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右美托咪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拔管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镇静临床研究

    刘亚卿陈虎刘健黎丽...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与传统镇静药物(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的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44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2)采用DEX镇静治疗,对照组(n=22)采用传统的咪达唑仑或丙泊酚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再插管率,过度镇静率及拔管后ICU停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拔管前一般情况评估,性别[男性(例)16:14],年龄[(58.2±6.5)vs.(56.8±7.2)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15.9±3.5)vs.(16.2±2.3)分],拔管前氧合指数[(262±48)vs.(265±56)]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9.1%vs.18.2%,P<0.01),过度镇静比率明显下降(4.5%比13.7%,P<0.05),拔管后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3.2±0.8)vs.(5.3±0.5),P<0.05],拔管后48 h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DEX镇静方案能提高人机同步性和舒适感,降低镇静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传统镇静方案比较存在明显优势.

    右美托咪定镇静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无创机械通气

    两种术式一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同侧肾囊肿的对照研究

    杨宗珂杨研熊世华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在一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同侧肾囊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同侧肾囊肿59例,其中观察组(腹腔镜手术)30例,对照组(开放手术)2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随访6~24个月.两组合并的同侧多发性肾囊肿均一并处理.两组术后均无漏尿、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同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和同侧肾囊肿是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输尿管结石肾囊肿对照研究

    ELISA、TPPA和CLIA三种检测方法在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观察

    朱纯刚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3种检测方法在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住院和门诊共检测了10600个标本,首先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到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200例,然后对这200例标本用ELISA法进行检测,并以TPPA法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分析,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灵敏度、特异性、总符合率.结果 CLIA法检测阳性率虽较高,但CLIA、TPPA及ELISA 3种检测方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IA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特异性与总符合率均高于ELISA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LIA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检测灵敏性较高,特异性与ELISA法近似.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CLIATPPAELISA

    龈下喷砂用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期的纵向疗效观察

    钱文慧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纵向评价龈下喷砂用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牙周维护治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例GA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完成牙周基础治疗进入维护期后各项临床检查指标的变化,于治疗后1、3、6、12个月复查并予以龈下喷砂,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以及牙齿松动度(TM).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12个月的PD和CAL值在切牙、第一恒磨牙以及全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TM逐渐变小.龈下喷砂过程中患者的平均疼痛值为1.55.结论 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对GAgP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龈下喷砂进行的定期牙周维护不仅可减轻患者的根面敏感,而且使多项临床指标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明显改善,确保了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维护治疗龈下喷砂纵向观察

    心脏彩超检查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陈文娟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检查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儿均行X线诊断及心脏彩超诊断,统计X线与心脏彩超诊断准确率.结果 心脏彩超诊断准确率相比X线诊断更高,达到95.00%,而X线诊断则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彩超可清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构造,有助于临床判断患儿心脏情况,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诊断价值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人民医院住院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特征分析

    吴亚萍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本院住院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住院患者4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查询患者住院病志,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统计,统计所选取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统计内容包括: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主诉症状,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结果 51~60岁围绝经期患者(70.0%)多于40~50岁患者(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7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2.6)d,其中40~50岁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6±2.5)d,51~60岁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7±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4,P<0.05);住院围绝经期妇女的主诉症状排在前5位(76.2%)的为胸痛、心痛、头痛、眩晕、腹痛;40~50岁患者中有103(80.4%)例患有慢性病,51~60岁患者中有281(93.9%)例患有慢性病,慢性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0岁患者中有112(87.5%)例患者有1种以上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51~60岁患者中有228(76.2%)例患者有1种以上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年龄为(51±6.2)岁,其失眠、潮热、疲乏等综合征较为常见,慢性病常发,在医院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围绝经期临床特征综合征

    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

    麻春玲唐静张砚卿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滦南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有肢体偏瘫的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凝、活血、扩张血管及促代谢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兰他敏偏瘫肢体穴位注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偏瘫肢体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33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30例.治疗组有效率85.1%,对照组有效率30.2%,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兰他敏穴位注射能显著促进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恢复,治疗脑梗死偏瘫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加兰他敏穴位注射脑梗死偏瘫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在脑梗死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文淑霞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44%(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针灸补阳还五汤脑梗死后遗症血液流变学

    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宗斯赵健舒杨帆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全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全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术中维持予以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以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后5 min、术毕即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应激反应[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结果 麻醉诱导前,两组MAP、H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插管后、术毕即刻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NE、Cor、IL-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插管后5 min与术后即刻NE、Cor、IL-6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采取右美托咪定麻醉,可避免血流动力学过度波动,降低应激反应.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右美托咪定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王志敢张娜谢晋予刘畅...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EPSF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1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45.8±9.2)岁.3例为经典型SFT,1例脂肪瘤样型SFT,1例MSFT.肿瘤界清有包膜,灰白色,质地软韧不一.镜检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胞界不清,染色质匀细,核分裂象多少不等.瘤组织呈疏密不一,呈血管外皮瘤样及无结构无模式性生长等多种生长方式.间质胶原纤维多少不等.脂肪瘤样型SFT中可见成熟脂肪组织,与梭形瘤细胞随意掺杂.恶性SFT由经典型SFT及肉瘤性成分混合,后者呈低级别纤维肉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改变.5例SFT均显示瘤细胞STAT6弥漫阳性,Vim、CD99、Bcl-2不同程度阳性,CD34阳性者4例,阴性1例.经典型和脂肪瘤样型SFT中,Ki67增殖指数为10%以下,MSFT在50%以上.结论 EPSFT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起源的间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该肿瘤组织形态多样,结合免疫组化可确诊.要与多种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鉴别.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胸膜外复发恶性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