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

    张井晓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AM-1、TNF-α、IL-6、IL-8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急性重症胰腺炎乌司他丁奥曲肽炎症因子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水平的影响

    林海涛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精神外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ADL评分及血浆ET-1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ET-1、NO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血浆ET-1水平、NIHSS评分较低,NO水平、ADL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血浆内皮功能.

    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血浆ET-1

    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李莉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实验组(n=31,抗血小板+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24 h后,实验组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等血脂观察指标以及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患者在抗血小板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少量脑微小出血

    血常规检测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价值分析

    王佳宁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2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27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血常规检测,比较分析两组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Hh、MCH、MCH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RDW、RBC、MC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帮助临床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且可提高贫血的鉴别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血常规检测鉴别

    血府逐瘀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项银娟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三子养亲汤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止咳时间、止喘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慢性支气管炎血府逐瘀汤三子养亲汤

    不同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比较

    李志涛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颈部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缓解程度、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颈部感觉衰退、吞咽不适、疼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均有一定治疗效果,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优于经颈部入路,且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甲状腺微小癌不同入路微创腔镜手术

    综合性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鲍连勇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血液检验对各类贫血的鉴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3例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综合性血液检验,比较分析不同贫血类型患者红细胞参数.结果 103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占比最高为32.04%,其次再生障碍性贫血占比为21.36%;经检测,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均显著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且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血红蛋白(HGB)值均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且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值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且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值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值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且低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血液检验能够有效鉴别各类贫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贫血血液检验综合性红细胞参数

    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管婉如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药物进行镇痛,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通过静脉注射给药,B组通过肌肉注射给药,C组通过口服药物给药.比较3组镇痛起效时间、效果维持时间、镇痛效果、给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结果 A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B组、C组,效果维持时间长于B组、C组,且B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C组,效果维持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B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10、30 min,A组VAS评分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 h后,3组V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具有较好镇痛效果,起效速度快,效果维持时间长,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四肢骨折酮咯酸氨丁三醇给药途径镇痛效果

    1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和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家系分析

    李建衡李寒阳胡彤宇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囊肿的遗传特点及临床诊疗现状.方法 分析1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和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 患者因脑动脉瘤破裂颅内出血急诊行介入栓塞治疗.腹部彩超显示多囊肾、多囊肝.结论 多囊肾是由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脑动脉瘤等肾外表现危害性大,早期干预,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多囊肾基因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行胃次全切除术早期胃癌患者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疗效比较

    宋亚科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胃次全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中完全网膜切除与部分网膜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中网膜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网膜部分切除组与网膜完全切除组,各37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网膜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0.14±14.68)min、(6.62±2.95)d,均明显短于网膜完全切除组的(147.95±20.37)min、(8.13±4.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网膜部分切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8.91±4.82)g/L,高于网膜完全切除组的(36.04±3.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次全切除术中实施网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对血清白蛋白水平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手术效果优于网膜完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网膜切除血清白蛋白并发症