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规范化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效果和自我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吴满妹陈佳贺丹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规范化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效果、自我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研究组行系统规范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自我行为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饮食管理、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及心理/精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规范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自我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系统规范化管理模式糖尿病自我行为预后

    基于网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网络辅助诊疗平台的意义分析

    薛洪刚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网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网络辅助诊疗平台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收治的80例自称为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网进行信息注册,并通过慢阻肺网络辅助诊疗平台自行填写病史、相关筛查问卷等信息;经门诊回访对患者是否患有COPD进行确诊.确诊者则通过网站线上与医生进行沟通,在线医生通过患者填写的资料、问诊等分析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诊疗意见.患者将诊疗结果告知社区医生,咨询其合理性,并由社区医生最终确定诊疗方案,同时上传至网站,比较两者的诊疗结果.结果 80例研究对象中,经网上辅助平台初步确诊为COPD者57例,占比71.25%;经门诊回访最终确诊者26例,占比32.5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线提问问题解决率为77.98%.结论 慢阻肺网络辅助诊疗平台的应用可为COPD患者的筛查及远程管理提供便利,但其诊断符合率仍有待提高,需进一步进行系统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网络辅助平台网站建立

    不同手术方案对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李莹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案对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序贯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 两组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预后疗效及安全性较高,且患者预后生存状况明显改善.

    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预后生存状况

    益气通络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栾瑞雪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通络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2).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益气通络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中风偏瘫益气通络汤早期康复训练运动想象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治疗老年腹部手术后重症患者的效果

    刘喆吉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治疗老年腹部手术后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腹部手术后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和实验组(右美托咪啶),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失血量、尿量和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和7 d,实验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TNF-α、IL-6、IL-1β、HMGB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治疗老年腹部手术后重症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老年腹部手术重症镇静效果

    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启明李子倩齐大勇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医疗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院前救治的24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6).对照组接到急救电话后未进行医疗指导,只派遣院前急救人员到现场进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观察组在派遣任务的同时通过电话指导呼救者对AMI患者进行救治;比较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时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1个月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和现场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27.8%,高于对照组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6%,低于对照组的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死亡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可使AMI患者得到无缝式医疗救治,填补"抢救空挡期",减少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院前急救电话指导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王泽平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对提升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实施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以及左髂切口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直肠癌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肠梗阻导管结直肠癌肠梗阻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急诊腹部损伤就诊中的应用价值

    陈文福白秋萍何力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诊腹部损伤救治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腹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急救处理,实验组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比较两组输血量、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结局.结果 实验组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痊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腹部损伤患者应用DCS,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腹部损伤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价值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廉平鲍传庆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穿孔阑尾炎患者,以入院编号单双数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且术后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均上升,但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且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穿孔治疗效果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分析

    胡显亮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乳腺科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柔比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6%(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CRA和CA125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CA15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复发率为19.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5%(P<0.05),联合组1、2、3年生存率为72.55%、60.78%和39.22%,高于对照组的60.78%、49.02%和27.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患者,可降低血液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西他赛吡柔比星乳腺癌临床效果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