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品管圈提高儿科主任门诊一室一患执行率的研究分析

    何秋萍黄雅雅卢红燕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儿科主任门诊应用品管圈方法提高一室一患执行率的实践过程和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的"PDCA-SDCA"方法和使用流程,实践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儿科主任门诊执行一室一患的管理应用.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儿科主任门诊一室一患执行率由40.0%提高到8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明显.结论 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儿科主任门诊一室一患的执行率,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品管圈儿科主任门诊一室一患执行率

    某三甲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实施与医疗质量相结合

    谈进陈小飞刘玲孔德香...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定义与背景的阐述,并对开展MDT与医疗质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为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提升医院对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提供了参考.

    多学科协作医疗质量管理相结合参考

    PDCA循环在患儿及家长手卫生依从性管理中的应用

    刘静左满凤钟新杨恩华...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康复科患儿及家长手卫生现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问卷调查、QQ群、"家长学校"、面对面宣教等综合措施,对家长及2岁以上住院患儿进行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定期检查、分析、反馈与总结.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手卫生依从率,2岁以上患儿由实施前期的15.32%上升至64.37%,家长由17.06%上升至66.7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童康复科应用PDCA循环管理患儿及家长的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显著.

    PDCA循环儿童康复科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

    翼状胬肉与泪液中EGF和免疫球蛋白A的相关研究

    崔明霞于俊义段颖张淑清...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期、静止期及健康组3组泪液中EGF和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为翼状胬肉的预防和术后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方法 2015年至2017年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239例作为研究组(分为静止期组和进行期组),同期1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泪液EGF含量高,同组男性、女性阳性率比较:女性泪液EGF含量高.结论 经研究结果分析可知,泪液中EGF含量高,提高了翼状胬肉发病率,而免疫球蛋白A与翼状胬肉发病率无直接联系,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翼状胬肉泪液表皮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A

    急诊早期无创BiPAP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袁文王琴涂寅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老年患者应用急诊早期无创伤水平正压通气(BiPAP)辅助医治的短期临床疗效、生理参数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情况加以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诊治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82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不同医治方案分成2组,将行常规医治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早期无创BiPAP辅助医治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疗效、生理参数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概率95.1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6.70±8.65)%、动脉血氧分压(93.84±8.65)mmHg等生理参数指标均比对照组优,且心脏指数(3.12±0.67)ml/min?㎡、心输出量(68.75±11.62)ml/min等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老年患者应用急诊早期无创BiPAP辅助医治可改善其症状、体征,且有利于优化患者生理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值得应用.

    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无创BiPAP超声心动图

    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柳爱平时璐璐黄银平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吲达帕胺治疗,对两组患者降压效果、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96.0%)较对照组(84.0%)更高,尿白蛋白排除率、24 h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不但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还能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有保障.

    高血压糖尿病缬沙坦吲达帕胺肾功能

    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王单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于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3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53例心功能1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在入院当天或第2天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对患者血糖、肝肾功能以及血浆BNP水平等予以检测.入院1周后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相同心动周期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等指标予以检测.并对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浆BNP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随之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随之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273.44±186.56)Pg/m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95.18±56.9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35.16±4.71)%,明显低于治疗后的(45.16±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反应较好,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与预后评估具有积极影响.

    血浆BNP水平慢性心衰诊断病情预后评估

    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

    尚春生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保守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治疗后咯血量为(50.65±11.2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15±12.69)ml,不良反应率为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咯血肺结核支气管动脉栓塞

    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

    徐中华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葡萄膜炎患者68例(84眼)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角膜浑浊减轻,治疗2个月后复查,荧光素染色呈阴性,房水清且内皮水肿消退,角膜病灶吸收率为89.29%(75/84);治疗3个月后,2眼出现晶状体浑浊情况,3眼出现玻璃体浑浊情况,1眼出现视网膜萎缩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治疗3个月后患者平均视力为(0.61±0.32),明显高于治疗前(0.4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葡萄膜炎患者,给予其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力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葡萄膜炎糖皮质激素视力恢复安全性治疗效果

    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

    孙积峰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接收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研究组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行替吉奥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疗效佳、安全性高,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胃癌晚期阿帕替尼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