患者238例,目标性监测针灸诱发医院感染人员,归纳与总结针灸诱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制定预防对策.结果 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6.72%.皮肤黏膜浅表感染率4.62%,高于皮肤黏膜深部感染率1.26%、呼吸系统感染率0.42%、血行感染率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诱发医院感染单因素构成比中年龄(≥65岁)、吸烟史、疾病类型(肿瘤、脑血管疾病)、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季节(秋冬)、器具消毒灭菌处置(一般)、操作误刺、锐器处置不当、操作人员手卫生差、医疗废物处置(不合理)、贫血、白蛋白水平低下、针灸环境一般的针灸患者诱发医院感染率,高于年龄(<65岁)、无吸烟史、疾病类型(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季节(春夏)、器具消毒灭菌处置(良好)、无操作误刺和锐器处置不当、操作人员手卫生良好、医疗废物处置(合理)、无贫血、白蛋白水平正常、针灸环境良好的针灸患者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查出吸烟史、疾病类型、基础疾病、季节、器具消毒灭菌处置、操作误刺、锐器处置不当、操作人员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贫血、白蛋白水平、针灸环境是针灸诱发医院感染相关高危风险因素.结论 针灸诱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加强感染相关因素早期识别与防控,针对高危易感人群及时干预,利于降低针灸诱发的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针灸医院感染多因素对策

    留置针与改良中等长度导管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洪小慧张海容周琴罗懿...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中等长度导管与留置针在危重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危重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A组100例,采用改良中等长度导管置管,B组100例,采用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评价分析两种输液工具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使用情况.结果 两种输液工具在危重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患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选择改良中等长度导管更能减少患者穿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改良中等长度导管留置针浅静脉脑卒中护理

    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吴小刚李晓红陈丽肖锐...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行容量负荷试验,补液后心脏指数增加情况:ΔCI<15%为容量无反应(N)组,ΔCI≥15%为容量有反应(R)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补液前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根据ROC曲线分析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IVC)和容量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进行补液前,两组患者的MAP、HR、CVP和C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液前,N组的cIVC值与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N组和R组补液后的CVP值分别与补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面积为(0.95±0.04)[95%置信区间(CI)0.859~0.998,P<0.05].cIVC预测容量反应性的界值为1.66 cm,特异度是92.3%,敏感度是86.5%.R组患者的cIVC和ΔCI呈现正相关关系(r=0.847,P<0.01).结论 cIVC和容量反应性呈正关,cIVC越高代表容量反应性越好,cIVC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的预测非常重要.

    床旁超声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严重脓毒症容量反应性

    首次剖腹产切口对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影响

    马敬敬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2例二次剖宫产产妇,根据首次剖宫产切口方式,展开分组:腹壁横切口组(H组)43例;腹壁纵切口组(Z组)59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腹壁粘连程度对比.结果 Z组产妇的开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H组(P<0.05);Z组、H组患者在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分级、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组27.12%(16/59)的患者发生中重度腹腔粘连,H组48.84%(21/43)的患者发生中重度腹腔粘连,Z组腹腔粘连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H组(P<0.05).结论 首次剖宫产切口腹壁纵切口效果显著优于选择腹壁横切口,能够缩短产妇的开腹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减少产妇术中输血量且有助于产妇的二次剖腹产手术实施,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首次剖腹产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二次剖腹产

    评价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早期识别中的作用

    陈东长肖文李彦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牛奶相关症状评价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2017年治疗的30例疑似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为观察对象,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对疑似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牛奶蛋白食物口服激发试验,利用ROC曲线对牛奶相关症状评分的特异度及灵敏度进行测定,对其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儿中口服激发试验阳性的有20例,牛奶相关症状评分平均为(7.5±2.7)分;其中阴性的有10例,牛奶相关症状评分评分平均为(4.2±1.5)分.在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有14例(70%)湿疹患儿,有10例(50%)血便患儿,有11例(55%)腹泻患儿,有3例(15%)呕吐患儿,有2例(10%)生长发育迟缓患儿,有1例(10%)反复咳喘患儿,有1例(1%)哭闹患儿.阳性患儿和阴性患儿的牛奶相关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相关症状评分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快速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诊断,3个月以下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表现为血便、腹泻等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症状,所以新生儿时期在接触牛奶成分配方奶粉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

    牛奶相关症状评分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

    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滕晓杰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进行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随机择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本院诊断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36名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同时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在试纸带法Pr-的41例中,阳性21例,阴性20例,则表明在糖尿病肾病Pr-中,早期肾损伤已经出现.对照组的健康对象尿常规检测结果呈阴性,尿微量白蛋白<31 mg/L,呈阴性;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5.73±0.82)%;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试纸带法(P<0.05);实验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组间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单纯予以尿常规检测,则很难检测出肾损伤;而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准确筛查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糖水平,进而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性与稳定性.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常规尿微量蛋白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观察

    龙君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结肠息肉的患者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30例结肠息肉的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内镜下注射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住院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治疗组均较少,对比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则较治疗组短(P<0.05).结论 结肠息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能够快速切除息肉,同时治疗后其并发症较少,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较快,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结肠息肉临床效果

    北京市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合理性研究

    赵帅然李娜刘亚岚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优势度模型,分析北京市各级医院的空间分布是否均衡,为北京市基本医疗设施调整与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优势度指数模型,构建距离指数、频率指数、等级指数、优势度指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市现有医院进行空间分布合理性分析.结果 搜集得到一级医院461家、二级医院125家、三级医院105家及各行政区域的居民点分布位置,人口密度空间化处理得到相应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16个行政区域的距离指数(1.292~3.893)、频率指数(0.026~0.143)、等级指数(7.667~54.333)及优势度指数(3.225~19.522),空间化处理得到相应分布图.结论 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医院数量多、等级高,就医方便;但周边县区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资源需优化.

    北京市基本医疗服务优势度指数模型空间分布

    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出血72例临床分析

    庄欠刚杨晓丽李霞潘从洁...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有效性,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09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肺出血早产儿病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72例肺出血早产儿经治疗后存活54例(75.0%),死亡10例(13.8%),放弃治疗8例.存活者至肺出血停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6.5±6.9)h.死亡10例患儿中5例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例是早期气管插管发现肺出血死亡、3例因口鼻涌血死亡;整个治疗中1例患儿出现气胸、存活患儿有4例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3例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表现.结论 对肺出血早产儿尽早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在肺出血早产儿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肺出血新生儿早产机械通气疗效分析

    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舒光辉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治疗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露醇、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熄风通络组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等情况.结果 经过相关治疗,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较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相对较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程度,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推广应用价值高.

    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西药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