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道微生态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及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么玲甘丽虹邓峰方念...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肠道微生态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个受试者分为A、B、C、D、E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肠道微生态治疗,B组为肠道微生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组采用肠道微生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D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E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治疗后肠道各菌群数量.结果 A组和E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E组、A组、D组,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C组、E组、D组、B组、A组,5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患者肠道内各菌群数量由高到底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道微生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肠道各菌群数量和不良情绪.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治疗认知行为疗法

    吸毒人员的乙肝两对半检测分析

    普永冰刘艳侯潘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吸毒人员的乙肝感染情况及两对半检测中抗原、抗体分布情况.方法 乙肝五项检测方法:胶体金法.结果 共检测吸毒人员2 499例,其中男2 399例,女100例,年龄17~60岁,其检测人群平均年龄(33.23±16.19)岁.乙型肝炎患者158例,HBSAb阳性580例,五项全阴1 577例,感染后处于康复期154例.结论 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对吸毒人群的乙型肝病毒感染的监测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SAgHBSAb吸毒人群乙肝两对半

    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观察

    王银华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在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期痴呆伴有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中,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5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将85例患者用单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采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奎硫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BEHAVE-AD、MMSE、ADL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BEHAVE-AD评分[(8.05±1.23)分vs.(10.29±1.54)分],MMSE评分[(19.01±2.34)分vs.(16.73±2.01)分],ADL评分[(47.18±5.43)分vs.(40.18±5.61)分],治疗总有效率(95.56% vs.77.50%),不良反应发生率(4.44% vs.22.50%)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EHAVE-AD、MMSE、AD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期痴呆且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临床治疗时,奎硫平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奎硫平疗效

    肾衰宁胶囊及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对其肾功能和全身炎症应激反应影响分析

    付淑兰刘娟杨志伟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中应用肾衰宁胶囊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探究分析其对肾功能和全身炎症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从本院选取80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在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对症支持联合肾衰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2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180 d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eGFR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中应用肾衰宁胶囊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肾衰宁胶囊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5期肾功能全身炎症应激反应

    派特灵宫颈治疗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效果及预后探讨

    邓雪云刘卫良胡志文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派特灵宫颈治疗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但不做任何治疗,研究组给予派特灵宫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期HPV转阴率及HPV-DNA载量.结果 治疗3、6、9、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HPV转阴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P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HPV-DNA载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患者给予派特灵宫颈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PV转阴率及HPV-DNA载量,值得推广与借鉴.

    派特灵宫颈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效果

    T管脱机时不同湿化方式对术后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琴蒋朝阳郭锦蓉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管脱机时不同湿化方式对术后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脱机标准的90例气管插管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吸氧组、持续空白雾化组、高流量给氧组.脱机2h后,将符合拔管指标者予以拔除气管导管.分别于脱机即刻、脱机后5 min、脱机后2h和拨管后即刻、拔管后24 h、拔管后48 h测量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肺功能指标(MIP、MEP),记录患者上呼吸道症状不适的缓解时间,气道痉挛、吸痰出血、喉头水肿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建立人工气道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脱机即刻、脱机后5 min、脱机后2h和拨管后即刻、拔管后24 h、拔管后48 h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肺功能指标(MIP、ME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T管脱机时不同湿化方式对术后患者的生理指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尽早顺利脱机.

    T管脱机不同湿化方式术后生理指标影响效果

    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黄超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 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19例;36.5~37.4℃组,20例;37.5~38.4℃组,22例;38.5~39.4℃组,18例;>39.5℃组,21例.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 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5组息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5℃组及>39.5℃组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84.21% vs.38.10%)与36.5~37.4℃组相比(10.00%)显著较高(P<0.05);在相关性上,<36.5℃与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48 h体温越低,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39.5℃与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48 h体温越高,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 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与体温有关,体温越低与越高均会导致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升,临床应给予针对性防范措施,以降低细菌性感染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细菌性血流感染发热程度预后相关性

    内脂素和脂联素在预测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事件中的临床价值

    陈焕清符少萍刁冬梅缪瑞明...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事件与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1例冠心病药物支架置入术后12个月无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ISR组)和同期322例药物支架内再狭窄≥50%的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取患者支架置入术前1d及术后24 h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浓度,同时对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ISR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内脂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4.2)mg/Lvs.(13.1±5.1)mg/L],术后24 h ISR组内脂素明显高于对照组[(36.2±9.4)mg/L vs.(25.4±7.8)mg/L];ISR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脂联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4.7)mg/Lvs.(16.6±4.3mg/L)],术后24 h ISR组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8.1±2.7)mg/L vs.(11.9±3.5)mg/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清内脂素浓度(OR=1.78,95%CI:1.20~2.68;P<0.05),脂联素浓度(OR=-0.683,95%CI:0.524~0.891;P<0.05)均为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发生ISR的独立预测因素.经ROC曲线可获知PCI术后血清内脂素预测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76~0.90),最优预测截点是29.6 mg/L,预测敏感性75%,特异性79%.而术后24 h血清脂联素预测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80~0.92),最优预测截点是6.12 mg/L,预测敏感性78%,特异性73%.结论 冠心病药物支架置入术后24 h血清内脂素高于29.6 mg/L或/和脂联素浓度低于6.12 mg/L的患者是一年后ISR事件的高危人群,临床上应对其早期干预,可以降低ISR的发生率.

    冠心病支架再狭窄内脂素脂联素

    氢吗啡酮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及术后镇痛中应用分析

    张娇玲鲁靖胡契宇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分析盐酸氢吗啡酮对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变化及氢吗啡酮和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部肿物切除术患者54例,建立静脉通路后随机分为3组,即氢吗啡酮Ⅰ组、氢吗啡酮Ⅱ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18例.氢吗啡酮Ⅰ组采用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mg,氢吗啡酮Ⅱ组采用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4mg,芬太尼F组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5 min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5 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插管后10 min(T6)7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术后镇痛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组及芬太尼两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芬太尼组使用芬太尼1.0 mg,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组使用氢吗啡酮1.6 mg+芬太尼0.5mg,记录术后2、4、8、12、24 h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RSS)、PCA按压次数等,观察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氢吗啡酮Ⅰ、Ⅱ组及芬太尼F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氢吗啡酮Ⅱ组不同时间点MAP、HR的变化较平稳.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组患者术后2、4、8、12、24 h VAS评分和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RSS评分均高于芬太尼组(P<0.05);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组镇痛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0.5mg盐酸氢吗啡酮和0.3mg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弱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全麻诱导插管更为平稳.氢吗啡酮联合芬太尼用于口腔外科术后镇痛效果好于单用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氢吗啡酮芬太尼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镇痛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振旷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进行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25例.大剂量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共1次,静脉滴注;小剂量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3次,静脉滴注.对两组患儿治疗时双面光照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前及出生后42 d发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后,大剂量组的双面光疗的时间比小剂量组短(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42 d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前血红蛋白、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出生后4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换血及发生胆红素脑病.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案后,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AVO溶血病患儿早期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相近,均能明显降低新生儿AV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黄疸、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的出现.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双面光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