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门诊患者分级诊疗模式的知晓和认知情况调查

    邰晓萌周宏宋恒欧银...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门诊患者分级诊疗模式的知晓和主要内容认知情况,探讨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为河北省某三甲医院门诊患者200人,使用描述性统计、c2检验进行分析,软件为SPSS 19.0.结果 186份有效问卷中65.1%的患者表示知道分级诊疗模式.知晓途径主要为报纸、电视、网络等,社区宣传频率是分级诊疗模式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不认可基层首诊的主要原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不高、药品种类数量少以及对医疗机构的医生不信任.结论 分级诊疗模式的知晓率、认可度仍然较低,今后应加强宣传力度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的建设.

    分级诊疗模式门诊患者知晓率

    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模式综合干预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黄健忠黄海清易海连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管理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应用.方法 结合社区老年人免费体检任务,随机选取本中心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180例确诊为低骨量、骨质疏松症的对象;根据确诊顺序分组并进行数字编号,观察组90例奇数应用"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对照组90例偶数应用传统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的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知晓率以及管理后骨折发生率等.结果 管理后观察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症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使用,早起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模式早期综合干预骨质疏松症

    控制病理科空气中有毒气体导致的职业风险

    王利军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规范病理科建设,制订病理科职业防护规范化流程与标准,减少病理科空气中甲醛、二甲苯浓度,控制操作人员暴露所致的职业风险.方法 根据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制订的医院国际标准,依照相对应的可衡量要素,添置全自动脱水机、全自动染色封片仪等相关设备,使制片过程在相对密闭的状态下进行,减少甲醛、二甲苯的挥发,同时安装通风系统加空气净化装置,增加废气排出.结果 未装通风系统加空气净化装置、对甲醛、二甲苯挥发没有有效控制组(1组),对环境中甲醛、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取材室甲醛浓度为4.47 mg/m3、切片室二甲苯浓度5.31 mg/m3;装通风系统加空气净化装置、对甲醛、二甲苯挥发没有有效控制组(2组),取材室甲醛浓度为0.46 mg/m3、切片室二甲苯浓度0.57 mg/m3,装通风系统加空气净化装置、对甲醛、二甲苯挥发进行有效控制组(3组),取材室甲醛浓度为0.35 mg/m3、切片室二甲苯浓度≤0.2 mg/m3.结论 病理科常用甲醛、二甲苯严重污染工作环境,装通风系统加空气净化装置是减少病理科甲醛、二甲苯污染程度的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甲醛、二甲苯挥发进行有效控制,才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甲醛二甲苯通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病理科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使用尼可地尔的效果研究

    戴瑞张良良肖莉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使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绞痛86例,均行冠心病介入治疗,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于介入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则术后增加尼可地尔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7%、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左心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观察组为11.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心绞痛患者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并配合术后尼可地尔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值得推广.

    冠心病心绞痛尼可地尔心功能不良反应

    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黄勇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疗程结束后TBIL、AST、AT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HBV-DN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对照组(7.3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熊去氧胆酸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予以治疗,可有效降低HBV-DNA载量,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乙型肝炎肝硬化

    藻酸盐敷料预防PICC穿刺点出血与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刘蓉修穆群黄秀兰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藻酸盐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点出血与静脉炎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留置PICC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患者为研究组A、研究组B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穿刺后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点,研究组A穿刺后采用藻酸盐敷料固定穿刺点,研究组B给予明胶海绵覆盖穿刺点,观察3组患者静脉炎、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 研究组A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发生率<研究组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藻酸盐敷料的保湿性强、强效抑制细菌、加速血液凝固,有效降低PICC引起的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静脉炎藻酸盐敷料PICC预防作用穿刺点出血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杨靛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本院住院的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本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接受血清Hcy检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入选者血清Hcy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不同颈动脉硬化情况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粥样硬化脉斑块形成者血清Hcy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粥样硬化脉斑块形成者中软斑块患者血清Hcy水平>混合斑块患者血清Hcy水平>硬斑块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存在血清Hcy异常升高情况,有颈动粥样硬化脉斑块形成后血清Hcy异常升高情况更加明显,且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Hcy水平越高,二者存在紧密联系.

    慢性脑供血不足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颅内积气的临床分析

    施圣钧尹志君王津津赵建满...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颅内积气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颅内积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常规复查头部CT显示:所有患者均有颅内积气,有29例(80.56%)为单侧,7例(19.44%)为双侧;其中31例(86.11%)为少量积气,5例(13.89%)为中量积气,大量积气、张力性气颅不存在.结论 钻孔引流术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可改进原有手术方法,在术后将护理工作做好,以使颅内积气发生率减少.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颅内积气临床分析

    初治涂阳肺结核控制效果分析

    何梅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控制效果,为本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参照《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推荐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化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依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相关要求,落实结核病患者疾病治疗管理工作.观察患者疗程完成情况,随访统计患者治疗后痰涂片转阴率与双肺阴影吸收情况率,评价疾病控制效果.结果 274例患者中,272例患者规范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疗程完成率99.27%.5例患者用药期间轻度不良反应(1.82%),均未影响抗结核继续治疗.末次随访,患者胸片示双肺阴影基本不同程度吸收,270例患者痰涂片转阴,疾病控制率98.54%.结论 予以涂阳肺结核患者规范的抗结核化疗方案可以获得理想的结核病控制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预防疾病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关键在于按疗程持续不间断规范用药,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治疗管理以提高用药依从性十分必要,是提高结核病控制效果的重要保证,应引起重视并在未来的涂阳肺结核防治工作中积极开展.

    肺结核涂阳初治控制效果

    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蒋贤领陈晶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26例(29侧),采用掌部小切口松解正中神经的方法手术,术后使用GSS评分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除1例(1侧)患者随访丢失外,其余25例(28侧)患者均获得随访成功,随访结果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无1例正中神经掌皮支或返支损伤,2例大鱼际肌萎缩患者无进一步肌肉萎缩.采用GS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疼痛(pain)、麻木感(numbness)、手指末梢神经异感(paresthesia)、肌力减退(weskness)、夜醒(nocturnal awakening)评分及总分进行评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确切,切口小,瘢痕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值得推广.

    腕管综合征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